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88293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尤指一种确保后浇带混凝土表面接缝平整度的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后浇带结构,包括对预留的后浇带空隙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后浇带;所述后浇带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混凝土结构与一第二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于靠近所述后浇带侧面与顶面的夹角处设有一凹面结构;所述凹面结构包括一第一平面及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连接的一第二平面;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侧面垂直连接;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的顶面垂直连接。本发明可以确保后浇带混凝土表面接缝平整度。
【专利说明】一种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尤指一种确保后浇带混凝土表面接缝平整度的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在国内拔地而起,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且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及设计要求很多单体工程要留置后浇带,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带型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后浇带因与主体结构为不同时间浇筑,在施工时其接缝处很难保证其平整度,主要是因为采用快易收口网来形成后浇带空隙,与快易收口网两侧连接的混凝土在凝固后,会形成不平整的面。该不平整的面使得后续浇筑后浇带时,该后浇带与已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接缝处很难平整。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后浇带混凝土表面接缝平整度的问题。
[000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发明一种后浇带结构,包括对预留的后浇带空隙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后浇带;所述后浇带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混凝土结构与一第二混凝土结构;
[0006]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于靠近所述后浇带侧面与顶面的夹角处设有一凹面结构;
[0007]所述凹面结构包括一第一平面及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连接的一第二平面;
[0008]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侧面垂直连接;
[0009]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的顶面垂直连接。
[0010]采用在凝固的混凝土结构上设置凹面结构的技术方案,通过凹面结构将先浇筑的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的表面靠近后浇带空隙处的不平整面切除,解决后续浇筑后浇带时,产生的混凝土表面接缝处不平整的问题。上述技术方案操作简单,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平整,不会受到先后浇筑的影响。
[0011]本发明后浇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的宽度相等。
[0012]本发明后浇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侧面为不平整的凿毛面。
[0013]一种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14]在浇筑混凝土结构之前,于后浇带位置设有供形成后浇带空隙的一快易收口网;
[0015]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后,于所述快易收口网的位置形成有所述后浇带空隙;所述后浇带空隙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混凝土结构和一第二混凝土结构;
[0016]对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中靠近所述后浇带空隙侧面与顶面的夹角进行切割以形成一凹面结构,以及对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中靠近所述后浇带空隙侧面与顶面的夹角进行切割以形成一凹面结构;
[0017]对后浇带空隙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后浇带。
[0018]本发明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凹面结构包括一第一平面及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连接的一第二平面;
[0019]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侧面垂直连接;
[0020]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的顶面垂直连接。
[0021]本发明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的宽度相等。
[0022]本发明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对后浇带空隙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侧面进行凿毛,形成不平整的凿毛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发明一种后浇带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发明一种后浇带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中浇筑后浇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发明一种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8]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一种后浇带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后浇带结构为解决先后浇筑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的问题而设计的,该技术方案具有实施简单、方便且施工完成后混凝土的平整效果好等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后浇带结构进行说明。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后浇带结构,包括浇筑混凝土结构时预留的后浇带空隙40,该后浇带空隙4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混凝土结构10和第二混凝土结构20 ;第一混凝土结构10包括一顶面102与一侧面101,第二混凝土结构20包括一顶面202与一侧面201。
[0030]该后浇带结构还包括凹面结构30,3(V,其中,凹面结构30包括第一平面301与第二平面302,凹面结构30形成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0的侧面101与顶面102的夹角处,凹面结构30的第一平面301与第一混凝土结构10的侧面101垂直连接,凹面结构30的第二平面302与第一混凝土结构10的顶面102垂直连接。凹面结构30'形成于第二混凝土结构20的侧面201与顶面202的夹角处,凹面结构30'包括第一平面301'与第二平面302',凹面结构30'形成与第二混凝土结构20的侧面201与顶面202的夹角处,凹面结构30'的第一平面301'与第二混凝土结构20的侧面201垂直连接,凹面结构30'的第二平面302'与第二混凝土结构20的顶面202垂直连接。
[0031]凹面结构30,30'的第一平面301,301'和第二平面302,302'的宽度相等,该宽度的选择取决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0和第二混凝土结构20上的不平整面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凹面结构30,30'的第一平面301,301'和第二平面302,302'的宽度为20毫米。通过该凹面结构30,30'的设置,可以切除第一混凝土结构10和第二混凝土结构20的顶面102,202与侧面101,201的夹角处的不平整面,该不平整面是由预留后浇带空隙40所产生的,切除上述不平整面后,在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可以有效解决后浇带混凝土表面接缝处不平整的问题。
[0032]如图3所示,对后浇带混凝土空隙40处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了后浇带50。由于切除夹角的第一混凝土结构10和第二混凝土结构20的顶面102,202是平整的,在浇筑后浇带50后,只需将后浇带50的表面抹平就可以保证后浇带50的表面接缝处平整。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须采用无收缩且微膨胀的混凝土,该混凝土的强度高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0和第二混凝土结构20的混凝土强度。
[0033]如图4所示,下面对本发明一种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0034]首先,弹线确定混凝土浇筑的位置,然后搭设模板及安装钢筋;
[0035]接着,在浇筑混凝土结构之前,于后浇带位置设有供形成后浇带空隙40的一快易收口网(图中未示出);
[0036]然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结强度达到要求时,进行模板拆除;于快易收口网的位置形成有后浇带空隙40 ;后浇带空隙4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混凝土结构10和第二混凝土结构20 ;
[0037]对第一混凝土结构10和第二混凝土结构20的侧面101,201进行凿毛,形成粗糙的凿毛面;
[0038]然后,对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10和第二混凝土结构20靠近后浇带空隙40的侧面101,201与顶面102,202的夹角分别进行切割;切割后,形成一凹面结构30,30',其中,凹面结构30包括第一平面301与第二平面302,凹面结构30形成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0的侧面101与顶面102的夹角处,凹面结构30的第一平面301与第一混凝土结构10的侧面101垂直连接,凹面结构30的第二平面302与第一混凝土结构10的顶面102垂直连接。面结构30'形成于第二混凝土结构20的侧面201与顶面202的夹角处,凹面结构30'包括第一平面301'与第二平面302',凹面结构30'形成与第二混凝土结构20的侧面201与顶面202的夹角处,凹面结构30'的第一平面301'与第二混凝土结构20的侧面201垂直连接,凹面结构30'的第二平面302'与第二混凝土结构20的顶面202垂直连接;
[0039]凹面结构30,30'的第一平面301,301'和第二平面302,302'的宽度相等,该宽度的选择取决于第一混凝土结构10和第二混凝土结构20上的不平整面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凹面结构30,30'的第一平面301,301'和第二平面302,302'的宽度为20毫米;
[0040]最后,对后浇带空隙40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后浇带。[0041]本发明一种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需注意的事项:
[0042]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前,检查后浇带模板的位置,对错位、移位进行调整;发现生锈的钢筋需要清除表面的锈层。在对侧面进行凿毛前,先用高压水枪对侧面进行清洗,并对凿毛位置进行24小时湿润。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之前,最好在后浇带空隙处铺设一层与主体混凝土内砂浆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后浇带混凝土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并采用微膨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主体混凝土,在后浇带混凝土中还可以掺入早强减水剂,浇筑后精心振捣。
[0043]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后浇带结构,包括对预留的后浇带空隙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后浇带;所述后浇带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混凝土结构与一第二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于靠近所述后浇带侧面与顶面的夹角处设有一凹面结构; 所述凹面结构包括一第一平面及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连接的一第二平面; 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侧面垂直连接; 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的顶面垂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的宽度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侧面为不平整的凿毛面。
4.一种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浇筑混凝土结构之前,于后浇带位置设有供形成后浇带空隙的一快易收口网; 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后,于所述快易收口网的位置形成有所述后浇带空隙;所述后浇带空隙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混凝土结构和一第二混凝土结构; 对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中靠近所述后浇带空隙侧面与顶面的夹角进行切割以形成一凹面结构,以及对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中靠近所述后浇带空隙侧面与顶面的夹角进行切割以形成一凹面结构; 对后浇带空隙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后浇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结构包括一第一平面及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连接的一第二平面; 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侧面垂直连接; 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的顶面垂直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的宽度相等。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后浇带空隙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侧面进行凿毛,形成不平整的凿毛面。
【文档编号】E04B1/682GK103541443SQ201310533082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方思忠, 何震华, 杨松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