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60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包括电动机、圆柱状立柱、回转支撑轴承、载车板,电动机固定在圆柱状立柱的顶端,回转支撑轴承套设在圆柱状立柱上,电动机与回转支撑轴承连接,载车板与回转支撑轴承固定连接。圆柱状立柱上设置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套设在圆柱状立柱上,内圈与圆柱状立柱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相配合的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的下端与载车板固定连接,回转支撑轴承的外圈与电动机连接,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的引导下带动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与圆柱状立柱相对转动,以使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带动载车板进行预定角度的旋转。
【专利说明】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停放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截止2013年机械式停车设备已连续以30%的递增率维持了 5年,机械式停车设备中80%的销售额产生在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上,而且二层升降横移类所占比例近80%,但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以下弊端,影响了该产品的良好使用:1、必须要有交换空车位,使得车位数量的增加,总是达不到翻倍,尤其是空位的存在导致了在一些地形复杂,不能做成成片联动的区域,使用升降横移类成本居高不下;2、由于载车板宽度的制约,车库前面进出车通道不得小于6米,否则进出车将很困难,在一些通道宽度不足的地区,导致无法安装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
[0003]虽然市面上已出现了一些旋转出车的无避让类停车设备来解决上述1、2问题,但由于所有产品,均必须要提升一台单独电动机,旋转再加一台单独电动机,进出移动还需要一台单独电动机,整个设备结构复杂,成本高昂,故障点较多。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
[0005]一种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包括电动机、圆柱状立柱、回转支撑轴承、载车板,电动机固定在圆柱状立柱的顶端,回转支撑轴承套设在圆柱状立柱上,电动机通过柔性连接件与回转支撑轴承连接,载车板与回转支撑轴承固定连接,且载车板与圆柱状立柱垂直。其中,圆柱状立柱上设置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的延伸方向与圆柱状立柱的延伸方向相同,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套设在圆柱状立柱上,内圈与圆柱状立柱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相配合的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的下端与载车板固定连接,回转支撑轴承的外圈通过柔性连接件与电动机连接,在电动机提升回转支撑轴承的外圈时,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的引导下带动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与圆柱状立柱相对转动,以使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带动载车板进行预定角度的旋转。
[0006]优选的,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为导向轨道,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包括第一竖直段、第二竖直段、弧形段,第一竖直段与弧形段的一端连接,第二竖直段与弧形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竖直段位于第二竖直段的上方,且第一竖直段与第二竖直段平行。
[0007]优选的,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为导向凹槽,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为凸块,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套设在圆柱状立柱上时,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嵌入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中。
[0008]优选的,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为球状凸块。
[0009]优选的,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为导向凸起,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为凹槽,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延伸至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的两端,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套设在圆柱状立柱上时,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嵌入在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中。
[0010]优选的,柔性连接件为钢链条、钢丝绳中的任意一种。
[0011]优选的,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的引导下带动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与圆柱状立柱相对转动90度,以使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带动载车板进行90度的旋转。
[0012]优选的,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的引导下带动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与圆柱状立柱相对转动180度,以使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带动载车板进行180度的旋转。
[0013]上述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节能降耗,由于上述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中的载车板的旋转,是通过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中的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的引导实现的,无需使用旋转电动机,故减少了装机容量,降低了能耗。
[0015]2、故障点少,寿命长久,安全可靠,由于上述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中没有使用到旋转电动机,进而简化了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的电气控制,进而减少可能存在的故障点,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相对于现有的旋转出车的无避让类停车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2是图1中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的载车板旋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3是图1中回转支撑轴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4是图1中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与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配合关系示意图。
[0020]附图5是具有另一结构的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的回转支撑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10、电动机20、圆柱状立柱30、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31、第一竖直段32、第二竖直段33、弧形段34、回转支撑轴承40、内圈41、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42、外圈43、转动体44、载车板50、柔性连接件6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看如图1及图2,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10包括电动机20、圆柱状立柱30、回转支撑轴承40、载车板50,电动机20固定在圆柱状立柱30的顶端,回转支撑轴承40套设在圆柱状立柱30上,电动机20通过柔性连接件60与回转支撑轴承40连接,载车板50与回转支撑轴承40固定连接,且载车板50与圆柱状立柱30垂直。其中,柔性连接件60为钢链条、钢丝绳中的任意一种。
[0023]其中,请同时参看图3及图4,圆柱状立柱30上设置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31,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31的两端的延伸方向与圆柱状立柱30的延伸方向相同,回转支撑轴承40的内圈41套设在圆柱状立柱30上,内圈41与圆柱状立柱30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31相配合的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42,回转支撑轴承40的内圈41的下端与载车板50固定连接,回转支撑轴承40的外圈43通过柔性连接件60与电动机20连接,回转支撑轴承40的内圈41与外圈43通过设置在内圈41与外圈43之间的转动体44实现相对旋转,在电动机20提升回转支撑轴承40的外圈43时,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42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31的引导下带动回转支撑轴承40的内圈41与圆柱状立柱30相对转动,以使回转支撑轴承40的内圈41带动载车板50进行预定角度的旋转。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31包括第一竖直段32、第二竖直段33、弧形段34,第一竖直段32与弧形段34的一端连接,第二竖直段33与弧形段34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竖直段32位于第二竖直段33的上方,且第一竖直段32与第二竖直段33平行。其中,根据载车板50实际需要旋转的角度,来调整弧形段34的长度及弧度,例如,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42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31的引导下带动回转支撑轴承40的内圈41与圆柱状立柱30相对转动90度,以使回转支撑轴承40的内圈41带动载车板50进行90度的旋转;例如,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42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31的引导下带动回转支撑轴承40的内圈41与圆柱状立柱30相对转动180度,以使回转支撑轴承40的内圈41带动载车板50进行180度的旋转。
[0025]进一步的,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31为导向轨道,例如,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31为导向凹槽,对应的,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42为凸块,回转支撑轴承40的内圈41套设在圆柱状立柱30上时,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42嵌入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31中,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42可为球状凸块,如此可以保证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42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31顺利滑行。
[002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请同时参看图5,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42为凹槽,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42延伸至回转支撑轴承40的内圈41的两端,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42为导向凸起,回转支撑轴承40的内圈41套设在圆柱状立柱30上时,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31嵌入在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42中。
[0027]上述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10可以有如下方面的应用:
1、圆柱状立柱30直接固定在地面上,可实现在路边侧位停车占用消防通道的车辆,通过控制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10以将车辆提升和旋转180度,即可实现将车辆悬空停放在路边绿化带上面,即可实现既不占用消防通道又可避免压坏绿化带的侧方位悬空停车;2、如将圆柱状立柱30安装在可前后移动的横移装置上,即可实现,地面无空位无载车板停车,二层旋转90度进出车。
[0028]上述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10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节能降耗,由于上述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10中的载车板50的旋转,是通过回转支撑轴承40的内圈41中的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42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31的引导实现的,无需使用旋转电动机,故减少了装机容量,降低了能耗;2、故障点少,寿命长久,安全可靠,由于上述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10中没有使用到旋转电动机,进而简化了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的电气控制,进而减少可能存在的故障点,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相对于现有的旋转出车的无避让类停车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圆柱状立柱、回转支撑轴承、载车板,电动机固定在圆柱状立柱的顶端,回转支撑轴承套设在圆柱状立柱上,电动机通过柔性连接件与回转支撑轴承连接,载车板与回转支撑轴承固定连接,且载车板与圆柱状立柱垂直;其中,圆柱状立柱上设置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的延伸方向与圆柱状立柱的延伸方向相同,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套设在圆柱状立柱上,内圈与圆柱状立柱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相配合的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的下端与载车板固定连接,回转支撑轴承的外圈通过柔性连接件与电动机连接,在电动机提升回转支撑轴承的外圈时,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的引导下带动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与圆柱状立柱相对转动,以使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带动载车板进行预定角度的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为导向轨道,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包括第一竖直段、第二竖直段、弧形段,第一竖直段与弧形段的一端连接,第二竖直段与弧形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竖直段位于第二竖直段的上方,且第一竖直段与第二竖直段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为导向凹槽,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为凸块,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套设在圆柱状立柱上时,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嵌入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为球状凸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为导向凸起,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为凹槽,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延伸至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的两端,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套设在圆柱状立柱上时,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嵌入在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柔性连接件为钢链条、钢丝绳中的任意一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的引导下带动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与圆柱状立柱相对转动90度,以使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带动载车板进行90度的旋转。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提升无动力旋转进出车无空位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载车板角度引导件在第一载车板角度引导件的引导下带动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与圆柱状立柱相对转动180度,以使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带动载车板进行180度的旋转。
【文档编号】E04H6/28GK203947834SQ201420391081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发明者】李社辉 申请人:宁夏博金特立体泊车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