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空心楼盖薄壁空心管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64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现浇空心楼盖薄壁空心管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建筑工程中应用到的现浇空心楼盖,特别是现浇空心楼盖中用到的薄壁空心管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在建造高层建筑的时候,常常会使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木。现浇空心楼盖弥补了传统结构形式的不足,其综合造价要比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低,而抗震性能要优越于传统结构形式。对现浇空心楼盖进行施工,大至是这些步骤首先支设好楼板模板,布置好钢筋结 构,然后捆扎好薄壁空心管,形成薄壁空心管固定结构,再浇注混凝土,凝固成型。业内普遍采用BDF管或者GBF管作为现浇空心楼盖中的薄壁空心管。BDF管的原材料由耐碱玻璃纤维及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捣制而成,而GBF管则是以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为增强材料、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混以适量的粉煤灰等高强材料复合而成。以GBF管为例,在现浇混凝土的时候,由于人为因素或空心管自身的原因,往往会使管出现上浮、移位、偏斜和空心管定位不准确等现象,从而造成现浇空心楼盖出现不密实、楼盖起拱等现象,这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装进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传统的空心管抗浮措施主要是通过上下钢筋夹住空心管中间用箍筋作为间隔定位,耗费的材料多,所需的人力资源较大工序繁冗。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空心楼盖薄壁空心管的固定结构,它能够很好地稳固空心管的位置,不让其在浇注混凝土时出现上浮、移位、偏斜和空心管定位不准确等现象。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现浇空心楼盖薄壁空心管的固定结构,包括位于上平面的楼板面筋与位于下平面的楼板底筋,在楼板面筋与楼板底筋之间,设有若干排马凳,马凳的上下端分别与楼板面筋和楼板底筋联接,相邻两排马凳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中设有管壁分别与对应的马凳的侧筋顶靠的空心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若干个固定箍筋,每条所述空心管上至少套有ー个固定箍筋;在套住空心管之后,固定箍筋与马凳联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固定箍筋整体呈矩形框架状,框架中空的位置供空心管穿过并由此将空心管套住,框架高度大于空心管外管径,在框架与空心管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将框架与空心管顶实的枕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每条空心管的前后两头,各设置ー个所述的固定箍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每排马凳中,马凳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空心管的前后两头附近。[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空心管为GBF薄壁空心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马凳营造安装空间,马凳的侧筋顶靠住空心管,能限制空心管的移动,防止浇注混凝土时空心管移位,而作为中心枢纽,又将楼板面筋与楼板底筋联接起来。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固定箍筋与枕木,能进ー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辅助防止空心管的上浮移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容易实施,节省エ时与施工成本,可以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工程中。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 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轴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況,通过添加或減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參照图1,一种现浇空心楼盖薄壁空心管的固定结构,包括位于上平面的楼板面筋I与位于下平面的楼板底筋2,在楼板面筋I与楼板底筋2之间,设有若干排马凳4,马凳4的上下端分别与楼板面筋I和楼板底筋2联接,相邻两排马凳4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中设有管壁分别与对应的马凳4的侧筋顶靠的空心管3。马凳是建筑业内常用的ー种连接钢筋结构,它整体呈ー个“几”字形形状,因此具有上下端与左右侧筋,同时由于左右侧筋之间具有空间,因此存在一定的左右方向的弹力,空心管3嵌入到两个相邻的马凳4之间,马凳4的侧筋ー左一右地夹住空心管3,就能阻止空心管3的左右位移,并且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空心管3的上浮错动。进ー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若干个固定箍筋5,每条所述空心管3上至少套有ー个固定箍筋5 ;在套住空心管3之后,固定箍筋5与马凳4联接。进ー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箍筋5整体呈矩形框架状,框架中空的位置供空心管3穿过并由此将空心管3套住,框架高度大于空心管3外管径,在框架与空心管3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将框架与空心管3顶实的枕木6。固定箍筋5由ー根钢筋经过4次折弯而成,围成ー个巨型框架,它箍住了空心管3,也对其具有限位作用;枕木6顶住空心管3,配合固定箍筋5,能阻止空心管3的上浮动作。通常,取固定箍筋5所形成的框架内径大于空心管3管径5mm的尺寸,这样方便预留空隙。[0022]进ー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每条空心管3的前后两头,各设置ー个所述的固定箍筋5。进ー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每排马凳4中,马凳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空心管3的前后两头附近。也就是说,只需在空心管3的ー头一尾附近设置马凳4以及固定箍筋5即可,这样既保证了固定结构的稳固性,又能节省材料。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所有部件联接,均采用焊接方式。进ー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空心管3为GBF薄壁空心管。下面简述ー下本实用新型在应用到实际施工中的操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I、支设楼板模板,在模板上把梁和板安装预留位置线,,再根据设计将每ー个空心管3的控制边线确定出来。 2、绑扎框架梁、暗梁和楼板底筋2。3、根据之前每ー个空心管3的位置,于每两根空心管3之间设置两个马凳4与底筋焊接,在马凳4距离模板一定位置的位置两边分别焊接一条空心管底抗浮垫筋,同样在马凳4顶部两边分别焊接一条管顶抗浮钢筋。4、按照空心管的设计位置放置空心管3。5、安装固定箍筋5,焊接整体框架。6、空心管3安装完成后进行检查验收,保证平行度。7、绑扎楼板面筋I。8、浇筑楼板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的水平管、转向接头等工具应在空心管上架空安装、铺设;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宣小于160mm — 180mm,保证空心管底填充饱满,无积存气囊、气泡;浇筑空心楼板时,宜采用小型插入震动器(30_)振捣;振捣点的间距不得大于500mm,每点振捣时间为15s 20s,以混凝土充填饱满,不上泛气泡为宜;板厚超过450mm的楼板,混凝土浇筑时应分次进行。第一次布料高度不超过楼板厚度的五分之三,待振捣密实后再进行第二次布料。9、对浇筑好的楼板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为14天,混凝土达到的设计要求的设计强度才能拆除模板。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现浇空心楼盖薄壁空心管的固定结构,包括位于上平面的楼板面筋(I)与位于下平面的楼板底筋(2 ),其特征在于在楼板面筋(I)与楼板底筋(2 )之间,设有若干排马凳(4),马凳(4)的上下端分别与楼板面筋(I)和楼板底筋(2)联接,相邻两排马凳(4)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中设有管壁分别与对应的马凳(4)的侧筋顶靠的空心管(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现浇空心楼盖薄壁空心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固定箍筋(5),每条所述空心管(3)上至少套有ー个固定箍筋(5);在套住空心管(3)之后,固定箍筋(5)与马凳(4)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空心楼盖薄壁空心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箍筋(5)整体呈矩形框架状,框架中空的位置供空心管(3)穿过并由此将空心管(3)套住,框架高度大于空心管(3)外管径,在框架与空心管(3)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将框架与空心管(3)顶实的枕木(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空心楼盖薄壁空心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条空心管(3)的前后两头,各设置ー个所述的固定箍筋(5)。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现浇空心楼盖薄壁空心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排马凳(4)中,马凳(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空心管(3)的前后两头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I 5任一项所述的现浇空心楼盖薄壁空心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3)为GBF薄壁空心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现浇空心楼盖薄壁空心管的固定结构,包括位于上平面的楼板面筋与位于下平面的楼板底筋,在楼板面筋与楼板底筋之间,设有若干排马凳,马凳的上下端分别与楼板面筋和楼板底筋联接,相邻两排马凳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中设有管壁分别与对应的马凳的侧筋顶靠的空心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马凳营造安装空间,马凳的侧筋顶靠住空心管,能限制空心管的移动,防止浇注混凝土时空心管移位,而作为中心枢纽,又将楼板面筋与楼板底筋联接起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容易实施,节省工时与施工成本,可以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工程中。
文档编号E04B5/32GK202644798SQ20122027694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2日
发明者张国胜, 盛克亚, 何永良, 梁列明, 梁汉荣, 周锡基 申请人: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