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机械锚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80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机械锚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行业的基础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机械锚固结构。本实用新型要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材料成本高、施工难度增大和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机械锚固结构,包括柱子、梁和钢筋,钢筋埋设于梁和柱子内,其特殊之处在于,钢筋位于柱子内部分的端部套丝处理,该端部与柱子内设置的锚固板螺纹联接;锚固板为一体化结构,其内轴向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锚固板由螺帽部和垫板部构成,垫板部由柱状部和锥台部构成,锥台部的小端与螺帽部相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节省材料、施工难度低,可有效保证施工的设计要求,同时可保障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要求。
【专利说明】一种钢筋机械描固结构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行业的基础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机械锚固结构。
[0003]【背景技术】:
[0004]钢筋的锚固是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一般建筑结构设计中是在钢筋末端直接设置弯钩,通过在末端弯起钢筋来增大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其抗拉拔能力,以便达到其设计应用值,同时为充分发挥其作用,防止钢筋被拉出而造成建筑结构的破坏,且随着建筑结构抗震设防要求的提高,目前通常的解决方案是增长钢筋锚固长度。但是这样做给实际的工程带来很大困难,具体体现在:1、锚固长度过长,使结构中节点处的钢筋密度过大,材料的使用量增加,增加材料成本;2、施工不方便,施工难度增大,不易保证施工质量;3、结构的节点设计困难,锚固空间不足导致其实际作用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0005]
【发明内容】
: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机械锚固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材料成本高、施工难度增大和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问题。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机械锚固结构,包括柱子、梁和钢筋,钢筋埋设于梁和柱子内,其特殊之处在于,钢筋位于柱子内部分的端部套丝处理,该端部与柱子内设置的锚固板螺纹联接;锚固板为一体化结构,其内轴向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锚固板由螺帽部和垫板部构成,垫板部由柱状部和锥台部构成,锥台部的小端与螺帽部相接。
[0008]本实用新型中,钢筋的锚固力由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和锚固板的局部承压力共同承担或全部由锚固板承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09]1、节省材料: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钢筋锚固长度达40%以上,节约锚固钢筋40%以上;在框架节点中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节约锚固用钢材60%以上。
[0010]2、施工难度低:锚固板与钢筋端部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快捷,质量及性能易于保证。
[0011]3、可大大简化钢筋工程的现场施工,避免了钢筋密集拥堵,绑扎困难的问题,便于施工,并可改善节点受力性能和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结构的节点设计容易,锚固空间加大,有效保证了施工的设计要求。
[0012]4、材料准备方便:锚固板和钢筋加工都很容易,有利于商品化供应,保障了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要求。
[0013]【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锚固板和钢筋的联接示意图。
[0017]图中:1—柱子;2—梁;3一钢筋;4一钢筋弯钩;5—锚固板。[0018]【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
[0020]参见图1,现有技术,包括柱子1、梁2和钢筋3,钢筋3埋设于梁2和柱子I内,其设置于柱子I内的部分为弯钩结构。
[0021]参见图2和图3,一种钢筋机械锚固结构,包括柱子1、梁2和钢筋3,钢筋3埋设于梁2和柱子I内,钢筋3位于柱子I内部分的端部套丝处理,该端部与柱子I内设置的锚固板5螺纹联接;锚固板5为一体化结构,其内轴向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锚固板5由螺帽部和垫板部构成,垫板部由柱状部和锥台部构成,锥台部的小端与螺帽部相接。
[0022]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如下:
[0023]1.将钢筋剪裁至设计长度;
[0024]2.对钢筋端头进行套丝加工;
[0025]3.将钢筋的端部拧紧至锚固板上;
[0026]4.将该结构按设计要求设置后,进行浇筑混凝土施工。
【权利要求】
1.一种钢筋机械锚固结构,包括柱子(I)、梁(2)和钢筋(3),钢筋(3)埋设于梁(2)和柱子(I)内,其特征在于:钢筋(3)位于柱子(I)内部分的端部套丝处理,该端部与柱子(I)内设置的锚固板螺纹联接;锚固板(5)为一体化结构,其内轴向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锚固板(5)由螺帽部和垫板部构成,垫板部由柱状部和锥台部构成,锥台部的小端与螺帽部相接。
【文档编号】E04C5/12GK203462654SQ201320531928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曾凡奎, 唐翠丽, 侯艳峰 申请人:西安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