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复位抗震筒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87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复位抗震筒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仓储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抗震能力的筒仓结构。
背景技术
筒仓是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成的垂直圆筒形结构的大型容器,用于贮存散装物料。筒仓的平面形状有正方形、矩形、多边形和圆形等。圆形筒仓的仓壁受力合理,用料经济,所以应用最广。筒仓的结构包括一体式筒仓、组合式筒仓等。其中,组合式筒仓是本领域中常见的形式,其经济性和方便性不言而喻,如CN201610285U就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的组合式筒仓结构。但是,目前的筒仓基本上不具备防震和减震功能。特别是性能较优的组合式筒仓,其防震功能往往更弱。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震或减震功能的筒仓。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自复位抗震筒仓,包括若干个堆叠放置的筒仓单元,每一个筒仓单元的外壁均安装有若干个锚孔,所述锚孔供若干根钢绞线穿过。将若干个筒仓单元堆叠放置时,每一根钢绞线穿过每个筒仓单元的锚孔。所述钢绞线的两端拉紧,从而形成预应力。值得说明的是,堆叠式的组合筒仓通常由圆形的下筒仓和上筒仓堆叠而成,也可能堆叠三个及其以上的筒仓单元。堆叠筒仓的结构在本领域中属于公知,采用专利CN201610285U所公开的方案可以实现筒仓的方便组合,但是其机构基本上不具备抗震能力,而且相对于整体筒仓,其抗震能力更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筒仓基于自复位抗震概念,两层或多层筒仓通过设置在外围的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在一起。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上筒仓左右摇摆,界面处摩擦耗能。所述结构相对于整体式的筒仓结构而言,基本周期大大提高,继而降低了地震作用和地震能量输入;同时所述结构具备自复位的功能,确保震后筒仓结构的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施工方便,也可用于工业化生产,其抗震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筒仓单元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筒仓结构平面图;图4为图3中1-1剖面图;图5为图1中J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筒仓结构2-2剖面图。[0015]图中I 一筒仓单元;2_筒仓盖;3 —接筒;4 一连钢绞线;5 —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作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参见附图图中一种自复位抗震筒仓,包括若干个堆叠放置的筒仓单元1,每一个筒仓单元I的外壁均安装有若干个锚孔5,所述锚孔5供若干根钢绞线4穿过。将若干个筒仓单元I堆叠放置时,每一根钢绞线4穿过每个筒仓单元I的锚孔5。所述钢绞线4的两端拉紧,从而形成预应力。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基本结构如前段所述,只是多个筒仓单元I的堆叠采用连接筒的形式。即除顶部筒仓单元I外,其余筒仓单元的内部安装有连接筒3,所述连接筒3伸出所述筒仓单元I的一端。参加图1,至少包括两个堆叠放置的筒仓单元1,位于下方的筒仓单元1(即下筒仓)的内部安装有连接筒3,所述连接筒3延伸出所述位于下方的筒仓单元I (即上筒仓)的上端。堆叠放置两个筒仓单元I时,所述连接筒3伸入位于上方的筒仓单元I的内部。由于连接筒3作为下筒仓的内筒,且与下筒仓固接,当上筒仓放置在下筒仓上时,连接筒3约束上、下筒仓结构之间的横向错位。堆叠放置所述筒仓单元I时,堆叠放置所述筒仓单元I时,使得每相邻的两个筒仓单元I的锚孔5在垂直方向上重合,每一根钢绞线4穿过相邻筒仓单元I上下两端对应位置处的锚孔5。所述钢绞线4穿过筒仓单元I的锚孔5后,钢绞线4的上端固定在位于最上方的筒仓单元I的锚孔5(结构中最上端的锚孔5),钢绞线4的下端固定在位于最下方的筒仓单元I锚孔5 (结构中最下端的锚孔5)或地面。实施例中,连接筒3与位于上方的筒仓单元I (即上筒仓)之间具有间隙,在地震发生时,钢绞线4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伴随着筒仓的晃动,连接筒外壁与位于上方的筒仓单元I的内壁的接触面发生摩擦,消耗能量,达到了消能、减震之目的。同时,所述结构相对于整体式的筒仓结构而言,基本周期大大提高,继而降低了地震作用和地震能量输入。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只是具有两个筒仓单元1,每一个筒仓单元I的每一端均匀地安装有至少12个锚孔5。本实施例中,由于堆叠放置,两个筒仓单元分别称为下筒仓和上筒仓。参见图1,图中所示即为两个筒仓单元I的分离状态。其中,下筒仓与地面接触,上筒仓具有仓盖2。上下筒仓的外壁分别设置有24个锚孔5,两端各12个。下筒仓的内部连接有连接筒3。所述连接筒3与下筒仓的内壁固定连接。参见图2,将上筒仓安放在下筒仓上面。此时,连接筒3伸入上筒仓的内部,且与上筒仓的内壁有一定间隙。本实施例中,一共具有12根钢绞线4,上、下筒仓通过设置在外围的12根预应力钢绞线4连接在一起。如图3和图5所示,每一根钢绞线4的中部穿过上、下筒仓的锚孔5。所述钢绞线4的一端连接在下筒仓的底部,另一端与上筒仓的顶部连接并拉紧形成预应力。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上筒仓左右摇摆,界面处摩擦耗能。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筒仓结构,相对于整体式的筒仓结构而言,基本周期大大提高,继而降低了地震作用和地震能量输入;同时所述结构具备自复位的功能,确保震后筒仓结构的正常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自复位抗震筒仓,包括若干个堆叠放置的筒仓单元(I),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筒仓单元(I)的外壁均安装有若干个锚孔(5),所述锚孔(5)供若干根钢绞线(4)穿过;将若干个筒仓单元(I)堆叠放置时,每一根钢绞线(4)穿过每个筒仓单元(I)的锚孔(5);所述钢绞线(4)的两端拉紧,从而形成预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抗震筒仓,其特征在于除顶部筒仓单元(I)外,其余筒仓单元的内部安装有连接筒(3 ),所述连接筒(3 )伸出所述筒仓单元(I)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复位抗震筒仓,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堆叠放置的筒仓单元(1),位于下方的筒仓单元(I)的内部安装有连接筒(3),所述连接筒(3)延伸出所述位于下方的筒仓单元(I)的上端;堆叠放置两个筒仓单元(I)时,所述连接筒(3)伸入位于上方的筒仓单元(I)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自复位抗震筒仓,其特征在于堆叠放置所述筒仓单元(I)时,使得每相邻的两个筒仓单元(I)的锚孔(5 )在垂直方向上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复位抗震筒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4)穿过筒仓单元(I)的锚孔(5)后,钢绞线(4)的上端固定在位于最上方的筒仓单元(I)的锚孔(5),钢绞线(4)的下端固定在位于最下方的筒仓单元(I)的锚孔(5)或地面。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自复位抗震筒仓,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筒仓单元(I) 均匀地安装有至少12个锚孔(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震或减震功能的筒仓。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自复位抗震筒仓,包括若干个堆叠放置的筒仓单元,每一个筒仓单元的外壁均安装有若干个锚孔,所述锚孔供若干根钢绞线穿过。将若干个筒仓单元堆叠放置时,每一根钢绞线穿过每个筒仓单元的锚孔。所述钢绞线的两端拉紧,从而形成预应力。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上筒仓左右摇摆,界面处摩擦耗能。所述结构相对于整体式的筒仓结构而言,基本周期大大提高,继而降低了地震作用和地震能量输入;同时所述结构具备自复位的功能,确保震后筒仓结构的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施工方便,也可用于工业化生产,其抗震性能好。
文档编号E04B1/98GK202882508SQ20122061517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0日
发明者贾传果, 李英民, 刘立平, 韩军, 张付杰, 王维 申请人:重庆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