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形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旨在提供一种C形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该实用新型包括翼部和腹部,所述翼部为一个梯形构件,所述腹部是由2个梯形构件对称连接而成;每个梯形构件包括2块平行主钢板、1~2块加劲板和若干栓钉;所述加劲板以等间距垂直安装在2块平行主钢板之间,且加劲板两端分别通过带衬垫的坡口焊与2块平行主钢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整体拼装时采用模板靠试的方法,确保梯形构件端部形状误差较小;开口截面焊接变形,采用加临时支撑和防变形板的措施,控制焊接变形。
【专利说明】一种C形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具体涉及一种C形钢板组合剪力墙 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钢结构建筑中,随着钢结构体系的不断改进,高层钢结构建筑层出不穷,钢框架 剪力墙结构在国内工程项目上运用较多,随着人们对居住条件的不断提高,使得结构方案 不断创新,同时要满足结构受力的要求,结构方案的创新包括适应建筑需要的复杂构件,传 力方式等,目前在钢结构剪力墙体系方面,主要有钢板组合剪力墙,其抗震性能较传统单一 钢筋混凝土材料更好,为适应居住条件,特被在短肢剪力墙方面发展较多,有十字形、T字 形、一字形钢板剪力墙,其构件的制作也简单,对于一般建筑体系能较好的满足要求。对于 斜向角度,多维连接等异形剪力墙,目前还未涉及。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C形钢板组 合剪力墙结构。
[0004]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5] 提供一种C形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包括翼部和腹部,所述翼部为一个梯形构件, 所述腹部是由2个梯形构件对称连接而成;每个梯形构件包括2块平行主钢板、1?2块加 劲板和若干栓钉;所述加劲板以等间距垂直安装在2块平行主钢板之间,且加劲板两端分 别通过带衬垫的坡口焊与2块平行主钢板固定连接;所述若干栓钉通过栓钉焊固定在2块 平行主钢板内侧;所述腹部的2个梯形构件在连接部位加设防变形板,并通过对接坡口焊 固定连接;所述腹部梯形构件与翼部梯形构件在焊缝区域设置定位模板,并通过对接坡口 焊固定连接。
[0006]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梯形构件中两块平行主钢板间距为250mm?600mm,所述两块 平行主钢板之间相邻加劲板间距是根据矩形钢管混凝土宽厚比要求确定。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 1)本实用新型在整体拼装时采用模板靠试的方法,确保梯形构件端部形状误差较 小;
[0009] 2)本实用新型在控制开口截面焊接变形上,采用加临时支撑和防变形板的措施, 控制焊接变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00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梯形构件b、c的制作示意图;
[001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梯形构件b、c的组对示意图;
[0013]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梯形构件b、c加设防变形措施示意图;
[0014]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梯形构件b、c的连接示意图a ;
[0015]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梯形构件b、c连接示意图b ;
[0016]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梯形构件a、d的制作示意图;
[0017]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对示意图;
[0018]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模板套式示意图;
[0019]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编号说明图;
[0020]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图;
[0021] 附图标记:1、主钢板;2、加劲板;3、栓钉;4、防变形板;5、临时支撑件;6、定位模 板;7、胎架;8、顶模板;9、端模;10、翼部;11、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的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 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3] 现提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C形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包括两个翼部10、腹部 11,所述两个翼部10和腹部11分别包括梯形构件a、d和梯形构件b、c,其中每个梯形构件 包括2块平行主钢板1、2块加劲板2和若干栓钉3。
[0024] 下面进行分段制作,首先制作梯形构件b、c,根据栓钉3的设计间距(根据矩形钢 管混凝土宽厚比要求确定),在主钢板1上划线,将栓钉3采用栓钉焊固定在两块主钢板1 内侧上,装配加劲板2在其中一块主钢板1上,其中加劲板2与主钢板1之间呈相互垂直, 且通过带衬垫的坡口焊连接;见图2所示,将另一块主钢板1组立。
[0025] 见图3所示,为了消除主钢板1在焊接过程中过多的向内侧变形,采用加临时支撑 件5和防变形板4 (板宽100mm,板厚20mm,间隔1500mm)的措施;见图4所示,然后将主钢 板1采用带衬垫的坡口焊与加劲板2连接;待焊接完矫正后,对临时支撑件5及防变形板4 切除。待梯形构件b、c制作完成后,将梯形构件b、c组对,并加设在焊缝区域加设防变形板 4。
[0026] 见图5、6所示,然后梯形构件b的平齐端与梯形构件c的平齐端之间的焊缝区域 加设防变形板4,并通过对接坡口焊固定连接。
[0027] 对于梯形构件a、d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车间制作。
[0028] 见图7所示,车间制作时,为了控制形状误差,在整体组对用模板进行套式,首先 制作胎架7,将梯形构件a、b、c、d搁置在胎架7上,所述腹部11的梯形构件b、c的开坡口 端分别与翼部的梯形构件a、d的开坡口端之间的焊缝区域设置定位模板6,并通过对接坡 口焊固定连接。
[0029] 见图8所示,然后采用顶模板8和端模9板套式、定位、检验,若存在形状误差进行 矫正,确保梯形构件端部的形状误差控制在±2mm,见图9所示。
[0030] 至此C形柱在车间已完成制作中间段和两侧段,由于梯形构件体型和工地现场吊 装的原因,各梯形构件之间的对接需要在工地完成,各梯形构件在主钢板连接处进行对接 焊缝连接,为了防止变形预先设置定位模板6,间隔1000mm。
[0031]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范围不仅包括所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在权利要求书之 下实施或者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等效方案。
【权利要求】
1. 一种C形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包括翼部和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部为一个梯形 构件,所述腹部是由2个梯形构件对称连接而成;所述每个梯形构件包括2块平行主钢板、 1?2块加劲板和若干栓钉;所述加劲板以等间距垂直安装在2块平行主钢板之间,且加劲 板两端分别通过带衬垫的坡口焊与2块平行主钢板固定连接;所述若干栓钉通过栓钉焊固 定在2块平行主钢板内侧;所述腹部的2个构件在连接部位加设防变形板,并通过对接坡口 焊固定连接;所述腹部的梯形构件与翼部的梯形构件在焊缝区域设置定位模板,并通过对 接坡口焊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构件中两个平行主钢 板间距为250謹?600謹。
【文档编号】E04B2/56GK203866998SQ201420170028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9日
【发明者】万鹏, 冷新中, 费建伟, 申文志, 诸佳伟, 沈永良, 朱罗军, 姜金方 申请人:杭州恒达钢构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