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力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30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力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建筑的施工技木,尤其涉及一种能补强现有集装箱模块承力角件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カ构件。
背景技术
以集装箱为单元模块的建筑,是建筑业的ー项重大的技术创新。该建筑不仅具有标准集装箱可整体移动,吊装和运输便捷的优点,而且相对传统的建筑方式具有高效、成本低、污染少的优点,材料可循环利用,具有适合エ业化生产的特点,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和光明的推广应用前景。如图5所示,为现有标准集装箱模块10的结构示意图,集装箱模块10横于端面上下的梁分别为上端梁4及下端梁5,横于侧面上下的梁分别为上侧梁11及下侧梁12,竖向支撑顶面及底面的为支撑角柱3,而集装箱模块10的八个角都设置有角件,位于 集装箱模块10顶面的是顶角件I,位于集装箱模块10底面的是底角件I’,各上端梁4及下端梁5、各上侧梁11及下侧梁12及各支撑角柱3连接于所述各顶角件I及底角件I’,组成长方体形标准集装箱模块10的结构框架。目前,以集装箱为基体的模块化建筑从平面向空中发展,进入多层、高层建筑领域。随着层高的増加,集装箱模块特别是底层模块承受的载荷越来越大,而且建筑整体必须具备较高的抗震能力,对于一般6层集装箱単元模块建筑,其主要承载构件角件和支撑角柱,其压カ达1600KN以上,而现有标准集装箱単元模块主要承载构件角件,其最大承压エ作负载约1100KN,显然不能满足多高层建筑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カ构件,其在保留标准集装箱角件的基础上辅以补强件,増加角件的承载面积,同时为支撑角柱的扩展提供了空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力构件,集装箱模块八个角都设置有承力角件,并有端梁、侧梁及支撑角柱连接于所述各角件之间,所述各端梁和/或侧梁与各角件之间分别固定装设有补强件,所述补强件具有与所述各角件的承力面平齐的受力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述支撑角柱分别上下承接于所述各角件及补强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述补强件为矩形盒,其一端面与所述角件的端面连接在一起,而另一端面与所述端梁或侧梁连接在一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述补强件分为设于集装箱模块顶面的顶补强件,以及设于集装箱模块底面的底补强件,所述顶补强件的顶面为所述受カ面,所述底补强件的底面为所述受カ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述补强件一端面和ー侧面敞开,敞开的一端面与角件的端面焊接在一起,另一端面与所述端梁或侧梁焊接,敞开的ー侧面面向所述集装箱模块外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各补强件内腔设有竖向加强筋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述补强件的受カ面均设有螺栓孔,且各上下对应的底补强件与顶补强件螺栓孔中心对正,并设有螺栓可拆装地连接上下对应的底补强件与顶补强件,借此竖向上可拆装地连接相应的所述集装箱模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述支撑角柱为封闭型立柱,其外廓与所述角件及补强件的外沿相吻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述支撑角柱为截面形状为L形或日字形管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述支撑角柱与补强件均为钢板制件焊接成型或铸钢ー
体成型。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存在着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力构件方案,在标准集装箱角件的基础上扩展承载面积,避免使用特殊的角件,解决了以集装箱单元模块建筑多高层建筑支撑角柱角件承受大负荷的问题,同时补强件设置螺栓孔,便于上下模块用螺栓连接。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承力构件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顶补强件俯视图。图3为图2中A— A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建筑组合状态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标准集装箱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顶角件;1’底角件;2顶补强件;2’底补强件;3支撑角柱;4上端梁;5下端梁;11上侧梁;12下侧梁;21顶板;22底板;23背板;24端板;25加强筋板;211螺栓孔;221’螺栓孔;1~受力面山受力面。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图I至图4所示,并參照图5,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カ构件,包括顶角件I、支撑角柱3、底角件I’和补强件,所述顶角件I、底角件I’为ISO集装箱标准角件。所述补强件分为设于集装箱模块10顶面的顶补强件2,以及设于集装箱模块10底面的底补强件2’,所述顶补强件2的顶面为受カ面T,所述底补强件2’的底面为受カ面し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构思在于在各个集装箱模块10的各上端梁4与各顶角件I之间,或各上侧梁11与各顶角件I之间分别固定装设ー个顶补强件2;各下端梁5与各底角件I’之间,或各下侧梁12与各底角件I’之间也分别固定装设底补强件2’。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在的各上端梁4、下端梁5、各上侧梁11及下侧梁12与各顶角件I、各底角件I’连接处均分别设有顶补强件2或底补强件2’;S卩,各顶角件I、底角件I’与侧梁或端梁连接的两个侧均设补强件。其中,所述顶补强件2受カ面T与各顶角件I承力面平齐,而底补强件2’的受カ面L也与各底角件I’承力面平齐。以此,増加各顶角件I、底角件I’的承载面积,同时为支撑角柱3的扩展提供了空间。具体实施中,因为补强件要与各角件适配,所以会有顶底左右之分,以图2、图3所示为右顶补强件2为例,对补强件结构说明如下,补强件优选为一端面和一侧面敞开的矩形盒,包括顶板21、底板22、背板23、端板24和竖向加强筋板25。本实施例中,补强件2优选由钢板焊接而成,除了钢板焊接外,也可采用铸钢件制造。所述顶补强件2敞开的一端面26与顶角件I的端面焊接在一起,另一端板24与模块的上端梁4焊接,所述顶补强件2敞开的ー侧面在模块的外側,以便在补强件2内进行螺紧操作。并且,所述顶补强件2的顶板21较佳还设有的螺栓孔211。 如图I、图4所示的底补强件2’与顶补强件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顶板21不设螺栓孔,而在底板22上设螺栓孔,且所述螺栓孔211和221’中心对正,借此以螺栓可拆装地连接上下对应的底补强件2’与顶补强件2,竖向上可拆装地连接相应的所述集装箱模块10。如图I、图4所示,所述支撑角柱3较佳为封闭型截面強力立柱,其承接于各上下对应的顶角件2与底角件2’之间,并且也承接于顶角件2与底角件2’ 一侧的顶补强件2与底补强件2’。支撑角柱3外廓与顶底角件1、1’及补强件2、2’的外沿相吻合,保证有足够大截面面积,有较高的承受纵向载荷和抗扭性能。支撑角柱3可采用钢板制件焊接成截面形状为封闭型“L”形异形管(中空式L形结构),也可选用矩形管焊接成“日”字形的异形管。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力构件方案,在标准集装箱角件的基础上扩展承载面积,避免使用特殊的角件,解决了以集装箱单元模块建筑多高层建筑支撑角柱角件承受大负荷的问题,同时补强件设置螺栓孔,便于上下模块用螺栓连接。虽然已參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カ构件,集装箱模块八个角都设置有承力角件,并有端梁、侧梁及支撑角柱连接于所述各角件之间,其特征在干 所述各端梁和/或侧梁与各角件之间分别固定装设有补强件,所述补强件具有与所述各角件的承力面平齐的受力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角柱分别上下承接于所述各角件及补强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为矩形盒,其一端面与所述角件的端面连接在一起,而另一端面与所述端梁或侧梁连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分为设于集装箱模块顶面的顶补强件,以及设于集装箱模块底面的底补强件,所述顶补强件的顶面为所述受カ面,所述底补强件的底面为所述受カ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一端面和ー侧面敞开,敞开的一端面与角件的端面焊接在一起,另一端面与所述端梁或侧梁焊接,敞开的ー侧面面向所述集装箱模块外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内腔设有竖向加强筋板。
7.如权利要求I至6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的受カ面均设有螺栓孔,且各上下对应的底补强件与顶补强件螺栓孔中心对正,并设有螺栓可拆装地连接上下对应的底补强件与顶补强件,借此竖向上可拆装地连接相应的所述集装箱模块。
8.如权利要求I至6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角柱为封闭型立柱,其外廓与所述角件及补强件的外沿相吻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角柱为截面形状为L形或日字形管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カ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角柱与补强件均为钢板制件焊接成型或铸钢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力构件,集装箱模块八个角都设置有承力角件,并有端梁、侧梁及支撑角柱连接于所述各角件之间,所述各端梁和/或侧梁与各角件之间分别固定装设有补强件,所述补强件具有与所述各角件的承力面平齐的受力面。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力构件方案,在标准集装箱角件的基础上扩展承载面积,避免使用特殊的角件,解决了以集装箱单元模块建筑多高层建筑支撑角柱角件承受大负荷的问题,同时补强件设置螺栓孔,便于上下模块用螺栓连接。
文档编号E04B1/348GK202644723SQ201220257108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
发明者罗时顺, 李波, 王彬, 廖伟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扬州润扬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