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520阅读:3267来源:国知局
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其包括有:一钢结构柱、一钢筋混凝土梁和一钢骨;所述钢骨按照长度方向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一致的形式埋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钢结构柱径向的插入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与所述钢骨相固定。钢结构柱与所述钢骨焊接。所述钢结构柱上设置有柱脚加劲肋,钢骨上设置有支座加劲肋。所述钢骨的长度按照一预设比例大于所述钢结构柱的截面宽度的设置。通过在钢筋混凝土梁内内置钢骨,并将钢骨与钢结构柱相固定的方式刚接钢筋混凝土梁和钢结构柱,使得二者的连接结构稳定且无外露;可以设置钢骨的高度与钢筋混凝土梁高度匹配,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形式可以适用于各种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梁。
【专利说明】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对于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主要使用的结构有:铰接方式连接;刚接方式连接,其中刚接方式连接又分为插入式和外露式两种结构。
[0003]铰接方式连接的缺陷主要在于,该连接方式使得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因此无法较好的传递弯矩,在需要进行弯矩传递的连接部位,可能造成结构整体的不稳定。另一方面铰接结构需要采用销轴节点或其他外露式的连接形式,会影响美观。
[0004]外露式刚接方式连接也会因连接暴露在外而影响美观。
[0005]目前,也有使用插入式刚接进行连接的技术,但这种技术要用于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刚接连接,对钢筋混凝土梁的高度有要求,因为当钢筋混凝土梁的高度过小时,会导致钢结构柱插入钢筋混凝土梁过浅,进而导致两者之间连接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连接不稳定、外露式连接影响美观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连接结构不暴露在外的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
[000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8]一种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一钢结构柱、一钢筋混凝土梁和一钢骨;所述钢骨按照长度方向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一致的形式埋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钢结构柱径向的插入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与所述钢骨相固定。也就是说,钢骨和钢结构柱均插入钢筋混凝土梁并相固定,这样相对于不设置钢骨结构更为稳定,所以可以适用于连接各种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梁,而不至于因为钢结构柱插入过浅导致不稳定。
[0009]较佳的,所述钢结构柱与所述钢骨焊接。
[0010]较佳的,所述钢结构柱上设置有柱脚加劲肋,所述钢骨上设置有支座加劲肋。此处柱脚加劲肋和支座加劲肋均为常用的加劲肋固定结构。
[0011]较佳的,所述钢骨的长度按照一预设比例大于所述钢结构柱的截面宽度设置。也就是说,钢骨长度大于钢结构柱的截面宽度(即钢筋混凝土梁的高度),根据需要可以任意设定。
[0012]较佳的,所述钢骨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复数个抗剪栓钉。此处抗剪栓钉的作用为防止钢骨沿长度方向因剪切力与钢筋混凝土梁相对滑动,可以有效地将剪切力传递给钢筋混凝土梁。
[0013]较佳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内部设置有复数根钢筋,所述钢筋通过套筒与所述钢骨相固定。此处套筒为现有技术中常用于在插入式连接中固定钢筋混凝土内钢筋与钢质材料的结构。
[0014]较佳的,所述钢结构柱的插入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部分上还设置有复数个用于穿设所述钢筋的穿筋孔,所述钢筋通过穿设于所述穿筋孔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相固定。
[0015]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在钢筋混凝土梁内内置钢骨,并将钢骨与钢结构柱相固定的方式刚接钢筋混凝土梁和钢结构柱,使得二者的连接结构稳定且无外露;可以设置钢骨的高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可以适用于各种高度的钢筋混凝土
M
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9]图1为本实施例中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的平面剖视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包括有:钢结构柱1、钢筋混凝土梁2和钢骨3 ;
[0020]其中,钢骨3按照长度方向与钢筋混凝土梁2的长度方向一致的形式埋设于钢筋混凝土梁2 ;钢结构柱I径向的插入钢筋混凝土梁2与钢骨3相焊接。
[0021]另外,钢结构柱I上设置有柱脚加劲肋6,钢骨3上设置有支座加劲肋5。
[0022]另外,钢骨3的长度按照一预设比例大于钢结构柱I的截面宽度的设置,此处设定为大于钢结构柱I截面宽度4倍。
[0023]另外,钢骨3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复数个抗剪栓钉7。
[0024]另外,钢筋混凝土梁2内部设置有复数根钢筋,钢筋通过套筒(图中未标出)与钢骨3相固定。
[0025]钢结构柱I的插入钢筋混凝土梁2的部分上还设置有复数个用于穿设钢筋的穿筋孔4,钢筋通过穿设于穿筋孔4与钢筋混凝土梁2相固定。
[0026]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钢结构柱、一钢筋混凝土梁和一钢骨; 所述钢骨按照长度方向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一致的形式埋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 所述钢结构柱径向的插入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与所述钢骨相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柱与所述钢骨焊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柱上设置有柱脚加劲肋,所述钢骨上设置有支座加劲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的长度按照一预设比例大于所述钢结构柱的截面宽度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复数个抗剪栓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内部设置有复数根钢筋,所述钢筋通过套筒与所述钢骨相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结构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柱的插入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部分上还设置有复数个用于穿设所述钢筋的穿筋孔,所述钢筋通过穿设于所述穿筋孔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相固定。
【文档编号】E04B1/58GK203403526SQ201320375861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7日
【发明者】高栋, 吕金光, 许奎山 申请人: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