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519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剪力墙,所述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剪力墙包括两个端部剪力墙及若干个缝间墙,所述缝间墙位于所述两个端部剪力墙之间,所述端部剪力墙与一邻近的所述缝间墙之间设有一第一竖缝,所述第一竖缝的宽度为25mm至1000mm。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能设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且墙体延性好,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明显加强。
【专利说明】剪力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剪力墙,特别涉及一种带宽缝的剪力墙。
【背景技术】
[0002]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剪力墙能够有效防止建筑结构受剪切破坏。普通的带竖缝剪力墙是在钢筋混凝土实体剪力墙的基础上,按一定间距设置纵向缝,竖缝剪力墙的缝间墙是高宽比约等于2的压弯剪混凝土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缝间墙产生大量的细微斜裂缝,开裂后产生的混凝土体积膨胀使相邻的两个缝间墙之间产生压力,限制了裂缝宽度的发展,因此竖缝剪力墙克服了整体现浇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裂缝开展集中、裂缝宽度大、破坏部位集中、耗能能力差和延性差的缺点。
[0003]但是目前竖缝剪力墙仅应用在钢框架结构建筑中,由于《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中对此提供了设计要求,其设计原则为:“带竖缝混凝土剪力墙板只承受水平荷载产生的剪力不考虑承受竖向荷载产生的压力。”这点要求非常严格,仅仅在钢框架结构中采用合适节点构造才能满足这一要求,使得其较难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0004]而且,在现有剪力墙中,结构耗能主要靠连梁完成,通常设计的连梁由于其截面和数量受功能的影响,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只有部分连梁屈服耗能,总体上耗能能力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竖缝剪力墙仅应用在钢框架结构的建筑中,且剪力墙耗能能力有限,抗震能力差的缺陷,提供一种剪力墙。
[000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剪力墙,其特点在于,所述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剪力墙包括两个端部剪力墙及若干个缝间墙,所述缝间墙位于所述两个端部剪力墙之间,所述端部剪力墙与一邻近的所述缝间墙之间设有一第一竖缝,所述第一竖缝的宽度为25mm至1000mm。
[0007]在所述剪力墙中,所述端部剪力墙为主要承重结构,使得所述缝间墙可以不承重,满足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中“带竖缝混凝土剪力墙板只承受水平荷载产生的剪力不考虑承受竖向荷载产生的压力。”这点规定的设计要求。所述缝间墙也可以承重,但缝间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承受水平方向的剪力。同时,所述端部剪力墙与一邻近的所述缝间墙之间设有一第一竖缝,所述第一竖缝较钢框架结构中的竖缝要宽,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中较宽的竖缝能够起到更好地缓冲作用,即如果在受到水平负荷时,缝间墙发生的变形通过较宽的竖缝而得到有效的缓冲,使得缝间墙受到的大量的水平负荷不会传递到端部剪力墙上,从而使剪力墙的耗能能力和延性更好。
[0008]较佳地,所述第一竖缝的宽度为IOOmm至800mm。通过实验能够得知所述第一竖缝的宽度大于IOOmm且小于800mm时,剪力墙的墙体延性更好。
[0009]较佳地,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缝间墙之间设有一第二竖缝。当缝间墙受到水平负荷时,缝间墙产生大量的细微斜裂缝,开裂后产生的混凝土体积膨胀使相邻的两个缝间墙之间产生压力,限制了裂缝宽度的发展,所述剪力墙起到了很好地耗能作用。
[0010]较佳地,所述第二竖缝的宽度为5mm至25mm。这一宽度的取值范围使所述剪力墙起到了较好的耗能作用。
[0011]较佳地,所述第二竖缝的宽度为IOmm至20mm。这一宽度的取值范围使所述剪力墙起到了更好的耗能作用。
[0012]较佳地,所述第一竖缝内横设有若干连梁,所述连梁采用交叉暗撑结构。所述连梁设于较宽的第一竖缝内,所述连梁中可以不设置水平钢筋,而采用交叉暗撑结构,使所述剪力墙能够承受更多的水平负荷。
[0013]较佳地,所述第二竖缝内横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缝间墙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设有至少一水平钢筋。由于第二竖缝的宽度较小,水平钢筋在贯穿所述缝间墙时可以直接穿过所述连接块,加快建筑物的建造速度。
[0014]较佳地,每一所述端部剪力墙内设有一端柱,每一所述缝间墙内设有若干用于承重和/或承受水平剪力的暗柱。所述端柱和所述暗柱能够在所述剪力墙受到水平力作用下,不再是以墙体的剪切变形为主而是以端柱和暗柱的弯曲变形为主,原来墙面上的斜向裂缝被端柱和暗柱上、下端的水平裂缝代替。应为剪力墙的力学性能由剪切转变为弯曲,弹性极限侧移值加大,延性改善,弹塑性耗能增加。
[0015]较佳地,所述第一竖缝内除连梁以外的空间设有填充,所述第二竖缝内除连接块以外的空间设有填充。所述填充可以为柔性材料,能够起到更好地缓冲作用,使所述剪力墙延性增加。
[0016]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能设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且墙体延性好,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明显加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实施例1的横剖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实施例6的横剖视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3]实施例1
[0024]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剪力墙用于一个楼层之间,所述剪力墙的高度为一个楼层的高度。所述剪力墙包括两个端部剪力墙11及两个缝间墙12,所述缝间墙12位于所述两个端部剪力墙11之间。所述缝间墙12的数量不仅限于两个。
[0025]所述端部剪力墙11为主要承重结构,每一所述端部剪力墙11内设有一端柱13,所述端柱13能够更好的承受重力,也可以承受部分水平负荷,使剪力墙延性改善。每一所述缝间墙12内设有若干用于承重的暗柱,所述暗柱能够在所述剪力墙受到水平力作用下,不再是以墙体的剪切变形为主而是以暗柱的弯曲变形为主,原来墙面上的斜向裂缝被暗柱上、下端的水平裂缝代替。由于剪力墙的力学性能由剪切转变为弯曲,弹性极限侧移值加大,延性改善,弹塑性耗能增加。
[0026]所述端部剪力墙11与邻近的所述缝间墙12之间设有一第一竖缝14,所述第一竖缝14的宽度为25_。两个相邻的所述缝间墙12之间设有第二竖缝17,所述第二竖缝17的宽度为5mm。所述第一竖缝14较所述第二竖缝17要宽,所述第一竖缝14在受到水平负荷时在端部剪力墙11和缝间墙12之间能够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且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中较宽的竖缝耗能能力和延性更好。
[0027]所述第一竖缝14内横设有三个连梁16,所述连梁16采用交叉暗撑结构。所述连梁16设于较宽的第一竖缝14内,所述连梁16中不设置水平钢筋,而采用交叉暗撑结构,使所述剪力墙能够承受更多的水平负荷。所述第一竖缝14内除连梁16以外的空间设有填充。所述填充可以为柔性材料,能够起到更好地缓冲作用,使所述剪力墙延性增加。
[0028]当缝间墙12受到水平负荷时,缝间墙12产生大量的细微斜裂缝,开裂后产生的混凝土体积膨胀使相邻的两个缝间墙12之间产生压力,限制了裂缝宽度的发展,所述剪力墙起到了很好地耗能作用。所述第二竖缝17内横设有三个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缝间墙12的连接块15,所述连接块15内设有两根水平钢筋。所述第二竖缝17内除连接块15以外的空间设有填充。所述填充可以为柔性材料,能够起到更好地缓冲作用,使所述剪力墙延性增加。
[0029]实施例2
[0030]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竖缝的宽度为100mm。所述第二竖缝的宽度为10mm。所述连梁以相同的间距平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缝内,相邻的两个连梁之间以石膏板填充,所述连接块以相同的间距平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竖缝内,相邻的两个连接块之间以石膏板填充。
[0031]实施例3
[0032]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竖缝的宽度为1000mm。所述第二竖缝的宽度为25mm。
[0033]实施例4
[0034]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竖缝的宽度为800mm。所述第二竖缝的宽度为20_。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中,这样的宽度设置使剪力墙的耗能能力和延性较好。
[0035]实施例5
[0036]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竖缝的宽度为600mm。所述第二竖缝的宽度为15_。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中,这样的宽度设置使剪力墙的耗能能力和延性更好。
[0037]实施例6
[0038]参见图3、图4,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缝间墙12之间设有第一竖缝14,即用第一竖缝14取代第二竖缝,所述剪力墙中不设置第二竖缝。所述第一竖缝14的宽度为600_。所述第一竖缝14内横设有三个连梁16,所述连梁16采用交叉暗撑结构。所述连梁16设于较宽的第一竖缝14内,所述连梁16中不设置水平钢筋,而采用交叉暗撑结构,使所述剪力墙能够承受更多的水平负荷。所述第一竖缝14内除连梁16以外的空间设有填充。所述填充可以为柔性材料,能够起到更好地缓冲作用,使所述剪力墙延性增加。
[0039]实施例7
[0040]参见图5,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梁16以相同的间距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缝14内。
[0041]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剪力墙包括两个端部剪力墙及若干个缝间墙,所述缝间墙位于所述两个端部剪力墙之间,所述端部剪力墙与一邻近的所述缝间墙之间设有一第一竖缝,所述第一竖缝的宽度为25mm至100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缝的宽度为IOOmm至8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缝间墙之间设有一第二竖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缝的宽度为5mm至25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缝的宽度为IOmm至20m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缝内横设有若干连梁,所述连梁采用交叉暗撑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缝内横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缝间墙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设有至少一水平钢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部剪力墙内设有一端柱,每一所述缝间墙内设有若干用于承重和/或承受水平剪力的暗柱。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缝内除连梁以外的空间设有填充,所述第二竖缝内除连接块以外的空间设有填充。
【文档编号】E04B2/64GK203403558SQ201320375736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7日
【发明者】高栋, 哈敏强 申请人: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