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挂式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04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物挂式墙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物挂式墙板。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建设需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将建筑物上的墙体、厨房、卫生间等均采用工业化车间生产,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以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量和现场环境的污染,从根本上提高施工进度和效率,是时代对建筑业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传统的建筑物外墙板大都为钢筋混凝土预制形式,其存在的问题是:一、自身重量较大,它对建筑物的基础和框架的承重强度要求较高,因此使得建筑物基础和框架的设计标准加大而导致工程造价增高;二、自身强度较大,它在吊装时或者发生地震等意外情况时,容易对建筑物的框架造成损伤或损坏;三、制作及安装效率较低,它不仅制作和养护所需时间较长,而且在建筑物上安装时相当不便,并且墙板定位后还需再安装外饰板和内饰板,它操作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下;四、墙板的四周边为平面形状不尽合理,当多块墙板拼装后,各墙板之间的缝隙虽经密封处理,但无法从根本上阻挡雨水的渗入。由此,传统的建筑物外墙板在实际使用时,给方方面面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烦恼。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挂式墙板,使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因自身重量及强度较大、使建筑物基础和建筑物框架设计标准加大而工程造价增高、容易对建筑物框架造成损伤、制作周期长及安装效率低等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建筑物挂式墙板,包括至少一块墙板,墙板有上下左右四根轻钢型材构成的框架,轻钢型材的截面有一个顶板,顶板的一端与第一侧板的上端连接,顶板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的上端连接,第一侧板的下端设置向内弯折的第一条板,第二侧板的下端设置向内弯折的第二条板,顶板的左部设有第一平板,顶板的右部设有第二平板,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位于高低不同的水平面内,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采用斜面板连接;框架的外侧连接外饰板,框架的内侧连接内饰板,外饰板高度与内饰板高度相等,外饰板的顶端低于内饰板的顶端;外饰板与内饰板之间充填保温材料,框架上分别连接第一悬挂器和第二悬挂器。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框架内至少安装两根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第一轻钢型材和第二轻钢型材,第一轻钢型材和第二轻钢型材上下分布,框架内至少安装两根与垂直方向平行的第三轻钢型材和第四轻钢型材,第三轻钢型材和第四轻钢型材分别与第一轻钢型材和第二轻钢型材镶嵌连接,至少四根轻钢型材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轻钢型材、第二轻钢型材、第三轻钢型材、第四轻钢型材两端分别与框架连接,第一轻钢型材、第二轻钢型材、第三轻钢型材、第四轻钢型材两侧板分别与外饰板和内饰板连接。框架内至少安装两根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第一轻钢型材和第二轻钢型材,第一轻钢型材和第二轻钢型材上下分布,框架内至少安装两根与垂直方向平行的第三轻钢型材和第四轻钢型材,第三轻钢型材和第四轻钢型材分别与第一轻钢型材和第二轻钢型材镶嵌连接,至少四根轻钢型材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轻钢型材、第二轻钢型材、第三轻钢型材、第四轻钢型材两端分别与框架连接,第一轻钢型材、第二轻钢型材、第三轻钢型材和第四轻钢型材相互连接中间形成窗口。在框架安装外饰板的轻钢型材上的向内弯折的条板上连接钢网,在框架安装外饰板部位的轻钢型材的侧板外表面上依次安装密封垫和隔热垫,密封垫与轻钢型材的侧板外表面平行相触,隔热垫与密封垫平行相触,外饰板与隔热垫平行相触,连接件将外饰板、隔热垫、密封垫连接在框架上,外饰板与钢网之间的空腔内充填第二保温材料,第二保温材料和保温材料融为一体。所述的钢网分别与第一轻钢型材、第二轻钢型材、第三轻钢型材和第四轻钢型材连接,第一轻钢型材、第二轻钢型材、第三轻钢型材和第四轻钢型材侧板外表面上依次安装第二密封垫和第二隔热垫,第二密封垫与第一轻钢型材、第二轻钢型材、第三轻钢型材和第四轻钢型材的侧板外表面平行相触,第二隔热垫与第二密封垫平行相触,外饰板与第二隔热垫平行相触,连接件将外饰板、第二隔热垫、第二密封垫连接在第一轻钢型材、第二轻钢型材、第三轻钢型材和第四轻钢型材上。所述保温材料为泡沫混凝土。挂式墙板由多块墙板构成,在每两块墙板上安装的的隔热垫之间的间隔内安装填充条,在每两块墙板的外饰板间安装密封胶,密封胶分别与外饰板和填充条相紧密接触。在每两块墙板的框架轻型钢材间安装缓冲防水垫。所述第一悬挂器为矩形盒体状,盒体内连接横向挂轴,第二悬挂器的形状、构造均与第一悬挂器相同,第一悬挂器和第二悬挂器分别连接在挂式墙板上部左右两端的框架直角内,第一悬挂器和第二悬挂器的挂接口分别位于内饰板外侧的同一平面上。内饰板底部上开设至少一个焊接口,焊接口与框架的轻钢型材侧板外表面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物挂式墙板与相同规格的传统钢筋混凝土预制墙板相比,其重量能够减少60%左右,能够大幅减轻建筑物基础和建筑物框架的承重强度要求,使建筑物整体工程造价能够节约2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板能够悬挂在建筑物上并加以固定,它与传统安装方式相比能够提高效率40%左右;本实用新型墙板框架的轻钢型材的截面为内侧高于外侧的形状,它能够使框架I上的外饰板顶端低于内饰板顶端,当若干块本实用新型墙板拼装在建筑物上时能够使其相互搭接,形成一个整体性和密封性很好的矩形建筑物外墙;特别是它能够从根本上阻挡雨水向墙板内侧渗入;本实用新型墙板采用在外饰板和内饰板之间充填泡沫混凝土作为保温材料,使其不仅具有重量轻、使用寿命长、隔热效果提高2-3倍特性的同时,还不会留下火灾隐患,本实用新型墙板具有重量轻、便于安装的显著优点,并且制造方法无污染,耗能低,制造工艺易于实现,制造成本低,便于制作、便于现场安装,墙板成型后可一次安装定位,无须后期养护,无须再进行加装保温板和装饰板的后期处理,操作既省时又省力,广泛应用在建筑行业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之二结构示意图;[0014]图3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之三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之四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轻型钢材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由四块本实用新型墙板安装在建筑物上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E向局部放大图,主要示意在每两块墙板上的隔热垫12之间的间隔内安装填充条31,在每两块墙板的外饰板3间安装密封胶32,以及在每两块墙板的轻型钢材间安装缓冲防水垫33的结构形式;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之五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物挂式墙板建筑物挂式墙板,包括至少一块墙板,墙板有上下左右四根轻钢型材构成的框架1,轻钢型材的截面有一个顶板D,顶板D的一端与第一侧板21的上端连接,顶板D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22的上端连接,第一侧板21的下端设置向内弯折的第一条板21a,第二侧板22的下端设置向内弯折的第二条板22a,顶板D的左部设有第一平板23,顶板D的右部设有第二平板24,第一平板23和第二平板24位于高低不同的水平面内,第一平板23和第二平板24之间采用斜面板25连接;框架I的外侧连接外饰板3,框架I的内侧连接内饰板4,外饰板3高度与内饰板4高度相等,外饰板3的顶端低于内饰板4的顶端;外饰板3与内饰板4之间充填保温材料5,框架I上分别连接第一悬挂器Ia和第二悬挂器lb。所述的框架I内至少安装两根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上下分布,框架I内至少安装两根与垂直方向平行的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分别与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镶嵌连接,至少四根轻钢型材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第四轻钢型材b2两端分别与框架I连接,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第四轻钢型材b2两侧板分别与外饰板3和内饰板4连接。框架I内至少安装两根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上下分布,框架I内至少安装两根与垂直方向平行的第三轻钢型材bI和第四轻钢型材b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分别与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镶嵌连接,至少四根轻钢型材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第四轻钢型材b2两端分别与框架I连接,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相互连接中间形成窗口 7。在框架I安装外饰板3的轻钢型材上的向内弯折的条板上连接钢网6,在框架I安装外饰板3部位的轻钢型材的侧板外表面上依次安装密封垫11和隔热垫12,密封垫11与轻钢型材的侧板外表面平行相触,隔热垫12与密封垫11平行相触,外饰板3与隔热垫12平行相触,连接件将外饰板3、隔热垫12、密封垫11连接在框架I上,外饰板3与钢网6之间的空腔内充填第二保温材料5a,第二保温材料5a和保温材料5融为一体。钢网6分别与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连接,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侧板外表面上依次安装第二密封垫Ila和第二隔热垫12a,第二密封垫Ila与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M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的侧板外表面平行相触,第二隔热垫12a与第二密封垫Ila平行相触,外饰板3与第二隔热垫12a平行相触,连接件将外饰板3、第二隔热垫12a、第二密封垫Ila连接在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上。所述保温材料为泡沫混凝土。挂式墙板由多块墙板构成,在每两块墙板上安装的的隔热垫12之间的间隔内安装填充条31,在每两块墙板的外饰板3间安装密封胶32,密封胶32分别与外饰板3和填充条31相紧密接触。在每两块墙板的框架I轻型钢材间安装缓冲防水垫33。所述第一悬挂器Ia为矩形盒体状,盒体内连接横向挂轴,第二悬挂器Ib的形状、构造均与第一悬挂器Ia相同,第一悬挂器Ia和第二悬挂器Ib分别连接在挂式墙板上部左右两端的框架I直角内,第一悬挂器Ia和第二悬挂器Ib的挂接口分别位于内饰板4外侧的同一平面上。内饰板4底部上开设至少一个焊接口 4a,焊接口 4a与框架I的轻钢型材侧板外表面相对应。本实用新型所述墙板结构,根据上述描述可有多种实施结构:例1:采用上下左右四根轻钢型材相互连接成框架1,在框架I的外侧连接外饰板3,在框架I的内侧连接内饰板4,外饰板3与内饰板4之间充填泡沫混凝土,如图3所示,泡沫混凝土为不燃材料,它不存在火灾隐患,框架I的截面形状为外侧低于内侧,框架I上的外饰板3顶端低于内饰板4顶端,由于框架I的截面形状为外侧低于内侧,从而使框架I上的外饰板3顶端低于内饰板4顶端,所以,由其制作的多块墙板拼装在建筑物上时,其对接缝隙能够从根本上阻挡雨水的渗入;这种墙板结构在框架I上部左右两端的内角处分别安装第一悬挂器Ia和第二悬挂器Ib,第一悬挂器Ia和第二悬挂器Ib分别与位于上部的轻钢型材连接,第一悬挂器Ia和第二悬挂器Ib分别位于内饰板4外侧的同一平面上,并在内饰板4底部上开设焊接口 4a,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的墙板在安装时,须先在建筑物框架上预埋两个挂件和多处焊接点,通过第一悬挂器Ia和第二悬挂器Ib分别与两个挂件的配合,并通过焊接口 4a与焊接点焊接,使墙板能够通过先悬挂、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建筑物框架上,因此,具有安装方便快捷的特点,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本实用新型墙板的实施例之二的结构是:采用上下左右四根轻钢型材相互连接成框架1,框架I的形状及构造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框架I形状及构造相同,在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的增加下述结构:在框架I内铺设钢网6,钢网6四周与框架I的上下左右四根轻钢型材连接,外饰板3与内饰板4之间充填的泡沫混凝土将钢网6包容,使钢网6设置在泡沫混凝土中以起到骨架的作用,框架I通过钢网6不仅能够使其整体性能加强,而且能够对泡沫混凝土起到稳固作用,并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墙板的抗撞击强度。本实用新型所述墙板实施例之三的结构是:采用上下左右四根轻钢型材相互连接成框架1,框架I的形状及构造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框架I形状及构造相同,本实用例的具体结构是:在实施例1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结构:在框架I上连接外饰板3的轻钢型材上的向内弯折的条板上连接钢网6,在框架I安装外饰板3部位的轻钢型材的侧板外表面上依次安装密封垫11和隔热垫12,密封垫11与轻钢型材的侧板外表面平行相触,隔热垫12与密封垫11平行相触,外饰板3与隔热垫12平行相触,连接件将外饰板3、隔热垫12、密封垫11连接在框架I上,外饰板3与钢网6之间的空腔内充填第二保温材料5a,第二保温材料5a和保温材料5融为一体,如图5所示结构,在外饰板3与钢网6之间安装密封垫11和隔热垫12能够有效避免外饰板3上的温度直接传递到框架I上,能使本实用新型的墙板进一步增加隔热、保温功能,并使本实用新型墙板防水、隔热。本实用新型所述墙板实施例之四的结构是:采用上下左右四根轻钢型材相互连接成框架1,框架I的形状及构造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框架I形状及构造相同,在实施例1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结构:在框架I内至少安装两根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上下分布,框架I内至少安装两根与垂直方向平行的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分别与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镶嵌连接,至少四根轻钢型材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第四轻钢型材b2两端分别与框架I连接,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上开设窗口 7,窗口 7由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相互连接的中间位置形成,如图4所示,将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分别作为窗口 7的上下边框,使窗口 7的上下边框的表面分别呈外侧部位低于内侧部位的形状,它具有能够防止雨水向窗口 7内流入的优点,窗口 7的左右边框也可采用槽钢或钢板制作。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框架I的整体强度及刚性,并可进一步增加本实用新型墙板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所述墙板实施例之五的结构是:在实施例1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结构:在框架I安装外饰板3部位的轻钢型材的侧板外表面上依次安装密封垫11和隔热垫12,密封垫11与轻钢型材的侧板外表面平行相触,隔热垫12与密封垫11平行相触,外饰板3与隔热垫12平行相触,连接件将外饰板3、隔热垫12、密封垫11连接在框架I上;并在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侧板外表面上依次安装第二密封垫Ila和第二隔热垫12a,第二密封垫Ila与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的侧板外表面平行相触,第二隔热垫12a与第二密封垫Ila平行相触,外饰板3与第二隔热垫12a平行相触,连接件将外饰板3、第二隔热垫12a、第二密封垫IIa连接在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上,外饰板3与内饰板4之间充填泡沫混凝土,如图10所示;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第四轻钢型材b2与框架I连接形式与实施例4相同,本实施例的结构能够有效阻断外饰板3被阳光照射而产生的高温向所有的轻钢型材上传递,使得本实用新型墙板的隔温形式更加完善,进一步提高隔温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墙板实施例之六的结构是:在实施例1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结构:在本实用新型墙板上开设窗口 7,窗口 7由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相互连接的中间位置形成,其与实施例4相同;框架I连接安装外饰板3的轻钢型材上的向内弯折的条板上连接钢网6,并将钢网6分别与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连接;在框架I安装外饰板3部位的轻钢型材的侧板外表面上依次安装密封垫11和隔热垫12,密封垫11与轻钢型材的侧板外表面平行相触,隔热垫12与密封垫11平行相触,夕卜饰板3与隔热垫12平行相触,连接件将外饰板3、隔热垫12、密封垫11连接在框架I上;在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侧板外表面上依次安装第二密封垫IIa和第二隔热垫12a,第二密封垫Ila与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的侧板外表面平行相触,第二隔热垫12a与第二密封垫Ila平行相触,外饰板3与第二隔热垫12a平行相触,连接件将外饰板3、第二隔热垫12a、第二密封垫Ila连接在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上;框架I与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间充填保温材料5,外饰板3与钢网6之间的空腔内充填第二保温材料5a,第二保温材料5a和保温材料5融为一体,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墙板的整体性能和整体强度,并进一步提高隔温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墙板实施例之七的结构是:在实施例1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结构:以实施例1-6任一结构制作本实用新型的墙板在建筑物上进行多块拼装以构成整体墙面时,如图8所示,在每两块墙板上安装的隔热垫12之间的间隔内安装填充条31,在每两块墙板的外饰板3间安装密封胶32,密封胶32分别与外饰板3和填充条31相紧密接触,并在每两块墙板的框架I轻型钢材间安装缓冲防水垫33,如图9所示,以此使得由本实用新型墙板的多块墙板拼装构成的整体墙面密封防水效果极好,并且通过缓冲防水垫33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框架I轻型钢材之间的相互碰撞,而且能够进一步起到防止雨水由墙板外侧向墙板内侧渗入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墙板实施例之八的结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的任一结构上,均可采用下述悬挂器的结构:第一悬挂器Ia为矩形盒体状,盒体内连接横向挂轴,第二悬挂器Ib的形状、构造均与第一悬挂器Ia相同,第一悬挂器Ia和第二悬挂器Ib分别连接在框架I上部左右两端的直角内,第一悬挂器Ia和第二悬挂器Ib的挂接口分别位于内饰板4外侧的同一平面上,在建筑物上安装本实用新型时,须事先在建筑物框架上预埋两个挂件和多处焊接点,本实用新型墙板通过第一悬挂器Ia和第二悬挂器Ib的挂轴分别挂在两个挂件上,并在本实用新型墙板的焊接口 4a处与焊接点焊接,使本实用新型墙板能够通过先悬挂、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建筑物框架上,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实现方便快捷安装本实用新型墙板的目的,并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本实用新型墙板还可作为建筑物的屋面板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钢网6可根据墙板的规格和强度要求不同,采用钢板网或钢丝网。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泡沫混凝土为不燃烧的轻型材料,因此,它不存在火灾隐患,不会增大本实用新型的重量,并且泡沫混凝土具有不渗水的特性,其保温寿命较长。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不仅限于本实施例记载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1.建筑物挂式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块墙板,墙板有上下左右四根轻钢型材构成的框架(1),轻钢型材的截面有一个顶板(D),顶板(D)的一端与第一侧板(21)的上端连接,顶板(D)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22)的上端连接,第一侧板(21)的下端设置向内弯折的第一条板(2Ia),第二侧板(22 )的下端设置向内弯折的第二条板(22a),顶板(D)的左部设有第一平板(23),顶板(D)的右部设有第二平板(24),第一平板(23)和第二平板(24)位于高低不同的水平面内,第一平板(23)和第二平板(24)之间采用斜面板(25)连接;框架Cl)的外侧连接外饰板(3),框架(I)的内侧连接内饰板(4),外饰板(3)高度与内饰板(4)高度相等,外饰板(3)的顶端低于内饰板(4)的顶端;外饰板(3)与内饰板(4)之间充填保温材料(5),框架(I)上分别连接第一悬挂器(Ia)和第二悬挂器(l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挂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框架(I)内至少安装两根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上下分布,框架(I)内至少安装两根与垂直方向平行的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分别与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镶嵌连接,至少四根轻钢型材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第四轻钢型材(b2)两端分别与框架(I)连接,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第四轻钢型材(b2)两侧板分别与外饰板(3)和内饰板(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挂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框架(I)内至少安装两根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上下分布,框架(I)内至少安装两根与垂直方向平行的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分别与第一轻钢型材(al)和第二轻钢型材(a2)镶嵌连接,至少四根轻钢型材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第四轻钢型材(b2)两端分别与框架(I)连接,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相互连接中间形成窗口(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挂式墙板,其特征在于:在框架(I)安装外饰板(3)的轻钢型材上的向内弯折的条板上连接钢网(6),在框架(I)安装外饰板(3)部位的轻钢型材的侧板外表面上依次安装密封垫(11)和隔热垫(12),密封垫(11)与轻钢型材的侧板外表面平行相触,隔热垫(12)与密封垫(11)平行相触,外饰板(3)与隔热垫(12)平行相触,连接件将外饰板(3)、隔热垫(12)、密封垫(11)连接在框架(I)上,外饰板(3)与钢网(6)之间的空腔内充填第二保温材料(5a),第二保温材料(5a)和保温材料(5)融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挂式墙板,其特征在于:钢网(6)分别与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连接,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侧板外表面上依次安装第二密封垫(Ila)和第二隔热垫(12a),第二密封垫(Ila)与第一轻钢型材(al)、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的侧板外表面平行相触,第二隔热垫(12a)与第二密封垫(Ila)平行相触,外饰板(3)与第二隔热垫(12a)平行相触,连接件将外饰板(3)、第二隔热垫(12a)、第二密封垫(Ila)连接在第一轻钢型材(al )、第二轻钢型材(a2)、第三轻钢型材(bl)和第四轻钢型材(b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物挂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为泡沫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建筑物挂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挂式墙板由多块墙板构成,在每两块墙板上安装的的隔热垫(12)之间的间隔内安装填充条(31),在每两块墙板的外饰板(3 )间安装密封胶(32 ),密封胶(32 )分别与外饰板(3 )和填充条(31)相紧密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物挂式墙板,其特征在于:在每两块墙板的框架(I)轻型钢材间安装缓冲防水垫(33 )。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挂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挂器(Ia)为矩形盒体状,盒体内连接横向挂轴,第二悬挂器(Ib)的形状、构造均与第一悬挂器(Ia)相同,第一悬挂器(Ia)和第二悬挂器(Ib )分别连接在挂式墙板上部左右两端的框架(I)直角内,第一悬挂器(Ia)和第二悬挂器(Ib)的挂接口分别位于内饰板(4)外侧的同一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建筑物挂式墙板,其特征在于:内饰板(4)底部上开设至少一个焊接口(4a),焊接口(4a)与框架(I)的轻钢型材侧板外表面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挂式墙板,包括至少一块墙板,墙板有上下左右四根轻钢型材构成的框架,轻钢型材的截面有顶板,顶板的一端与第一侧板的上端连接,顶板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的上端连接,侧板的下端设置向内弯折的条板,顶板的左部设有第一平板,顶板的右部设有第二平板,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采用斜面板连接;框架的外侧连接外饰板,框架的内侧连接内饰板,外饰板的顶端低于内饰板的顶端;外饰板与内饰板之间充填保温材料,框架上分别连接悬挂器。使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因自身重量及强度较大、使建筑物基础和建筑物框架设计标准加大而工程造价增高、容易对建筑物框架造成损伤、制作周期长及安装效率低等不足。
文档编号E04C2/38GK202936946SQ20122062215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张波, 王国富 申请人:山东万斯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