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用牛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657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用牛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结构施工中的一种辅助吊装用的牛腿。
背景技术
中国传统古建筑以其外观古朴庄重、曲线流畅多变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传统古建筑领域中,大部分为木结构、砖木结构或砖石结构。而在新兴的仿古建筑领域因受木材资源短缺及传统工艺的局限,传统古建筑结构已不能满 足现代建筑中大跨度、大悬臂的特殊要求。在仿古建筑中引进钢结构体系受到了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的青睐。目前常见的钢结构构件其跨度较小,相应的施工难度较低,按照已有的施工工法或国家规范即可实现安全顺利的施工。但是对于大跨度钢结构施工中,现有的施工经验不足已提供快速准确施工的保障,尤其是在大型钢结构的吊装过程中,往往对吊点的设置有特殊要求,不能按照现有的施工方案利用已有结构作为提升点,此时,就需要在已施工结构上临时设置提升工装,来协助构件的顺利吊装,而目前尚无此类经验及工装形式可参考。现有的牛腿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和结构连接的可靠度,通常是和主体结构连接为一体的,或侧贴在结构外表面并可靠连接,而在吊装过程中可能提升点位置处并无可侧贴的已有构件,因此,设计一种在无侧向支撑的情况下,能确保安全吊装的牛腿形式,成为快速有效完成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用牛腿,要解决大型钢结构构件在吊装过程中已有结构无法作为提升点的技术问题;并解决提供临时提升工装可靠结构形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用牛腿,设置在已就位结构端部顶面,用于支撑吊装设备,包括支撑短钢柱、悬臂短梁和支撑加劲肋板,所述支撑短钢柱的底面通过预埋件与已就位结构端部顶面固定,所述悬臂短梁一端搁置在支撑短钢柱上表面与其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外悬挑,其悬挑端在吊装支撑位置处设置支撑加劲肋板,并与支撑短钢柱之间形成倒L型,倒L型夹角处设置有加腋板,所述悬臂短梁的固定端支撑有斜向钢支柱,所述斜向钢支柱的底端通过预埋件与与已就位结构顶面固定。所述预埋件的形状为Π形或山形。所述支撑短钢柱朝向已就位结构侧设置有与支撑短钢柱平行的结构柱,所述支撑短钢柱和悬臂短梁的固定端分别通过固定组件与结构柱水平拉结。所述固定组件由至少一个穿墙螺栓和贴在结构柱外表面的一组背向设置的山型抱箍组成,靠支撑短钢柱、悬臂短梁一侧的山型抱箍的爪插入支撑短钢柱和悬臂短梁内对其形成水平拉结。所述支撑短钢柱、悬臂短梁和斜向钢支柱为工字钢、箱型钢或两者组合。所述加腋板的外端面至少延伸至支撑加劲肋板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通过在悬臂短梁的固定端支撑有斜向钢支柱,并使其底端通过预埋件与已就位结构顶面固定,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避免了在吊装过程中牛腿的倾覆,确保了吊装安全。通过在支撑短钢柱、悬臂短梁形成的倒L型夹角处设置有加腋板,防止在悬臂短梁刚度较小支撑短钢柱刚度较大的情况下,在提升过程中悬臂短梁端部受力过大而发生弯折。 通过在悬臂短梁悬挑端在吊装支撑位置处设置支撑加劲肋板,避免吊装过程由于竖向荷载过大,导致悬臂短梁被压坏。在支撑短钢柱朝向已就位结构侧设置有与支撑短钢柱平行的结构柱的情况下,采用至少由一个穿墙螺栓和贴在结构柱外表面的一组背向设置的山型抱箍组成的固定组件,确保了牛腿与结构柱的可靠连接,且便于施工完成后的牛腿拆除。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大屋顶大跨度钢桁架的辅助吊装。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图3是图2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 一悬臂短梁、2 —支撑短钢柱、3 —斜向钢支柱、4 一加腋板、5 —预埋件、6 —支撑加劲肋板、7 —结构柱、8 —穿墙螺栓、9 一山型抱箍、10 —已就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I所示,一种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用牛腿,设置在已就位结构10端部顶面,用于支撑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短钢柱2、悬臂短梁I和支撑加劲肋板6,所述支撑短钢柱2的底面通过预埋件5与已就位结构10端部顶面固定,所述悬臂短梁I 一端搁置在支撑短钢柱2上表面与其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外悬挑,其悬挑端在吊装支撑位置处设置支撑加劲肋板6,并与支撑短钢柱2之间形成倒L型,倒L型夹角处设置有加腋板4,所述悬臂短梁I的固定端支撑有斜向钢支柱3,所述斜向钢支柱3的底端通过预埋件5与与已就位结构10顶面固定。所述预埋件5的形状为Π形或山形。实施例二参见图2,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取消了所述悬臂短梁I的固定端支撑有斜向钢支柱3,所述斜向钢支柱3的底端通过预埋件5与与已就位结构10顶面固定。在所述支撑短钢柱2朝向已就位结构10侧设置有与支撑短钢柱2平行的结构柱7,所述支撑短钢柱2和悬臂短梁I的固定端分别通过固定组件与结构柱7水平拉结。所述固定组件由至少一个穿墙螺栓8和贴在结构柱7外表面的一组背向设置的山型抱箍9组成,靠支撑短钢柱2、悬臂短梁I 一侧的山型抱箍9的爪插入支撑短钢柱2和悬臂短梁I内对其形成水平拉结。所述支撑短钢柱2、悬臂短梁I和斜向钢支柱3为工字钢、箱型钢或两者组合。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所述加腋板4的外端面至少延伸至支撑加劲肋板6位 置。
权利要求1.一种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用牛腿,设置在已就位结构(10)端部顶面,用于支撑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短钢柱(2)、悬臂短梁(I)和支撑加劲肋板(6),所述支撑短钢柱(2)的底面通过预埋件(5)与已就位结构(10)端部顶面固定,所述悬臂短梁(I) 一端搁置在支撑短钢柱(2)上表面与其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外悬挑,其悬挑端在吊装支撑位置处设置支撑加劲肋板(6),并与支撑短钢柱(2)之间形成倒L型,倒L型夹角处设置有加腋板(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用牛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短梁(I)的固定端支撑有斜向钢支柱(3),所述斜向钢支柱(3)的底端通过预埋件(5)与与已就位结构(10)顶面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用牛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5)的形状为Π形或山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用牛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短钢柱(2)朝向已就位结构(10)侧设置有与支撑短钢柱(2)平行的结构柱(7),所述支撑短钢柱(2)和悬臂短梁(I)的固定端分别通过固定组件与结构柱(7)水平拉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用牛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由至少一个穿墙螺栓(8)和贴在结构柱(7)外表面的一组背向设置的山型抱箍(9 )组成,靠支撑短钢柱(2 )、悬臂短梁(I) 一侧的山型抱箍(9 )的爪插入支撑短钢柱(2 )和悬臂短梁(I)内对其形成水平拉结。
6.根据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用牛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短钢柱(2)、悬臂短梁(I)和斜向钢支柱(3)为工字钢、箱型钢或两者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用牛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腋板(4)的外端面至少延伸至支撑加劲肋板(6)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钢桁架吊装用牛腿,设置在已就位结构端部顶面,包括支撑短钢柱、悬臂短梁和支撑加劲肋板,所述支撑短钢柱的底面通过预埋件与已就位结构端部顶面固定,所述悬臂短梁一端搁置在支撑短钢柱上表面与其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外悬挑,其悬挑端在吊装支撑位置处设置支撑加劲肋板,悬臂短梁的固定端支撑有斜向钢支柱;或所述支撑短钢柱朝向已就位结构侧设置有与支撑短钢柱平行的结构柱。所述牛腿可实现大跨度钢桁架,在无法将提升点设置在被提升结构上时,可采用此牛腿形式实现大跨服钢桁架的整体吊装,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牛腿结构形式简单、安装和拆除方便,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
文档编号E04G21/16GK202689576SQ20122023403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杨发兵, 陈小茹, 杜卫华, 韩友强, 边继国, 吴刚, 李世龙, 傅建成, 罗琼英, 李进强 申请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