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块料面层的形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7011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饰块料面层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重、围护或分隔空间。现有装饰块料面层的形成方法是:首先,在建筑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站立的混凝土墙坯;接着,在混凝土墙坯表面铺设块料。在铺设块料时,先在块料面涂抹砂浆,之后将涂有砂浆的块料面附在混凝土墙坯表面而形成装饰块料面层。装饰块料面层通常为整体厨房、卫生间等需要块料面层装饰的空间的墙面或地面。

现有装饰块料面层的形成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在浇筑混凝土过程,水会流到地面上,且在铺设块料时,砂浆也会沿着墙坯表面流到地面,导致建筑施工现场湿度较大。

2、施工现场质量无法控制、用工多、切割损耗大、现场噪音大、粉尘、建筑垃圾多等,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装饰块料面层的形成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在浇筑混凝土过程,水会流到地面上,且在铺设块料时,砂浆也会沿着墙坯表面流到地面,导致建筑施工现场湿度较大。

2、施工现场质量无法控制、用工多、切割损耗大、现场噪音大、粉尘、建筑垃圾多等,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饰块料面层的形成方法,装饰块料面层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面层模板;在水平放置的所述面层模板上铺设若干块料;在所述块料上形成粘接所有所述块料的混凝土层,所述装饰块料面层包括所述混凝土层和所述块料。

可选地,在形成所述混凝土层之后,分离所述面层模板和所述装饰块料面层。

可选地,在所述块料上形成混凝土层的方法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至少一次:在所述块料上初次浇筑混凝土;在初次浇筑的混凝土上布置加强筋;在初次浇筑的混凝土及加强筋上再次浇筑混凝土。

可选地,所述面层模板的板面按照所述块料的预设排布方式设置有若干指示标记,按照所述指示标记依次铺设所述块料。

可选地,所述指示标记为按照所述块料的形状制作的凹槽,每块所述块料置于对应的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指示标记为按照所述块料的形状形成的环线。

可选地,所述面层模板包括侧边框,所述侧边框限定了混凝土的浇筑范围。

可选地,在水平放置的所述面层模板上铺设若干块料的方法包括:设置所述块料和所述面层模板可分离地粘接。

可选地,所述装饰块料面层为装饰墙面。

可选地,所述装饰块料面层为建筑地面装饰层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方案允许在建筑施工现场之外的工厂事先做好装饰块料面层,之后将装饰块料面层的成品运抵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安装,这降低了施工作业给建筑施工现场造成的湿作业的问题。而且,对于一幢建筑来说,所有装饰块料面层可先在工厂中制作完成,之后带至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提升工作效率。

2、块料事先平铺在面层模板上,在混凝土在刚浇筑时为流体状,块料可以轻松且强力粘接在混凝土表面,该过程不需要在块料面向面层模板的表面涂抹砂浆,减少了施工时流向地面的水,降低了地面湿度。同时,面层模板也限制了混凝土向外流水,起到降低底面湿度的作用。

3、对于一幢建筑来说,其装饰块料面层可均在远离建筑施工现场的工厂 中制作完成,可以有效控制质量,用工少,有效避免制作过程产生的切割噪声、粉尘及建筑垃圾对建筑施工现场周围居民、商业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装饰块料面层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装饰块料面层在形成过程各个阶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饰块料面层的形成方法,装饰块料面层的形成方法包括:

执行步骤s1,提供面层模板1(结合参照图2);

执行步骤s2,在水平放置的面层模板1上铺设若干块料2(结合参照图3);

执行步骤s3,在块料2上形成粘接所有块料2的混凝土层3,所述装饰块料面层4包括混凝土层3和块料2(结合参照图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方案允许在建筑施工现场之外事先做好装饰块料面层4,之后将装饰块料面层4的成品运抵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安装,这降低了施工作业给建筑施工现场造成的湿作业的问题。而且,对于一幢建筑来说,所有装饰块料面层4可先在工厂中制作完成,之后带至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提升工作效率。其中装饰块料面层4可作为装饰墙面或建筑地面装饰层结构,例如在工厂中制作完成装饰块料面层4后,在建筑施工现场将装饰块料面层4进行竖立固定,该墙可以是建筑外墙、室内隔墙等;建筑地面装饰层结构可以是室内或室外地面装饰层结构,其中块料2朝上露在外面。

2、块料2事先平铺在面层模板1上,混凝土层3在刚浇筑时为流体状,块料2可以轻松且强力粘接在混凝土层3表面,该过程不需要在块料2面向面层模板1的表面涂抹砂浆,减少了施工时流向地面的水,降低了地面湿度。

进一步地,在装饰块料面层4作为装饰墙面时,相比于现有沿墙高度方向浇筑混凝土,本技术方案是在水平放置的面层模板1上方浇筑混凝土层3,浇筑厚度较小,施工操作更加简单,作业量降低,而且面层模板1也可以更好地限定流向底面的水量,进一步降低地面湿度。

3、对于一幢建筑来说,装饰块料面层4可均在远离建筑施工现场的工厂中制作完成,可以有效控制质量,用工少,有效避免制作过程产生的切割噪声、粉尘及建筑垃圾对建筑施工现场周围居民、商业环境造成污染。

在形成混凝土层3之后,可以分离面层模板1和装饰块料面层4,之后,将装饰块料面层4运抵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本技术方案中,面层模板1是根据装饰块料面层4的形状及块料2的预设排布方式事先制作,可以重复利用,提升了建筑生产效率。

参照图2和图3,面层模板1的板面10按照块料2的预设排布方式设置有若干指示标记5,按照指示标记5依次铺设块料2。指示标记5可以确保块料的铺设效率及准确度。

其中指示标记5可以是按照块料2的形状形成的环线,如矩形环线或方形环线,相应的块料2放置在环线内。环线的尺寸可以略大于块料2的尺寸,以增加识别度。相邻两环线之间的间隙较小,或者相邻两环线可以共用一个边以减小相邻两块块料2之间的间隙。

作为一种改进,指示标记5还可以是按照块料2的形状制作的凹槽,每块块料2可置于对应的凹槽中,这能提升块料2的稳定性,避免块料2在混凝土层3浇筑时受冲击而松动错位。其中,相邻两凹槽之间的间距可以较小,以减小相邻两块块料2之间的缝隙尺寸。在这种情况下,再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不会轻易流入相邻两块块料2之间。

为了确保块料2在形成混凝土层3时的位置稳定性,可以将块料2与面层模板1可分离地粘接,粘接可以提升块料2相对面层模板1的稳定性,在混凝土浇筑后剥离块料2和面层模板1即可,操作简单。

为实现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成型,参照图2~图4,面层模板1包括侧边框11,侧边框11限定了混凝土的浇筑范围,防止流体状的混凝土外流,有利 于混凝土按照墙或地面装饰层结构的形状成型。而且,侧边框11也可以防止混凝土中的水乱流而增加地面湿度。为此,可设计侧边框11为环形封闭边框,封闭边框可兜住混凝土内的水,很好地防止水乱流向地面。

侧边框11可以是一体成形地形成在面层模板1,这可避免建筑施工现场部件分散,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一种改进,侧边框也可以单独制造并在使用时放置在面层模板1上。

在本方案中,参照图4,在块料2上形成混凝土层3的方法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至少一次:

首先,在块料2上初次浇筑混凝土,形成底层混凝土6;

接着,在初次浇筑的混凝土上布置加强筋7;

最后,在底层混凝土6及加强筋7上再次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顶层混凝土8,底层混凝土6、加强筋7及顶层混凝土8共同构成了混凝土层3。

这样,在混凝土层3中预埋了加强筋7,可以增强墙体的承重能力。本方案中加强筋7包括三层,三层加强筋7叠置成网状结构,能够很好地将周围的混凝土凝结在一起,相邻。作为一种改进,还可以是:加强筋一体成型为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可以是单层平面网状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网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三个步骤包括初次浇筑混凝土、布置加强筋及再次浇筑混凝土三个步骤。其中,可以是经过一次所述三个步骤,也可以是进行至少两次所述三个步骤形成整个混凝土层3。其中,重复至少两次所述三个步骤时,在混凝土层3中形成至少两层加强筋,这显著增强混凝土内部的凝聚力。在以上情况下,混凝土层3的整体厚度要满足建筑要求,在此前提下,可以合理选定所述三个步骤可进行的次数。

本发明所称块料2可以是装饰砖,例如大理石砖、瓷砖等,也可以是地砖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