一种纵向龙骨和横向龙骨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540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纵向龙骨和横向龙骨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向龙骨和横向龙骨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吊顶系统中纵横双向龙骨的连接主要靠插件来完成。在纵横双向龙骨的连接处,插件一端通过挂钩搭在一根龙骨(如纵向龙骨)的立板上,另一端插进另一根龙骨(如横向龙骨)立板的翻折结构中。如此通过该插件将纵横双向龙骨连接起来。但是上述连接方式结构较为复杂,在施工时操作较为繁琐,所形成的龙骨结构稳定性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目前吊顶系统中纵横双向龙骨连接时结构复杂、施工繁琐且稳定性较差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纵向龙骨和横向龙骨的连接结构,纵向龙骨(91)和横向龙骨(92)互相垂直,还包括水平连接件(10),该水平连接件(10)包括连接本体(I)、两个卡接部(2)及四个片状的插接部(3),其中水平连接件(10)上的两个卡接部(2)在连接本体(I)纵向上平行分布,四个插接部(3)分布在连接本体(I)的横向两侧并自连接本体(I)向外伸出,其中连接本体(I)横向第一侧上的两个插接部(3)相互平行,横向第二侧上的两个插接部(3)相互平行;水平连接件(10 )中的卡接部(2 )通过卡头(21)卡到纵向龙骨(91)两侧立板(93 )的翻折结构(94)处,并且水平连接件(10)上的插接部(3)插入到横向龙骨(92)两侧立板(95)的翻折结构(96)中。其中,水平连接件(10 )上的两个卡接部(2 )均垂直于连接本体(I)的表面。其中,水平连接件(10 )上的卡接部(2 )的顶部与连接本体(I)连接,左右两侧靠近底部的位置上包含有向外突出的卡头(21)。其中,水平连接件(10)上的卡头(21)通过曲线(22)与卡接部(2)的底部平滑连接。其中,水平连接件(10)上的连接本体(I)为矩形。其中,水平连接件(10)上四个片状的插接部(3)从连接本体(I)的四个角上横向延伸。其中,水平连接件(10 )上位于连接本体(I)横向上第一侧的两个插接部(3 )相互之间平行分布,位于连接本体(I)横向上第二侧的两个插接部(3)相互之间平行分布。其中,水平连接件(10 )上的四个插接部(3 )的表面均垂直于连接本体(I)的表面。其中,水平连接件(10)上的插接部(3)远离连接本体(I)的顶端为倒角或者圆角,或者切割成梯形。其中,两个卡接部(2)以及四个插接部(3)均位于连接本体(I)的同一个底面。[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采用水平连接件进行搭建,施工快捷方便,安全高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结构中的纵横双向龙骨采用水平连接件进行连接,结构稳定性好。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结构中的水平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应用图I所示连接件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结构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结构采用图I所示的水平连接件连接纵向龙骨和横向龙骨,该水平连接件主要包括连接本体I、两个卡接部2 (其中一个由于遮挡而未示出)及四个片状的插接部3。如图I所示的水平连接件,连接本体I为矩形,在连接本体I纵向上平行分布的两个卡接部2,每个卡接部2的顶部均与连接本体I连接。一个卡接部2位于连接本体I纵向上的第一侧,另外一个卡接部2位于连接本体I纵向上的第二侧。如图I所示,两个卡接部2相对设置,均垂直于连接本体I的表面。在图I所示的水平连接件中,四个片状的插接部3从连接本体I的四个角上横向延伸,其中两个插接部3位于连接本体I横向上的第一侧,另外两个插接部3位于连接本体I横向上的第二侧,且位于连接本体I横向上的第一侧的两个插接部3相互之间平行分布,位于连接本体I横向上的第二侧的两个插接部3相互之间也平行分布。四个插接部3的表面均垂直于连接本体I的表面。两个卡接部2及四个片状的插接部3均位于连接本体I的同一个底面。如图I所示,水平连接件在卡接部2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的位置上包含有向外突出的卡头21。卡头21通过曲线22与卡接部2的底部平滑连接。如图I所示,水平连接件上四个插接部3远离连接本体I的顶端为倒角。在其他的实现方式中,插接部3的顶端也可以是圆角或者切割成梯形。如图2所示,应用图I所示水平连接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连接纵向龙骨91和横向龙骨92 (图2以一根纵向龙骨91和两根横向龙骨92给出连接示意;当然,图2也可以理解为一根横向龙骨92和两个纵向龙骨91的连接示意或是两根横向龙骨和两根纵向龙骨的连接示意)。在连接时,图I所示的水平连接件10中的卡接部2,通过卡头21卡到纵向龙骨91两侧立板93的翻折结构94处,并且插接部3分别插入到垂直于纵向龙骨91且位于纵向龙骨91两侧的两根横向龙骨92两侧立板95的翻折结构96中。通过纵向龙骨91上的翻折结构94与连接件上卡头21的配合,以及横向龙骨92上翻折结构96与插接部3的配合,即可稳定地将纵向龙骨91和横向龙骨92连接起来。卡头21过渡到卡接部2的底部的曲线22有助于方便快捷地将连接件10卡到龙骨上。连接件10上插接部3远离连接本体I的顶端的倒角或者圆角,也可以切割成梯形,有助于方便快捷地将插接部3顺利插入到横向龙骨92两侧立板95上的翻折结构96中。[00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稳定性好,安装方便快捷,施工效率高。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 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纵向龙骨和横向龙骨的连接结构,纵向龙骨(91)和横向龙骨(92)互相垂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连接件(10),该水平连接件(10)包括连接本体(I )、两个卡接部(2)及四个片状的插接部(3),其中 水平连接件(10)上的两个卡接部(2)在连接本体(I)纵向上平行分布,四个插接部(3)分布在连接本体(I)的横向两侧并自连接本体(I)向外伸出,其中连接本体(I)横向第一侧上的两个插接部(3)相互平行,横向第二侧上的两个插接部(3)相互平行;水平连接件(10)中的卡接部(2)通过卡头(21)卡到纵向龙骨(91)两侧立板(93)的翻折结构(94)处,并且水平连接件(10 )上的插接部(3 )插入到横向龙骨(92 )两侧立板(95 )的翻折结构(96 )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水平连接件(10 )上的两个卡接部(2 )均垂直于连接本体(I)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水平连接件(10)上的卡接部(2)的顶部与连接本体(I)连接,左右两侧靠近底部的位置上包含有向外突出的卡头(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水平连接件(10 )上的卡头(21)通过曲线(22 )与卡接部(2 )的底部平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水平连接件(10)上的连接本体(I)为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水平连接件(10)上四个片状的插接部(3)从连接本体(I)的四个角上横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水平连接件(10)上位于连接本体(I)横向上第一侧的两个插接部(3)相互之间平行分布,位于连接本体(I)横向上第二侧的两个插接部(3)相互之间平行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水平连接件(10 )上的四个插接部(3 )的表面均垂直于连接本体(I)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水平连接件(10)上的插接部(3)远离连接本体(I)的顶端为倒角或者圆角,或者切割成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两个卡接部(2)以及四个插接部(3)均位于连接本体(I)的同一个底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纵向龙骨和横向龙骨的连接结构,克服目前吊顶系统中纵横双向龙骨连接时结构复杂等不足。该连接结构包括纵向龙骨,横向龙骨互相垂直,还包括水平连接件,该水平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两个卡接部及四个片状的插接部,其中水平连接件上的两个卡接部在连接本体纵向上平行分布,四个插接部分布在连接本体的横向两侧并自连接本体向外伸出,其中连接本体横向第一侧上的两个插接部相互平行,横向第二侧上的两个插接部相互平行;水平连接件中的卡接部通过卡头卡到纵向龙骨两侧立板的翻折结构处,并且水平连接件上的插接部插入到横向龙骨两侧立板的翻折结构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施工快捷方便,安全高效。
文档编号E04B9/12GK202658783SQ20122014456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
发明者党连军, 董占波, 李昂 申请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