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空间与环境道路的配合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98413发布日期:2018-08-31 19:4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空间与环境道路的配合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们公知的城镇与城市、城市与城市、城市环城道路与城市街区道路、城市建筑群各主体建筑之间的联通道路以及城市中心主干道路、城市快速道路、隧洞道路与立体交叉高架道路及城区分流交通枢纽道路;城市公共商业、教育、医疗、行政、仓储等功能型建筑群的建筑区域分隔道路、城市民用住宅功能型建筑群内部的街区道路以及建筑群中楼与楼之间的各种联通道路、便民休闲广场、园林绿化道路等,均存在有一些问题:问题一)道路与机动车辆:社会公共交通道路的规划布置、车辆的通过速率与交通停滞容积、交通信号灯的分布位置、距离与道路通行指示标识的合理性、规范性与完整性、城市道路园林绿化配置的安全性与美观性;道路设计的建造形式与建造工程质量以及地面道路交通指示标识、标线的清晰与完整等,当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既会造成伤害事故;问题二)机动车辆与建筑环境:城市各类建筑群是人群主要生活和活动的空间环境;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隔区域,分布有停车场地、园林绿化地带、休闲广场与机动车及人行道路,现状建筑环境中的各种道路与机动车辆与生活人群是共同存在于一个地表平面上,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错误,就会造成伤害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空间与环境道路的配合方法及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状建筑环境中的各种道路与机动车辆与生活人群是共同存在于一个地表平面上,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错误,既会造成伤害事故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空间与环境道路的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建筑空间的下方建设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形成可通行和停放车辆的二次平面;将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处设置第一监控系统;所述第一监控系统将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及所述环境道路的通行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处设置信号灯;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通行信号向所述信号灯发送变灯信号,控制车辆通行。

进一步地,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上方任意一位置设置机动车辆升降停车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上方设置机动车辆升降停车器处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内设置第二监控系统,将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内车辆停放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第一监控系统发送的车辆通行信号及第二监控系统发送的车辆停放信号向所述机动车辆升降停车器发送升降信号,将所述车辆自动运输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内或运输出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监控系统及第二监控系统包括: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处及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监控系统及信号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空间与环境道路的配合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建筑空间内与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内设置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通风系统包括:中央通风竖井,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内;热空气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内,所述热空气出风口与所述中央通风竖井连通,所述热空气出风口出设置有空气质量监测器,所述空气质量监测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空气质量监测器将空气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系统,所述热空气出风口处设置有通风阀,所述通风阀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空气信号控制所述通风阀的开闭状态;冷空气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及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内,所述冷空气进风口与所述中央通风竖井连通,所述冷空气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器。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空间与环境道路的配合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器;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在所述建筑空间的下方形成可通行和停放车辆的二次平面,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第一监控系统,设置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处,所述第一监控系统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第二监控系统,设置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内,所述第二监控系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信号灯,设置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处,所述信号灯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机动车辆升降停车器,设置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上方任意一位置,所述机动车辆升降停车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监控系统及第二监控系统包括: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处及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空间与环境道路的配合装置还包括:在所述建筑空间内与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内设置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通风系统包括:中央通风竖井,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内;热空气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内,所述热空气出风口与所述中央通风竖井连通,所述热空气出风口出设置有空气质量监测器,所述空气质量监测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空气质量监测器将空气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系统,所述热空气出风口处设置有通风阀,所述通风阀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空气信号控制所述通风阀的开闭状态;冷空气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及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内,所述冷空气进风口与所述中央通风竖井连通,所述冷空气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器。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空间与环境道路的配合方法在建筑空间的下方建设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形成可通行和停放车辆的二次平面,将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与环境道路连通,在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与环境道路连通处设置第一监控系统,第一监控系统将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及环境道路的通行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在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与环境道路连通处设置信号灯,控制系统根据通行信号向信号灯发送变灯信号,控制车辆通行,使车辆处于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内,建筑环境中的各种道路与机动车辆与生活人群是不存在于一个地表平面上,避免了伤害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与环境道路的配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与环境道路的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空间与环境道路的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所述建筑空间5的下方建设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形成可通行和停放车辆的二次平面。

步骤2,将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

步骤3,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处设置第一监控系统。

步骤4,所述第一监控系统将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及所述环境道路的通行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

步骤5,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处设置信号灯。

步骤6,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通行信号向所述信号灯发送变灯信号,控制车辆通行。

详细介绍步骤1。

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上方任意一位置设置机动车辆升降停车器6,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上方设置机动车辆升降停车器6处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可以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车辆过多发生堵车时,将机动车辆呈各方位运行并平稳、安全的停放在特定的停放位置上,节省时间,提高安全性。

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设置第二监控系统,将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车辆停放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第一监控系统发送的车辆通行信号及第二监控系统发送的车辆停放信号向所述机动车辆升降停车器6发送升降信号,将所述车辆自动运输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

详细介绍步骤3。

所述第一监控系统及第二监控系统包括:摄像头。

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处及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所述摄像头将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与环境道路连通处及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的车辆状况发送给所述中央控制器。

详细介绍步骤4。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

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监控系统及信号灯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监控系统的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及所述环境道路的通行信号,所述中央控制器接收根据所述第一监控系统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信号灯变灯。

本发明建筑空间与环境道路的配合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建筑空间5内与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设置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通风系统包括:中央通风竖井1、热空气出风口2及冷空气出风口3。

所述中央通风竖井1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内。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央通风竖井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央通风竖井1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内。

所述热空气出风口2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内。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空气出风口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空气出风口2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内。所述热空气出风口2与所述中央通风竖井1连通,所述热空气出风口2出设置有空气质量监测器,所述空气质量监测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空气质量监测器将空气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系统,所述热空气出风口处设置有通风阀,所述通风阀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空气信号控制所述通风阀的开闭状态。

所述冷空气进风口3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及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空气进风口3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及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冷空气进风口3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及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所述冷空气进风口3与所述中央通风竖井1连通,所述冷空气进风口3处设置有过滤器。

参见图2,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空间与环境道路的配合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器、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第一监控系统、第二监控系统、信号灯及机动车辆升降停车器6。

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在所述建筑空间5的下方形成可通行和停放车辆的二次平面,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

所述第一监控系统设置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处,所述第一监控系统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二监控系统设置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所述第二监控系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所述信号灯设置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处,所述信号灯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机动车辆升降停车器6设置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上方任意一位置,所述机动车辆升降停车器6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详细介绍第一监控系统及第二监控系统的结构。

所述第一监控系统及第二监控系统包括:摄像头。

所述摄像头固定设置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处及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处及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固定设置在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处及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所述摄像头将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与环境道路连通处及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的车辆状况发送给所述中央控制器。

本发明建筑空间与环境道路的配合装置还包括:通风系统。

在所述建筑空间内与所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内设置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通风系统包括:中央通风竖井1、热空气出风口2及冷空气出风口3。

所述中央通风竖井1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内。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央通风竖井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央通风竖井1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内。

所述热空气出风口2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内。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空气出风口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空气出风口2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内。所述热空气出风口2与所述中央通风竖井1连通,所述热空气出风口2出设置有空气质量监测器,所述空气质量监测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空气质量监测器将空气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系统,所述热空气出风口2处设置有通风阀,所述通风阀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空气信号控制所述通风阀的开闭状态。

所述冷空气进风口3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及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空气进风口3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及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冷空气进风口3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空间5及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所述冷空气进风口3与所述中央通风竖井1连通,所述冷空气进风口3处设置有过滤器。

为了更清楚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下面从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在建筑空间5的下方建设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形成可通行和停放车辆的二次平面,使车辆处于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建筑环境中的各种道路与机动车辆与生活人群是不存在于一个地表平面上,避免了伤害事故。将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与环境道路连通,在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与环境道路连通处设置摄像头,摄像头将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与环境道路连通处的车辆通行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根据通行信号向信号灯发送变灯信号,当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的出入口与环境道路连通处车辆拥堵过多时,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出口信号灯变绿,环境道路信号灯变红,使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的车辆尽快通行,避免拥堵。在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上方任意一位置设置机动车辆升降停车器,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上方设置机动车辆升降停车器6处与所述环境道路连通,可以在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车辆过多发生堵车时,将机动车辆呈各方位运行并平稳、安全的停放在特定的停放位置上,节省时间,提高安全性。在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设置摄像头,摄像头将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车辆停放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根据摄像头发送的车辆通行信号及车辆停放信号向机动车辆升降停车器6发送升降信号,将车辆自动运输到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内或运输出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4。当中央通风竖井1内部的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温度差会使热空气通过热空气出风口2、冷空气会通过冷空气进风口3在中央通风竖井1内由下至上形成一个空气自然循环的烟囱效应;在这种冷、热空气的自然循环运动作用下,能够吸引和导出在建筑空间5内部滞留的废热空气。其中,在每组冷空气出风口3中各安装有通过空气质量监测器,从而形成一种能够将监测到存在于建筑室内空间滞留的废热空气,通过设置在所有建筑空间或建筑环境中的通风系统,被可控制的排出建筑室内空间,同时通过冷空气进风口3处设置的过滤器净化引进建筑室外的自然冷空气。在热空气出风口2中的排风设备中,还安装有烟气感应报警器和可以根据对室内空间空气流通量的大小进行手动或设定自动调节的开关面板;当通过热空气出风口2中的空气被烟气感应报警器感知到有烟雾时,会向中央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中央控制器会自动全部释放热空气出风口和冷空气进风口的开关面板,使空气直接通过并向物业管理中心发出烟雾警报。在冷空气进风口2中安装有过滤器,用以过滤和保证从室外进入空气的清新和健康,这样从根本上提高了建筑空间5与空间环境的空气质量、达到使人身体健康的目的;当建筑空间5内部发生物体燃烧时,由中央通风竖井1、热空气出风口2、冷空气进风口所3形成的冷、热空气循环流,会将物体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热空气上升同时吸进冷空气的动力作用下,被迅速通过中央通风竖井1排出建筑体外,有效的阻止了带有高温闪燃烟气的扩散和蔓延,彻底消除了因为高温闪燃烟气能够随风向扩散造成大面积燃烧、最终形成火灾和伤亡事故的可能性,从而实现能够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消防灭火用水所造成的第二次人为灾害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空间与环境道路的配合方法在建筑空间的下方建设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形成可通行和停放车辆的二次平面,将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与环境道路连通,在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与环境道路连通处设置第一监控系统,第一监控系统将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及环境道路的通行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在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的出入口与环境道路连通处设置信号灯,控制系统根据通行信号向信号灯发送变灯信号,控制车辆通行,使车辆处于架空式建筑构造平面内,建筑环境中的各种道路与机动车辆与生活人群是不存在于一个地表平面上,避免了伤害事故。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