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切钻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钻机。
背景技术:
切钻机用于将亚克力、苯料或ABS钻石从对应的亚克力、苯料或ABS模板上切除,一般模板为矩形框体,矩形框体内分布有若干横条以及一根竖条,钻石分布在横条以及框体的两横边上,竖条将矩形框体分成两部分。现有的切钻机一般包括有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切钻头以及用于控制切钻头上、下运动完成切钻作业的控制装置,其在切钻时,先通过手工将模板位于竖条其中一侧的部
分放置在工作平台上,然后控制切钻头将该部分的钻石切除,再将另一部分的模板放置在工作平台上,最后将该部分的钻石切除,这种手工作业的切钻机,其工作效率低,操作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钻机,能自动将整个模板上的钻石切除,从而使得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切钻机,包括有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切钻头、用于控制切钻头上、下运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送料件,推料件,夹料装置以及用于驱动送料件、推料件向切钻头下方运动的驱动件A,送料件两侧均设有送料支撑台,切钻头下方设有切料支撑台,推料件、切料支撑台均位于送料件两侧的送料支撑台之间,夹料装置包括有夹料件、与夹料件连接的驱动件B,夹料件与位于切料支撑台两侧位置的送料支撑台上端面之间形成夹料空间,切钻机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推料件升降的驱动件C。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第一块模板切钻时,由送料件将模板送至切钻头下方,驱动件C驱动推料件下降,驱动件A将推料件、送料件复位,同时再通过夹紧装置将模板夹紧,经切钻头切钻后,切钻头上升,驱动件C驱动推料件上升,在进行第二块模板切钻时,在送料件将第二块模板送至切钻头下方前,由推料件将第一块模板切钻后的废料推离切料支撑台,再进行第二块模板的切钻作业,这种结构的切钻机,能自动将整个模板上的钻石切除,从而使得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切钻机还包括有用于调节两送料支撑台之间间距的调节装置。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可以方便对不同宽度的模板进行切钻作业,使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送料件包括有第一送料板、第二送料板,所述的推料件包括有第一推料臂、第二推料臂,所述的第一推料臂、第二推料臂位于切料支撑台一端均向上弯设有推动板,所述的第一送料板、第一推料臂位于切料支撑台左侧,第二送料板、第二推料臂位于切料支撑台右侧,机架上设有送料座、推料座,第一送料板、第二送料板固设在送料座上,第一推料臂、第二推料臂固设在推料座上,送料座与驱动件A连接,驱动件C设置在送料座上,推料座与驱动件C连接。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可以使得模板的送料、推料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有基座、丝杆、旋钮、挡圈,所述的基座与机架固定连接,基座上设有导块,送料支撑台上对应导块位置设有导槽,导块位于导槽内,基座上设有安装座,丝杆一端穿过安装座与送料支撑台螺纹连接,挡圈、旋钮分别位于安装座内、外侧,旋钮与丝杆联动配合,旋钮旋转经丝杆带动送料支撑台伸缩。采用上述更进一步设置,这种调节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位于切料支撑台两侧的送料支撑台内侧设有缺□。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如果钻石比较大时,会有部分钻石位于送料支撑台上,设置的缺口可以方便不同大小的钻石进行切钻作业。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切料支撑台上沿送料方向开设有滑槽。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由于模板的竖条上一般会有加工时所产生的注塑凸起,设置的滑槽,可以供该注塑凸起在滑槽内滑移。
图I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切料支撑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切钻机,包括有机架1,设置在机架I上的两个切钻头2、用于控制切钻头2上、下运动的控制装置3,还包括有送料件4,推料件5,夹料装置6以及用于驱动送料件4、推料件5向切钻头2下方运动的驱动件A7,送料件4两侧均设有送料支撑台8,切钻头2下方设有切料支撑台9,切料支撑台9位于两切钻头2下方之间的中心位置,推料件5、切料支撑台9均位于送料件4两侧的送料支撑台8之间,夹料装置6包括有夹料件61、与夹料件61连接的驱动件B62,夹料件61与位于切料支撑台9两侧位置的送料支撑台8上端面之间形成夹料空间10,切钻机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推料件5升降的驱动件C1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驱动件A、B、C均为气缸。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切钻机还包括有用于调节两送料支撑台8之间间距的调节装置12,所述的调节装置12包括有基座121、丝杆122、旋钮123、挡圈124,所述的基座121与机架I固定连接,基座121上设有导块1211,送料支撑台8上对应导块1211位置设有导槽81,导块1211位于导槽81内,基座121上设有安装座1212,丝杆122 —端穿过安装座1212与送料支撑台8螺纹连接,挡圈124、旋钮123分别位于安装座1212内、外侧,旋钮123与丝杆122联动配合,旋钮123旋转经丝杆122带动送料支撑台8伸缩。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送料件4包括有第一送料板41、第二送料板42,所述的推料件5包括有第一推料臂51、第二推料臂52,所述的第一推料臂51、第二推料臂52位于切料支撑台9 一端均向上弯设有推动板53,所述的第一送料板41、第一推料臂51位于切料支撑台9左侧,第二送料板42、第二推料臂52位于切料支撑台9右侧,机架I上设有送料座13、推料座14,第一送料板41、第二送料板42固设在送料座13上,第一推料臂51、第二推料臂52固设在推料座14上,送料座13与驱动件A7连接,驱动件Cll设置在送料座13上,推料座14与驱动件Cll连接。如图I所示,方便不同大小的钻石进行切钻作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位于切料支撑台9两侧的送料支撑台8内侧设有缺口 82。如图3所示,由于模板的竖条上一般会有加工时所产生的注塑凸起,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切料支撑台9上沿送料方向开设有滑槽91,该滑槽91可以供注塑凸起滑移。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加工第一块模板时,先将第一块模板放置在送料件4两侧的送料支撑台8上,由驱动件A7驱动第一送料板41、第二送料板42将第一块模板送至切钻头2下方,第一块模板由送料支撑台8、切料支撑台9支撑,此时由驱动件 Cll驱动第一推料臂51、第二推料臂52下降,这样可以防止第一推料臂51、第二推料臂52上的推动板53将第一块模板切钻后的废料拉回,第一推料臂51、第二推料臂52下降后由驱动件A7将第一送料板41、第二送料板42、第一推料臂51、第二推料臂52拉回到初始位置,并控制驱动件B62将第一块模板夹紧,此时,由控制装置3驱动切钻头2进行切钻作业,在切钻作业完成的同时,可以将第二块模板放置在送料支撑台8上,在驱动件A7驱动第一送料板41、第二送料板42将第二块模板送至切钻头2下方之前,第一推料臂51、第二推料臂52上的推动板53会先将切料支撑台9上的废料推离,此时,可以进行第二块模板的夹紧、切钻作业。
权利要求1.一种切钻机,包括有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切钻头、用于控制切钻头上、下运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干还包括有送料件,推料件,夹料装置以及用于驱动送料件、推料件向切钻头下方运动的驱动件A,送料件两侧均设有送料支撑台,切钻头下方设有切料支撑台,推料件、切料支撑台均位于送料件两侧的送料支撑台之间,夹料装置包括有夹料件、与夹料件连接的驱动件B,夹料件与位于切料支撑台两侧位置的送料支撑台上端面之间形成夹料空间,切钻机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推料件升降的驱动件C。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切钻机,其特征在于切钻机还包括有用于调节两送料支撑台之间间距的调节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切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件包括有第一送料板、第二送料板,所述的推料件包括有第一推料臂、第二推料臂,所述的第一推料臂、第二推料臂位于切料支撑台一端均向上弯设有推动板,所述的第一送料板、第一推料臂位于切料支撑台左侧,第二送料板、第二推料臂位于切料支撑台右侧,机架上设有送料座、推料座,第一送料板、第二送料板固设在送料座上,第一推料臂、第二推料臂固设在推料座上,送料座与驱动件A连接,驱动件C设置在送料座上,推料座与驱动件C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有基座、丝杆、旋钮、挡圈,所述的基座与机架固定连接,基座上设有导块,送料支撑台上对应导块位置设有导槽,导块位于导槽内,基座上设有安装座,丝杆一端穿过安装座与送料支撑台螺纹连接,挡圈、旋钮分别位于安装座内、外侧,旋钮与丝杆联动配合,旋钮旋转经丝杆带动送料支撑台伸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钻机,其特征在于位于切料支撑台两侧的送料支撑台内侧设有缺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料支撑台上沿送料方向开设有滑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钻机,包括有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切钻头、用于控制切钻头上、下运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有送料件,推料件,夹料装置以及用于驱动送料件、推料件向切钻头下方运动的驱动件A,送料件两侧均设有送料支撑台,切钻头下方设有切料支撑台,推料件、切料支撑台均位于送料件两侧的送料支撑台之间,夹料装置包括有夹料件、与夹料件连接的驱动件B,夹料件与位于切料支撑台两侧位置的送料支撑台上端面之间形成夹料空间,切钻头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推料件升降的驱动件C。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钻机,能自动将整个模板上的钻石切除,从而使得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
文档编号B28D7/04GK202528327SQ201220199680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7日
发明者李 杰 申请人:李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