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剪力墙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51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建筑用剪力墙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剪力墙模板,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上个世纪以来,我国建筑结构体系有了很大发展。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大量兴建,这些现代化的建筑体系,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技术复杂。因此,建筑施工技术必须有很大改进,同样,对模板技术也提出了新要求,必须采用先进的模板技术,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目前,剪力墙的施工方法通常以变形缝为界,分段组织施工。先浇筑变形缝一侧的混凝土墙体,后将与变形缝相同厚度的聚苯板贴在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墙体上,再绑扎另一侧的钢筋,支模,浇筑另一侧混凝土。当采用此法施工时,如果控制不好钢筋排距、保护层等会致使该部位处墙体钢筋偏位、无保护层等质量缺陷,从而对工程埋下较大质量隐患,并且由于变形缝的狭窄,一般宽度为100-300mm,不方便进行竹、木模板支设,然而采用聚苯板代替竹、木模板,不能保证钢筋排距及保护层厚度,且聚苯板被当做一次性模板使用,成本较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重复利用的建筑用剪力墙模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用剪力墙模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对拉螺杆,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对拉螺杆连接形成浇筑剪力墙用的模板,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多模板加强装置,所述第二侧板上开有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的直径均大于对拉螺杆的直径,每个通孔的两侧均平行设置有两个垫辊,两个垫辊的最小间距与通孔的直径相同,所述两个垫辊位于侧板的外侧,且两个垫辊上固定有螺母,所述螺母与通孔同心设置,所述对拉螺杆上套装有套管,所述套管镶嵌在通孔内。所述第二侧板为钢板。所述模板加强装置主要由“几”字型管卡和钢管组成,钢管通过“几”字型管卡固定在第二侧板的外侧,所述“几”字型管卡与第二侧板焊接在一起。所述通孔贯穿“几”字型管卡的平直段。所述套管的材料为PVC材料。所述第二侧板的四周焊接有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模板支设方便,使用安全可靠,同时模板容易拆装可以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模板变形小,架设模板易于控制钢筋排距及保护层厚度,从而保证了混凝土成型质量,消除了因钢筋排距不均、保护层厚度不够、漏筋等问题给建筑物造成的隐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为第一侧板,2为第二侧板,3为对拉螺杆,4为模板加强装置,5为通孔,6为垫棍,7为套管,8为“几”字型管卡,9为钢管,10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不,一种建筑用剪力墙模板,包括: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和对拉螺杆3,所述第一侧板I和第二侧板2通过对拉螺杆3连接形成浇筑剪力墙用的模板,所述第二侧板2上设置有多模板加强装置4,所述第二侧板2上开有多个通孔5,每个所述通孔5的直径均大于对拉螺杆3的直径,每个通孔5的两侧均平行设置有两个垫辊6,所述两个垫辊6位于侧板2的外侧,且两个垫辊6的最近距离与对拉螺杆3的直径相等,所述两个垫辊6上固定有螺母10,所述螺母10与通孔5同心设置,所述对拉螺杆3上套装有套管7,所述套管7镶嵌在通孔5内。所述第二侧板2为钢板。所述模板加强装置4主要由“几”字型管卡8和钢管9组成,钢管9通过“几”字型管卡8固定在第二侧板2的外侧,所述“几”字型管卡8与第二侧板2焊接在一起。所述通孔5贯穿“几”字型管卡8的平直段。所述套管7的材料为PVC材料。所述第二侧板2的四周焊接有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侧板I采用竹、木模板,第二侧板2为钢板,第二侧板2支设在变形缝内。具体使用时,根据剪力墙的长度、高度制作第一侧板I和第二侧板2,将钢管9点焊在第二侧板2上,同时再通过“几”字型管卡8进行固定,同时钢管9沿第二侧板2四周焊接加强筋,形成模板的防变形框,防止第二侧板2因挤压变形,“几”字型管卡8同样焊接在第二侧板2上,钢管9竖向间距为400mm,贯穿第二侧板2和“几”字型管卡8开有通孔5,通孔5的两侧平行焊接两个垫辊6,两个垫辊6上焊接有螺母10,螺母10与通孔5同心设置,方便对拉螺杆3拉紧模板,套管7套装在对拉螺杆3上,同时套管7镶嵌在通孔5内,并顶住螺母10,以校正第二侧板2垂直。具体使用时,型模吊运:使用塔吊吊运至待安装模版位置,安装工人用长木方引导模板缓慢就位。型模安装:以变形缝位置划分施工段,划分在第一施工段内的变形缝剪力墙同第一施工段结构同时进行施工,第二施工段施工时在变形缝墙体钢筋绑扎前,用塔吊吊运第二侧板2就位、调平后临时固定,待剪力墙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有楼面一侧,安装单侧第一侧板1,并调整第一侧板I与第二侧板2螺栓孔对中后,将对拉螺杆3穿过第二侧板2的通孔5拧入螺母10内,并使螺杆一端超过螺母不少于40mm,当变形缝宽度为IOOmm时,对拉螺杆3 —端顶住另一侧已浇筑的剪力墙为止,再通过模板通孔在对拉螺杆3上套装套管7穿过第二侧板2外侧垫棍6顶住螺母10,校正模板垂直、平整度并进行模板加固。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前确保把变形缝上口用模板条封口,防止混凝土灌入型模与已浇筑墙体之间的缝隙中。浇筑时应派专人看守,如发现缝隙中有混凝土流入,应及时清理干净。防止模板根部被混凝土筑牢后模板拆不出来。模板拆除:待剪力墙混凝土浇筑24h后,松开有第一侧板I上的螺母,抽出对拉螺杆3,松动型模后,用塔吊辅助拆除模板。周转使用:模板清理、刷油后备用。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用剪力墙模板,包括:第一侧板(I)、第二侧板(2)和对拉螺杆(3),所述第一侧板(I)和第二侧板(2)通过对拉螺杆(3)连接形成浇筑剪力墙用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2)上设置有多个模板加强装置(4),所述第二侧板(2)上开有多个通孔(5),每个所述通孔(5)的直径均大于对拉螺杆(3)的直径,每个通孔(5)的两侧均平行设置有两个垫辊(6 ),两个垫辊(6 )的最小间距与通孔(5 )的直径相同,所述两个垫辊(6 )位于侧板(2)的外侧,且两个垫辊(6)上固定有螺母(10),所述螺母(10)与通孔(5)同心设置,所述对拉螺杆(3 )上套装有套管(7 ),所述套管(7 )镶嵌在通孔(5 )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剪力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2)为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剪力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加强装置(4)主要由“几”字型管卡(8)和钢管(9)组成,钢管(9)通过“几”字型管卡(8)固定在第二侧板(2 )的外侧,所述“几”字型管卡(8 )与第二侧板(2 )焊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剪力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贯穿“几”字型管卡(8)的平直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剪力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7)的材料为PVC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剪力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2)的四周焊接有加强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剪力墙模板,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重复利用的建筑用剪力墙模板,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对拉螺杆连接形成浇筑剪力墙用的模板,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多模板加强装置,所述第二侧板上开有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的直径均大于对拉螺杆的直径,每个通孔的两侧均平行设置有两个垫辊,两个垫辊的最小间距与通孔的直径相同,所述两个垫辊位于侧板的外侧,且两个垫辊上固定有螺母,所述螺母与通孔同心设置,所述对拉螺杆上套装有套管,所述套管镶嵌在通孔内,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浇筑剪力墙。
文档编号E04G11/08GK202945803SQ20122063749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马瑞, 王树银, 王俊锋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