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619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结构,包括相邻设置的汽机房和除氧间,汽机房和除氧间为整体混凝土框架结构;汽机房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超滤反渗透加电除盐(全膜法)处理系统部分设置于汽机房和除氧间中,部分布置在汽机房旁侧;本实用新型将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布置在主厂房-汽机房内和旁侧,充分利用主厂房-汽机房内部的有效空间,减少全厂占地指标;减少全厂构筑物的数量和占地面积,不需设置锅炉补给水处理区域;除盐水管道、蒸汽管道、反洗水管道、冲洗水管道等管道输送距离缩短200m~300m,泵的设计扬程减少和管道工程量大量降低,节约了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
【专利说明】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领域,涉及一种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在大型火力发电厂中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为锅炉提供合格的补给水。在常规的设计中其布置为一个独立的构筑物区域,设计布局为锅炉补给水处理室、化验楼、室外水箱及废水综合间。
[0003]锅炉补给水处理室离主厂房的距离基本在150m~300m的范围内,锅炉补给水系统与主厂房之间的输送管道有以下几类:
[0004]1)机组正常补给水管道:Φ 133x4-304SS (I机I根);
[0005]2)启动事故补给水管道:0 325x6_304SS (2机I根);
[0006]3 )生水加热蒸汽管道:Φ 89x4_304SS (2机I根);
[0007]4)凝结水系统反洗水管道:0 219x6_304SS (2机I根);
[0008]5)凝结水系统冲洗 水管道:Φ 159x4.5-304SS (2机I根)。
[0009]现有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与主厂房独立设置,距离较远,不但占用厂区面积大,而且输送管道的工程量大,加大火力发电厂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可靠、经济的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2]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结构,包括相邻设置的汽机房和除氧间,汽机房和除氧间为整体混凝土框架结构;汽机房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汽机房的第一层布置有生水泵、清水箱、超滤装置罗茨风机、一级淡水箱、二级反渗透高压泵、反渗透冲洗水泵、二级淡水箱、EDI给水泵、除盐水泵、凝结水冲洗水泵、凝结水反洗水泵、反渗透超滤清洗单元、废水贮存及输送单元;第二层布置有超滤保安过滤器、超滤装置、一级反渗透保安过滤器、一级反渗透高压泵和一级反渗透装置;第三层布置有二级反渗透装置、EDI保安过滤器和EDI装置。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三层还布置有化验室、现场办公室、控制室和储藏间。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二层和第三层上均设有吊物孔。
[00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相邻汽机房的外部设置有生水箱、超滤水箱、除盐水箱和压缩空气贮存罐。
[00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除氧间内布置有氧化剂加药单元、还原剂加药单元、阻垢剂加药单元、碱加药单元和酸加药单元。
[00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层的标高为±0.00米,第二层的标高为5.7米,第三层的标高为11.4米。
[00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汽机房的第一层中所有水泵、风机及水箱的基础埋深为-1.5m。
[00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生水箱、超滤水箱和除盐水箱的基础埋深为-1.5m。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 ] ( 1)将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布置在主厂房-汽机房内和旁侧,充分利用主厂房-汽机房内部的有效空间,减少全厂占地指标。
[0022](2)减少全厂构筑物的数量和占地面积,不需设置锅炉补给水处理区域。
[0023](3)除盐水管道(机组正常补给水、启动事故补给水)、蒸汽管道、反洗水管道、冲洗水管道等管道输送距离缩短200m~300m,泵的设计扬程减少和管道工程量大量降低,节约了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
[0024](4)减少主厂房Om层开挖后的回填的土方量。
[0025](5)系统运行成本低、节能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结构的汽机房O米层平面布置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结构的汽机房5.7米层平面布置图;
[0028]图3为实用新型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结构的汽机房11.4米层平面布置图。
[0029]其中I为生水箱;2为生水泵;3为超滤保安过滤器;4为超滤装置;5为超滤水箱;6为清水箱;7为超滤装置罗茨风机;8为一级反渗透保安过滤器;9为一级反渗透高压泵;10为一级反渗透装置;11为一级淡水箱;12为二级反渗透高压泵;13为反渗透冲洗水泵;14为二级反渗透装置;15为二级淡水箱;16为EDI给水泵;17为EDI保安过滤器;18为EDI装置;19为除盐水箱;20为除盐水泵;21为凝结水冲洗水泵;22为凝结水反洗水泵;23为氧化剂加药单元;24为还原剂加药单元;25为阻垢剂加药单元;26为碱加药单元;27为酸加药单元;28为反渗透超滤清洗单元;29为压缩空气贮存罐;30为废水贮存及输送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1]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结构,包括汽机房和除氧间,汽机房一侧与除氧间相邻,汽机房外侧与室外(A排外)相邻;汽机房和除氧间为整体混凝土框架结构,横向框排架结构,纵向纯板架结构;汽机房包括O米层、5.7米层和
11.4米层。
[0032]汽机房的O米层布置有生水泵2、清水箱6、超滤装置罗茨风机7、一级淡水箱11、二级反渗透高压泵12、反渗透冲洗水泵13、二级淡水箱15、EDI给水泵16、除盐水泵20、凝结水冲洗水泵21、凝结水反洗水泵22、反渗透超滤清洗单元28、废水贮存及输送单元30。
[0033]汽机房的5.7米层布置有超滤保安过滤器3、超滤装置4、一级反渗透保安过滤器
8、一级反渗透高压泵9和一级反渗透装置10。[0034]汽机房的11.4米层布置有二级反渗透装置14、EDI保安过滤器17、EDI装置18、化验室、现场办公室、控制室和储藏间。
[0035]汽机房的5.7米层和汽机房的11.4米层上均设有吊物孔。
[0036]汽机房的A排外设置有生水箱1、超滤水箱5、除盐水箱19和压缩空气贮存罐29。
[0037]除氧间的O米层布置有氧化剂加药单元23、还原剂加药单元24、阻垢剂加药单元25、碱加药单元26和酸加药单元27。
[0038]本实用新型中,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采用超滤反渗透加电除盐(全膜法)处理工艺,具体工艺流程为:生水箱一生水泵一超滤保安过滤器一超滤装置一清水箱一一级反渗透给水泵一一级反渗透保安过滤器一一级反渗透高压泵一一级反渗透装置一一级反渗透淡水箱一二级反渗透高压泵一二级反渗透装置一二级淡水箱一EDI装置一除盐水箱一除盐水泵一凝结水系统。
[0039]汽机房地坪的设计标高±0.00米,室外标高-0.30米,汽机房O米层设有地下管沟、电缆沟。汽机房O米层所有水泵、风机、加药设备及水箱基础埋深在-1.5m ;室外水箱基础的埋深在-1.5m ;汽机房及室外部分的开挖深度为-13.5m,由此会产生相对应的开挖及
回填工程量。
[0040]若将锅炉补给水处理布置在汽机房-除氧框架Om内,不会影响到汽机房热力系统管道及热力设备的布置,又可以充分利用汽机房-除氧框架内有效的空间并减少汽机房-除氧框架回填的土方量。
[0041]机组正常补给水管道、启动事故补给水管道、生水加热蒸汽管道、凝结水系统反洗水管道、凝结水系统冲洗水管道直接由汽机房的Om层直接引接。
[0042]5.7m层、11.4m层的排水通过排水沟及排水管道引接到Om层废水池内。
[004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设置的汽机房和除氧间,汽机房和除氧间为整体混凝土框架结构;汽机房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汽机房的第一层布置有生水泵(2)、清水箱(6)、超滤装置罗茨风机(7)、一级淡水箱(11)、二级反渗透高压泵(12)、反渗透冲洗水泵(13)、二级淡水箱(15)、EDI给水泵(16)、除盐水泵(20)、凝结水冲洗水泵(21)、凝结水反洗水泵(22)、反渗透超滤清洗单元(28)、废水贮存及输送单元(30);第二层布置有超滤保安过滤器(3)、超滤装置(4)、一级反渗透保安过滤器(8)、一级反渗透高压泵(9)和一级反渗透装置(10);第三层布置有二级反渗透装置(14)、EDI保安过滤器(17)和EDI装置(18);第二层和第三层上均设有吊物孔;相邻汽机房的外部设置有生水箱(I)、超滤水箱(5)、除盐水箱(19)和压缩空气贮存罐(29);第一层的标高为±0.00米,第二层的标高为5.7米,第三层的标高为11.4米;汽机房的第一层中所有水泵、风机及水箱的基础埋深为-1.5m ;所述生水箱(I)、超滤水箱(5)和除盐水箱(19)的基础埋深为-1.5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层还布置有化验室、现场办公室、控制室和储藏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除氧间内布置有氧化剂加药单元(23)、还原剂加药单元(24)、阻垢剂加药单元(25)、碱加药单元(26)和酸加药单元(27)。
【文档编号】E04H5/02GK203531442SQ20132044612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4日
【发明者】朱军, 谢立红, 袁萍帆, 张乔, 杨峰, 李强, 关秀彦 申请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