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有矩形洞的实腹h型钢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矩形洞实腹H型钢梁,尤其涉及该实腹H型钢梁中矩形洞周边的结构。
背景技术:
办公楼的品质与办公室的净高等密切相关,高净高对应高品质。人们知道,建筑净高由建筑层高、建筑面层、结构梁高及设备管道空间等决定,要提高建筑净高,常要求在结构钢梁开设设备洞口,以便于设备管道穿越钢梁,减少梁下设备管道空间,从而提高了建筑净高,提高建筑舒适度及品质;在建筑设计中,空调通风管道一般较大,常受结构梁开洞大小限制而无法穿越钢梁,通风管要求钢梁洞口高度达梁高的1/2H,洞口宽度达1200mm,其洞口宽度远远超出了规范要求的750mm。目前,对于钢梁开如此大矩形洞口的受力性能人们还缺乏认识,规范更没有具体的规定。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带有矩形洞的实腹H型钢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带有矩形洞的实腹H型钢梁,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实腹H型钢梁;在所述的实腹H型钢梁上设置至少一个单洞口或者双洞口 ;所述双洞口之间的间距小于洞口宽度;还包括在单洞口周边的纵向加劲肋和横向加劲肋;所述纵向加劲肋长度为洞口边外伸250mm-300mm,所述横向加劲肋取梁高;在双洞口周边的纵向加劲肋和横向加劲肋;所述纵向加劲肋连通设置,所述横向加劲肋取梁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提高钢梁开洞尺寸大小后,通过实验验证钢梁承载能力与开洞前未受明显影响,从而增加了建筑净高,提高了建筑舒适性及品质,节约钢材、节能环保。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I、图2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实腹H型钢梁I ;在所述的实腹H型钢梁I上设置至少一个单洞口 2或者双洞口(2、3);所述双洞口(2、3)之间的间距小于洞口宽度;还包括在单洞口 2周边的纵向加劲肋4和横向加劲肋5 (如图I所示);所述纵向加劲肋4长度为洞口边外伸250mm-300mm,所述横向加劲肋5取梁高;在双洞口(2、3)周边的纵向加劲肋6和横向加劲肋7 (如图2所示);所述纵向加劲肋6连通设置,所述横向加劲肋7取梁闻。所述纵向加劲肋厚度不小于梁翼缘厚度;所述横向加劲肋厚度不小于梁腹板厚度。当钢梁开洞较大时,其洞口周围将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钢梁抗弯、抗剪承载力明显降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洞口周边增设一定长度纵向加劲肋、连体纵向加劲肋、横向加劲肋,解决了钢梁腹板应力集中现象,在洞口处纵向加劲肋与梁上下翼缘形成新的“工”字形小梁,形成钢梁的上下弦。当为单洞口时,纵向加劲肋长度为洞口边外伸300mm,横向加劲肋 加横向加劲肋取梁高;当为双洞且两洞口间间距小于洞口宽度时,两洞口间的纵向加劲肋应连通设置,横向加劲肋仍取梁高;实施例I特大矩形洞实腹H型钢梁,钢梁跨度15m,梁高800mm,梁上设置有2个400x1200,一个400x700洞口,洞口宽高比小于3且小于1200mm,其加强方式为纵向加劲肋厚度不小于梁翼缘厚度,横向加劲肋厚度不小于梁腹板厚度,且横向加劲肋宜取梁高,加劲肋宽度小于等于1/2梁宽,大开洞钢梁纵向加劲肋洞边的外伸长度取300_即可满足受力要求。当钢梁腹板内布有几个大洞口,且洞口间距小于洞口宽度时,洞口纵向加劲肋两洞间应通长设置。钢梁通过以上措施加强后,通过实验验证,其承载力与开洞前基本相当。上述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矩形洞的实腹H型钢梁,包括实腹H型钢梁;在所述的实腹H型钢梁上设置至少一个单洞口或者双洞口 ;所述双洞口之间的间距小于洞口宽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单洞口周边的纵向加劲肋和横向加劲肋;所述纵向加劲肋长度为洞口边外伸250mm-300mm,所述横向加劲肋取梁高;在双洞口周边的纵向加劲肋和横向加劲肋;所述纵向加劲肋连通设置,所述横向加劲肋取梁高。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有矩形洞的实腹H型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加劲肋厚度不小于梁翼缘厚度;所述横向加劲肋厚度不小于梁腹板厚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矩形洞的实腹H型钢梁,包括实腹H型钢梁;在所述的实腹H型钢梁上设置至少一个单洞口或者双洞口;所述双洞口之间的间距小于洞口宽度;还包括在单洞口周边的纵向加劲肋和横向加劲肋;所述纵向加劲肋长度为洞口边外伸250mm-300mm,所述横向加劲肋取梁高;在双洞口周边的纵向加劲肋和横向加劲肋;所述纵向加劲肋连通设置,所述横向加劲肋取梁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提高钢梁开洞尺寸大小后,通过实验验证钢梁承载能力与开洞前未受明显影响,从而增加了建筑净高,提高了建筑舒适性及品质,节约钢材、节能环保。
文档编号E04C3/08GK202787658SQ20122034771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8日
发明者魏丰登, 薄曦 申请人: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