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屋顶结构和集装箱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294阅读:15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装箱屋顶结构和集装箱房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屋顶结构和集装箱房屋,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收集雨水的集装箱屋顶结构和集装箱房屋。
背景技术
集装箱房屋是国际标准集装箱的延伸产品之一,具有灵活便利,可组合拼装、可堆垛、可整体搬迁等优点,近年来在建筑工地临时办公、住宿用房、学生宿舍、商业临时建筑、野外作业工房、度假村、酒店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节约水资源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但是,现有的集装箱房屋大都沿袭标准集装箱的技术,采用普通集装箱箱顶波筋板,无法将雨水收集利用,造成部分水资源的白白 浪费,不符合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收集雨水的集装箱屋顶结构和集装箱房屋。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装箱屋顶结构,包括顶板以及由左右侧梁和前后端梁组成的顶框,所述顶板的四周分别通过两个侧连接板和两个端连接板连接在所述顶框上,所述顶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每一个所述侧连接板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的第一侧连接部,每一个所述端连接板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的第一端连接部,所述第一侧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端连接部均低于所述顶框的顶表面,从而形成能够集水的凹陷空间,较低一侧的所述侧连接板的所述第一侧连接部和/或较低一侧的所述端连接板的所述第一端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一个落水孔,每一个所述落水孔下方连接有一个向下延伸的落水管。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侧连接板为角型,并包括第二侧连接部,所述第二侧连接部竖直地固定于所述顶框的内侧面,所述第一侧连接部从所述第二侧连接部的下部横向延伸并搭接固定在所述顶板的边沿。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端连接板为角型,并包括第二端连接部,所述第二端连接部竖直地固定于所述顶框的内侧面,所述第一端连接部从所述第二端连接部的下部横向延伸并搭接固定在所述顶板的边沿。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的倾斜度为l:20(Tl:50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的倾斜度为1:10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为凸压筋板,并具有多个压筋,所述多个压筋平行于所述前后端梁,以在所述顶板上形成多个平行于所述前后端梁的淌水槽。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向所述左右侧梁的其中之一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侧连接部、所述第二侧连接部、所述第一端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端连接部分别随着所述顶板相应地倾斜设置,所述落水孔的数目为多个,并均匀分布地开设于所述侧连接板的所述第一侧连接板上。[001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向所述左右侧梁的其中之一倾斜设置,并同时向所述前后端梁的其中之一倾斜,所述第一侧连接部、所述第二侧连接部、所述第一端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端连接部分别随着所述顶板相应地倾斜设置,所述落水孔的数目为一个,并开设于所述端连接板的所述第一端连接部的最低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集装箱屋顶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防护网,所述至少一个防护网对应设置在所述落水孔的上方。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集装箱房屋,包括房屋本体,所述房屋本体具有屋顶结构,还包括储水箱和至少一个管道,所述屋顶结构是前述的集装箱屋顶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集装箱屋顶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落水管和所述储水箱。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屋顶结构和集装箱房屋,可以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将收集下来的雨水作为一般的生活用水,同时集装箱箱体尺寸并未改变,因此满足ISO要求,符合ISO标准集装箱的海运及堆码的要求。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集装箱屋顶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沿图I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沿图I中B-B线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集装箱屋顶结构的俯视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集装箱屋顶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沿图I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沿图I中B-B线的剖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房屋包括屋顶结构10和房屋本体(图未示)。如图I、如图2和图3所示,屋顶结构10包括顶板I、顶框2、两个侧连接板3、两个端连接板4和至少一个落水管5。顶框2和顶板I通过侧连接板3和端连接板4进行连接。顶板I为矩形板,顶框2包括左右侧梁21、22和前后端梁23、24。左右侧梁21、22和前后端梁23、24均为截面为矩形的空心柱体。顶板I的四周分别通过两个侧连接板3和两个端连接板4连接在顶框2上,其中顶框2的左右侧梁21、22是通过两个侧连接板3连接在顶板I的两侧,前后端梁23、24是通过两个端连接板4连接在顶板I的两端。如图2和图3所示,顶框2、两个侧连接板3、两个端连接板4和顶板I之间形成能够集水的凹陷空间。每一个侧连接板3包括第一侧连接部31和第二侧连接部32,第一侧连接部31搭接固定于顶板I的边沿,第二侧连接部32连接于顶框2的内侧面,固定方式优选为焊接。每一个端连接板42同样包括第一端连接部41和第二端连接部42,其中第一端连接部41搭接固定于顶板I的边沿,第二端连接部42连接于顶框2的内侧面,其中固定方式同样优选为焊接。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侧连接板3的横截面为角形,其第二侧连接部32竖直设置,并焊接贴合于左右侧梁21、22的内侧面,第一侧连接部31从第二连接部32的下部横向延伸,与顶板I的左右两侧的边沿固定在一起。如图3所示,端连接板4与侧连接板3采用同样的结构,为L型,其第二端连接部42竖直设置,并焊接贴合于前后端梁23、24的内侧面,第一端连接部41从第二端连接部42的下部横向延伸,与顶板I的前后两端的边沿固定在一起。由此,顶板I、侧连接板3、端连接板4和周围的顶框2形成了能够集水的凹陷空间。顶板I并非是水平设置,而是与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本实施例中,顶板I是向左侧梁21倾斜,倾斜度为1:100,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倾斜度可在1:200 1:50范围内选择。侧连接板3的第一侧连接部31以及端连接板4的第一端连接部41的设置也随着顶板I相应地倾斜,以使侧连接板3的第一侧连接部31以及端连接板4的第一端连接部41与顶板I大致位于同一平面。较低一侧的侧连接板3的第一侧连接部3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落水孔H,在本实施例中,是在连接左侧梁21的侧连接板3的第一侧连接部3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落水孔H,其中“较低一侧的侧连接板”是指两个侧连接板3上相对较低的一个。落水孔H的下部连接有向下延伸的落水管5,其中落水管5的上端连接于落水孔H,下端连接于集装箱房屋本体内的管道,并与房屋本体内的储水箱接通。当雨水滑落到集装箱屋顶上时,雨水会沿着倾斜的顶板I滑落到连接左侧梁21的侧连接板3的第一侧连接部31,并从落水孔H流出,沿着落水管5和管道流到储水箱中。落水孔H的数量以满足落水畅通为主,并不特别限制。本实 施例在侧连接板3的第一侧连接部31上设置三个,且在第一侧连接部31上均匀分布。落水孔H上可以覆盖护网6,以防止异物落入落水孔H中。在一实施例中,顶板I为标准的凸压筋板,其上具有多个压筋,压筋方向平行于前后端梁,以使顶板I上形成多个凹陷的且平行于前后端梁23、24的淌水槽S,雨水顺着淌水槽S流到水平位置较低的侧连接板3的第一侧连接部31,并沿着其上的落水管5流入房屋内的储水箱中。在本实施例中,侧连接板3和端连接板4也可以为不同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但不论是何种截面形状,其第一侧连接部31和第一端连接部41都是随着顶板I倾斜设置,以使开设于其上的落水孔H能够位于屋顶的最低位置。本实用新型的落水孔并不限制是开设在一侧的侧连接板3上,同样可以开设在端连接板4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集装箱屋顶的俯视示意图。如图4所示,顶板I向左侧梁21倾斜设置,并同时向前端梁23倾斜,两个侧连接板3和两个端连接板4的第一侧连接部31和第一端连接部41随着顶板I相应地倾斜设置,较低一侧的端连接板4的第一端连接部41的水平位置最低处开设有落水孔H,落水孔H下方连接有向下延伸的落水管5。其中“较低一侧的端连接板”也是指两个端连接板4上相对较低的一个。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屋顶结构和集装箱房屋,可以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将收集下来的雨水作为一般的生活用水,同时集装箱箱体的尺寸并未改变,因此满足ISO要求,符合ISO标准集装箱的海运及堆码的要求。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所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集装箱屋顶结构,包括顶板(I)以及由左右侧梁(21、22)和前后端梁(23、24)组成的顶框(2),所述顶板(I)的四周分别通过两个侧连接板(3)和两个端连接板(4)连接在所述顶框(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I)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每一个所述侧连接板(3)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I)的第一侧连接部(31),每一个所述端连接板(4)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I)的第一端连接部(41),所述第一侧连接部(31)和所述第一端连接部(41)均低于所述顶框(2)的顶表面,从而形成能够集水的凹陷空间,较低一侧的所述侧连接板(3)的所述第一侧连接部(31)和/或较低一侧的所述端连接板(4)的所述第一端连接部(41)上设有至少一个落水孔(H),每一个所述落水孔(H)下方连接有一个向下延伸的落水管(5 )。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装箱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侧连接板(3)为角型,并包括第二侧连接部(32),所述第二侧连接部(32)竖直地固定于所述顶框(2)的内侧面,所述第一侧连接部(31)从所述第二侧连接部(32)的下部横向延伸并搭接固定在所述顶板(I)的边沿。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装箱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端连接板(4)为角型,并包括第二端连接部(42),所述第二端连接部(42)竖直地固定于所述顶框(2)的内侧面,所述第一端连接部(41)从所述第二端连接部(42)的下部横向延伸并搭接固定在所述顶板(I)的边沿。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装箱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I)的倾斜度为1:200^1:50 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倾斜度为1:100。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装箱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I)为凸压筋板,并具有多个压筋(11),所述多个压筋(11)平行于所述前后端梁(23、24),以在所述顶板(I)上形成多个平行于所述前后端梁(23、24)的淌水槽(S)。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装箱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I)向所述左右侧梁(21.22)的其中之一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侧连接部(31)、所述第二侧连接部(32)、所述第一端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端连接部(42 )分别随着所述顶板(I)相应地倾斜设置,所述落水孔(H)的数目为多个,并均匀分布地开设于所述侧连接板(3)的所述第一侧连接板(31)上。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装箱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I)向所述左右侧梁(21.22)的其中之一倾斜设置,并同时向所述前后端梁(23、24)的其中之一倾斜,所述第一侧连接部(31)、所述第二侧连接部(32)、所述第一端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端连接部(42)分别随着所述顶板(I)相应地倾斜设置,所述落水孔(H)的数目为一个,并开设于所述端连接板(4)的所述第一端连接部(41)的最低处。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装箱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屋顶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防护网(6),所述至少一个防护网(6)对应设置在所述落水孔(H)的上方。
10.一种集装箱房屋,包括房屋本体,所述房屋本体具有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水箱和至少一个管道,所述屋顶结构是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屋顶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集装箱屋顶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落水管(5)和所述储水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装箱屋顶结构和集装箱房屋,集装箱屋顶结构包括顶板以及由左右侧梁和前后端梁组成的顶框,顶板的四周分别通过两个侧连接板和两个端连接板连接在顶框上,顶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每一个侧连接板包括连接于顶板的第一侧连接部,每一个端连接板包括连接于顶板的第一端连接部,第一侧连接部和第一端连接部均低于顶框的顶表面,从而形成能够集水的凹陷空间,较低一侧的侧连接板的第一侧连接部和/或较低一侧的端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一个落水孔,每一个落水孔下方连接有向下延伸的一个落水管。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屋顶结构和集装箱房屋,可以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
文档编号E04H1/12GK202577798SQ20122022705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薛蕾, 薛红根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扬州润扬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