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隔热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99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墙隔热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外墙隔热保温板,是在外墙外表面架空外挂实现建筑体隔热保温的,其保温板具有应对因临面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热胀冷缩的应变作用,保持整体结构不变形并能大大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外表面不裂缝不变形,保温效果明显,保护立体结构,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不仅适用于北方需冬季保温地区的采暖建筑,也适用于南方需夏季隔热地区的空调建筑。
【专利说明】一种外墙隔热保温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墙隔热保温板,具体是在外墙外表面架空外挂实现建筑体隔热保温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的外墙隔热保温板,是由聚合物砂浆、玻璃纤维网格布、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或挤塑板(XPS)等材料复合而成,分别称为:聚氨酯外墙保温板、岩棉保温板、酚醛保温板、保温装饰一体化板、EPS保温板、STP保温板。目前市面上的外墙隔热保温板多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粘结施工,大多设计为外墙内保温外隔热的构造。现有外墙隔热保温板主要有一下的缺陷:
[0003]1、施工缺陷:
[0004]外墙隔热保温板虽然采用的工厂化生产,但是现场大多采用湿作业施工,用砂浆或专业粘结材料粘贴在基层之上,这样会导致物资浪费大、使用寿命短以及施工进度受温度、湿度影响较大。
[0005]2、构造缺陷:
[0006]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在外墙内侧设保温层外侧设隔热层的办法进行建筑隔热保温措施。外墙内保温的缺陷:1、许多种类的内保温做法,由于材料、构造、施工等原因,饰面层出现开裂;2、不便于用户二次装修和吊挂饰物;3、占用室内使用空间;4、由于圈梁、楼板、构造柱等会引起热桥。热损失较大;5、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干扰较大。
[0007]3、物理性能缺陷:
[0008]现有技术中在安装隔热保温板时多采用粘贴或者铆钉固定在基层上,这样便限制了隔热保温材料制品的热胀冷缩性能致使饰面层材料起鼓、裂缝产生,影响了隔热保温的效果和建筑美观。
[0009]4、隔热保温机理缺陷:
[0010]保温性能反映的是冬季由室内向室外的传热过程,通常按常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w/( m2.k)]或传热阻&值[m2.K/W]即热稳定性来评价;隔热性能反映的是夏季同室外向室内以及由室内向室外的传热过程,通常按夏季室外和室内计算条件下(即当地较热的天气),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来评价。对于粘贴施工的外墙隔热保温材料来说,虽然发泡轻质保温材料构成的轻型墙体(如聚笨泡沫夹芯墙体)内保温性能较好,但因其是轻质墙体,热稳定性较差,轻质外隔热墙体在室外空气高温度时外表面温度容易升得较高,在建筑物热桥等因素的作用下,内表面温度也随之升得较高,亦即其隔热性能不好。

【发明内容】

[001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外墙隔热保温板,是在外墙外表面架空外挂实现建筑体隔热保温的,其保温板具有应对因临面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热胀冷缩的应变作用,保持整体结构不变形并能大大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墙隔热保温板,是在外墙外表面架空外挂实现建筑体隔热保温的,回钩将外墙隔热保温挂板咬合倒扣在龙骨支架上形成挂板;龙骨与龙骨支架之间以波浪形槽进行咬合并用膨胀螺栓将龙骨支架固定到龙骨定位线上;纵向抗伸缩条上端以“C”型凹槽与外墙隔热保温挂板塞紧,下端推入到龙骨工字型凹槽中加以固定,或横向抗伸缩弯管与外墙隔热保温挂板塞紧,用封口板封口即可完成外墙隔热保温板的安装。
[0013]所述的外墙隔热保温挂板左右两侧顶端分别设置有“C”型凹槽;封口板左侧拐角处设置有“C”型凹槽。
[0014]所述的横向抗伸缩弯管上下两排至少具有8个露水眼。
[0015]所述的纵向抗伸缩条或横向伸缩管与外墙阴角隔热保温挂板塞紧,其中,外墙阴角隔热保温挂板上下拐角外侧分别设置有“C”型凹槽。
[0016]所述的纵向抗伸缩条或横向伸缩管与外墙阳角保温挂板塞紧。
[0017]所述的外墙隔热保温挂板、龙骨、外墙阴角隔热保温挂板、外墙阳角隔热保温挂板、封边板为木塑复合材料中空挤出板,其挤出板附上或填充无机保温砂浆。
[001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9]1、外表面不裂缝不变形:鹰嘴型倒扣咬合龙骨可以让挂板沿其垂线方向不脱落,并可自由伸缩;波浪形设计,既方便对龙骨各个波浪凹槽进行咬合固定,又能根据外墙面管线情况调节不同的架空高度,抗伸缩装置可有效塞紧挂板并能起到应变挂板的热胀冷缩物
理变化。
[0020]2、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北方需冬季保温地区的采暖建筑,也适用于南方需夏季隔热地区的空调建筑。
[0021]3、保温效果明显:由于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基本上可以消除在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热桥”影响。
[0022]4、保护立体结构: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0023]5、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本实用新型在施工时有专用的收边板对边口部位进行包囊,一方面能阻止雨水等对墙体的浸湿,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另一方面增强了室内的热稳定性,提高了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
[0024]6、便于丰富外立面:木塑挂板可作成凹进或凸出墙面的线条,可以设计成不同感观的外墙效果,不仅施工方便,而且丰富了建筑物外立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外墙隔热保温板结构示意图,其中1.回钩,2.外墙隔热保温挂板,3.纵向抗伸缩条,4.工字型凹槽,5.龙骨,6.龙骨支架,7.波浪形槽,8.膨胀螺栓,14.木塑复合材料中空挤出板,15.无机保温砂浆。
[0026]图2封口板示意图,其中,1.回钩,9.封口板示意图,14.木塑复合材料中空挤出板,15.无机保温砂浆,16.“C”型凹槽。
[0027]图3为外墙阴角隔热保温挂板结构示意图,其中,1.回钩,10.外墙阴角隔热保温挂板,14.木塑复合材料中空挤出板,15.无机保温砂浆,16.“C”型凹槽。
[0028]图4为外墙阳角隔热保温挂板结构示意图,其中,1.回钩,10.外墙阳角隔热保温挂板,14.木塑复合材料中空挤出板,15.无机保温砂浆。
[0029]图5为横向抗伸缩弯管结构示意图,其中,13为露水眼。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
[0031]一种外墙隔热保温板,是在外墙外表面架空外挂实现建筑体隔热保温的,其回钩1将外墙隔热保温挂板2咬合倒扣在龙骨支架6上形成挂板;龙骨5与龙骨支架6之间以波浪形槽7进行咬合并用膨胀螺栓8将龙骨支架6固定到龙骨5定位线上;纵向抗伸缩条3推入到龙骨5工字型凹槽4中加以固定,用封边板9封口即可完成外墙隔热保温板的安装。
[0032]所述的外墙隔热保温板的挂板也适用于外墙阴角隔热保温挂板10。
[0033]所述的外墙隔热保温板的挂板也适用于外墙阳角隔热保温挂板11。
[0034]所述的抗伸缩条也可以为横向抗伸缩弯管12。
[0035]所述的横向抗伸缩弯管12上下两排至少具有8个露水眼13。
[0036]所述的外墙隔热保温挂板2、龙骨5、外墙阴角隔热保温挂板10、外墙阳角隔热保温挂板11、封边板9采用复合材料经挤塑机挤出相应形状,并在其附上或填充不燃无机保温砂浆。
[0037]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说明:
[0038]施工时,先在外墙面上按照设计纵向或横向放出龙骨5定位线,将龙骨支架6按照设计要求的位置用镀锌膨胀螺栓8精确固定到龙骨5定位线上,然后根据根据外墙表面管线高度情况确定好龙骨5离外墙表面的高度,并固定到龙骨支架6中,然后用力将外墙隔热保温板2 (如遇外墙阴角转角位置则用10 ;如遇外墙阳角转角位置则用11)挂入到龙骨5中;待两侧的挂板都安装到位后则用定制的橡胶纵向抗伸缩条3或横向伸缩管12将外墙隔热保温挂板2 (如遇外墙阴角转角位置则用10 ;如遇外墙阳角转角位置则用11)塞紧,接着在挂板两端安装好纵向抗伸缩条3或横向伸缩管12,最后当施工到边口处时则用封边板9进行封口即可完成安装。
【权利要求】
1.一种外墙隔热保温板,是在外墙外表面架空外挂实现建筑体隔热保温的,其特征在于,回钩(1)将外墙隔热保温挂板(2)咬合倒扣在龙骨支架(6)上形成挂板;龙骨(5)与龙骨支架(6)之间以波浪形槽(7)进行咬合并用膨胀螺栓(8)将龙骨支架(6)固定到龙骨(5)定位线上;纵向抗伸缩条(3)上端以“C”型凹槽与外墙隔热保温挂板(2)塞紧,下端推入到龙骨(5)工字型凹槽(4)中加以固定,或横向抗伸缩弯管(12)与外墙隔热保温挂板(2)塞紧,用封口板(9)封口即可完成外墙隔热保温板的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隔热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外墙隔热保温挂板(2)左右两侧顶端分别设置有“C”型凹槽(16);封口板(9)左侧拐角处设置有“C”型凹槽(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隔热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横向抗伸缩弯管(12)上下两排至少具有8个露水眼(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隔热保温板,其特征在于,纵向抗伸缩条(3)或横向伸缩管(12)与外墙阴角隔热保温挂板(10)塞紧,其中,外墙阴角隔热保温挂板(10)上下拐角外侧分别设置有“C”型凹槽(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隔热保温板,其特征在于,纵向抗伸缩条(3)或横向伸缩管(12)与外墙阳角保温挂板(11)塞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外墙隔热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外墙隔热保温挂板(2)、龙骨(5)、外墙阴角隔热保温挂板(10)、外墙阳角隔热保温挂板(11)、封边板(9)为木塑复合材料中空挤出板(14),其挤出板附上或填充无机保温砂浆(15)。
【文档编号】E04B1/80GK203531159SQ201320408867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0日
【发明者】曾双林 申请人:曾双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