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涂抹灰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3515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涂抹灰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施工中对墙面的施工主要是依靠人工抹灰,人工抹灰需要人工将砂浆运送至不同楼层,再由人工按一定的工艺将砂浆抹到墙面上,不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由于每个人的技术水平和力量不同,无法保证抹灰层的密实度,抹出的墙面质量差异较大,有些墙面易造成墙面空鼓、开裂、脱落等质量问题,造成返工或增大了后期维修工作量。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机械喷涂抹灰工艺将逐渐替代人工抹灰。机械喷涂抹灰就是把搅拌好的砂浆,经振动筛后倾入灰浆输送泵,通过管道,再借助于空气压缩机的压力,把灰浆连续均匀地喷涂于墙面和顶棚上,再经过找平搓实,完成抹灰饰面。机械喷涂抹灰虽然是通过机械喷涂装置取代了人力,因此,能够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施工时间,同时能够保证抹灰层的密实度,但是仍需结合合理的抹灰工艺才能实现质量的保障。

中国专利文献CN103821252A中公开了一种墙面抹灰的工艺流程,包括:清除墙面浮灰→修正补平勾缝→洒水湿润基层→涂刷界面剂→做灰饼→1:1水泥砂浆或建筑用胶水泥浆拉毛墙面→必要部分挂网处理→抹底层灰→外墙满铺敷设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抹面层灰→覆膜养护→清理。

由于墙面形成阳角的部位往往为墙体的边缘部位,或是门洞、窗洞等特殊部位,这些部位不适合设置作为基准的筋条,因此,在抹灰时,形成阳角的部位处的的抹灰厚度、垂直度以及平整度完全是通过泥水工的个人技能来保证,因此,对泥水工的个人技能要求高,按照上述工艺流程,采用机喷抹灰方式时,抹灰厚度,垂直度,以及平整度不易保证,常常出现有效率没质量,有质量没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墙面抹灰工艺在采用机喷方式抹灰时,抹灰厚度,垂直度,以及平整度不易保证,常常出现有效率没质量,有质量没效率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抹灰质量,保证抹灰效率,能够降低对泥水工技能要求的喷涂抹灰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喷涂抹灰工艺,包括

基层处理;

甩浆铺网,在不同材料基体交界处铺设钢丝网,在待抹灰区域内涂刷界面剂;

墙面冲筋,在墙面上设置筋条;

装模,在墙面形成阳角的部位设置模块,将模块紧贴墙面的阳角的其中一侧墙面经校正后固定,并使模块的一端向另一侧墙面所在一侧凸出,该凸出的厚度即为阳角的另一侧面的抹灰厚度;

分层抹灰处理,以筋条、模块作为基准控制墙面抹灰的垂直度、平整度以及抹灰厚度,在筋条与筋条之间或筋条与模块之间进行抹灰处理;

拆模处理。

在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中,同一墙体的内侧墙面、外侧墙面均需抹灰的,在与该内侧墙面、外侧墙面均形成阳角的端部墙面上采用双边装模,两模块均紧贴端部墙面设置,其中一模块的一端向内侧墙面所在一侧的凸出,另一模块的一端向外侧墙面所在一侧凸出,模块固定结构处于两模块之间,两模块共用或具有各自独立的模块固定结构。

在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中,模块固定结构为:沿模块的长度方向,在与模块紧贴的墙面上至少设有两个孔,且每个孔内打入木塞,在每个木塞上打入带有铁板的铁板钉,通过铁板与墙面配合将模块进行夹紧固定。

在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中,与竖直方向紧贴的模块的墙面上设有上、下两个孔,对于高度为2.1-2.5米的门洞或窗洞上的竖直方向设置的模块,下孔离地面40cm,下孔与上孔之间的距离为130cm;对于高度为2.5-3.2米的门洞或窗洞上的竖直方向设置的模块,下孔离地面60cm,上孔与下孔之间的为距离140cm。

在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中,所述模块通过激光相对墙面校正。

在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中,抹灰区域为空间狭小,或墙角多或门窗多或面积少,或施工操作缓慢的一次成型区域时,模块凸出的厚度与筋条的厚度一致。

在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中,所述分层抹灰处理依次包括抹灰、刮尺、打磨、精抹。

在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中,抹灰区域为空间较大,或墙面面积较大,施工操作方便的二次成型区域时,模块凸出的厚度比筋条的厚度高,且筋条厚度构成底层抹灰厚度,模块凸出的厚度与筋条的厚度差值构成面层抹灰厚度。

在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中,模块凸出的厚度高出筋条的厚度5mm。

在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中,所述分层抹灰处理依次包括底层抹灰、底层刮尺、面层抹灰、面层刮尺、打磨、精抹。

在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中,宽度≤1.2米的未安装模块的门窗,安装两根竖直筋条,直通道顶棚;宽度≥1.4米的门窗,其顶部和底部均需安放竖直筋条。

在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中,分层抹灰处理步骤中的抹灰方式为机喷。

在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中,喷嘴与墙面角度保持90-95°之间,喷嘴与墙面距离在20cm左右。

在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中,所述界面剂由重量配比为2:1的素水泥浆和内掺水重25%的801胶构成。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在本发明中,在墙面形成阳角的部位设置模块,将模块紧贴墙面的阳角的其中一侧墙面经校正后固定,并使模块的一端向另一侧墙面所在一侧凸出,该凸出的厚度即为阳角的另一侧面的抹灰厚度。使得阳角处的待抹灰墙面可以以模块作为基准控制阳角处墙面抹灰的垂直度、平整度以及抹灰厚度,从而无论是人工抹灰还是机喷均能减低对泥水工技能的要求,提高抹灰质量,保证施工效率,特别是采用机喷方式.抹灰质量、抹灰效率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2、在本发明中,抹灰区域有针对性地分为一次成型区域,二次成型区域,并对一次成型区域,二次成型区域采用不同的抹灰方式,能够提高抹灰速度的同时,保证抹灰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实施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之前,还包括入料、送料、分料三大步骤。其中入料步骤中,采用325R复合硅酸盐水泥,平均粒径为2.0-2.5mm的机制砂、以及矿物添加剂按比例配置。送料步骤中,在搅拌站开启搅拌机,将原料在干粉状态时搅拌2分钟,做到和浆及时,质量好,无稀浆、干浆现象,同时运输及时,罐车在途中时间不能够超过4小时,入泵砂浆稠度≥95mm,保水率≥94%。分料步骤需做到调料及时,分料匀称,无喷涂机空转现象。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喷涂抹灰工艺包括

基层处理→甩浆铺网→墙面冲筋、装模→分层抹灰处理→拆模处理。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基层处理步骤包括:1、凿平基层凸出部位,其中凸出部位可以通过红外线检测;2、清理主体施工残留物,如钉子、元丝、舌头灰等;3、清理基层表面灰层、污垢、油渍等,并在施工前一天洒水湿润。

在基层处理步骤后,开始实施甩浆铺网步骤,具体为在不同材料基体交界处铺设钢丝网,在待抹灰区域内涂刷界面剂;钢丝网的铺设能够防止墙体抹灰层发生裂缝,界面剂的涂刷能够增强水泥砂浆与墙体的粘结。其中铺网时,钢丝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处≥15cm;钢丝网优选使用边长≤20mm的正方形钢丝网,且网眼直径≥0.4mm。界面剂通常涂刷在砼混凝土墙面,抹灰区域内的混凝土梁柱、加砌砖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界面剂由重量配比为2:1的素水泥浆和内掺水重25%的801胶构成,界面剂涂刷厚度为0.5毫米左右。

在甩浆铺网步骤结束后,开始对墙面实施冲筋步骤和装模步骤,冲筋步骤通常用于抹灰面积大的墙面,具体为:先通过激光确定墙面的打底抹灰厚度,通常该厚度≤1.5cm,然后在墙上按一定间距作出筋条胶泥点,并按筋条胶泥点继续用砂浆作出一条或几条灰筋,以控制抹灰厚度及平整度。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筋条胶泥点≥11个、相邻两筋条胶泥点之间的间距优选为18cm左右,且两端胶泥点离筋条末端≤1cm。对于阴角处的阴角筋条须“顶天立地”设置,且离阴角的角线最近的阴角筋条距阴角的角线5cm设置,相邻两阴角筋条之间的间距≤1.4米。而对于宽度≤1.2米的未安装模块的门窗,安装两根筋条,直通到顶棚;宽度≥1.4米门窗顶部和底部均需安放筋条。出现红外线贴墙的地方,剪掉筋条,底层不抹灰,防止走模现象发生。

装模步骤是在墙面形成阳角的部位设置模块,将模块紧贴墙面的阳角的其中一侧墙面经校正后固定,并使模块的一端向另一侧墙面所在一侧凸出,该凸出的厚度即为阳角的另一侧面的抹灰厚度。通常形成阳角的部位有门洞、窗洞、梁底,以及两墙面相交形成的阳角等。对于门洞,门洞的顶面,左右侧面均分别设置有模块;对于窗洞,窗洞的顶面,底面,左右侧面也均分别设置有模块。

同一墙体的内侧墙面、外侧墙面均需抹灰的,在与该内侧墙面、外侧墙面均形成阳角的端部墙面上采用双边装模,两模块均紧贴端部墙面设置,其中一模块的一端向内侧墙面所在一侧的凸出,另一模块的一端向外侧墙面所在一侧凸出,模块固定结构处于两模块之间,两模块共用或具有各自独立的模块固定结构。通常优选两模块共用模块固定结构,这样可以节省成本。

模块固定结构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沿模块的长度方向,在与模块紧贴的墙面上至少设有两个孔,且每个孔内打入木塞,在每个木塞上打入带有铁板的铁板钉,通过铁板与墙面配合将模块进行夹紧固定。优选在墙面上设有的孔的数目为两个,这样既减少对墙面的破坏,同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打入的木塞要求不凸出墙面,这样在拆模后,打入木塞的墙面能够保持平整。铁板钉的打入要求正、稳、深度通常为2cm。采用双边装模时,打孔处于两模块正中,单边装模孔离墙边即阳角角线7cm;单边装模与双边装模的打孔深度为6cm。

在施工中,对于高度2.1-2.5米的门洞或窗洞上的竖直方向设置的模块,下孔离地面40cm,下孔与上孔之间的距离为130cm;对于高度2.5-3.2米的门洞或窗洞上的竖直方向设置的模块,下孔离地面60cm,上孔与下孔之间的为距离140cm。

装模满足的标准为:模块的垂直度≥89.7°、平整度误差≤5mm;同时模块安装要符合施工设计要求,无“空模”、“错模”、“短模”现象。

优选所述模块通过激光相对墙面校正。

在冲筋、装模步骤结束后,开始实施分层抹灰处理步骤,分层抹灰处理以筋条、模块作为基准控制墙面抹灰的垂直度、平整度以及抹灰厚度,在筋条与筋条之间或筋条与模块之间进行抹灰处理。其中抹灰区域为空间狭小,或墙角多或门窗多或面积少,或施工操作缓慢的区域为一次成型区域,该区域模块凸出的厚度与筋条的厚度一致。一次成型区域的分层抹灰处理步骤依次包括抹灰、刮尺、打磨、精抹。一次成型区域的抹灰方式优选为机喷(即机械喷涂),第一次机喷为底层机喷,底层机喷的厚度由房间方正度、墙面平整度、垂直度决定,通常底层机喷的厚度是1.5cm左右,第二次机喷为面层机喷,面层机喷的厚度为0.5cm左右。第一机喷与第二次机喷中间间隔时间是底层机喷墙面干到70%左右。

抹灰区域为空间较大,或墙面面积较大,施工操作方便的区域为二次成型区域,该区域模块凸出的厚度模块凸出的厚度比筋条的厚度高,且筋条厚度构成底层抹灰厚度,模块凸出的厚度与筋条的厚度差值构成面层抹灰厚度模块凸出的厚度与筋条的厚度差值为5mm。二次成型区域的分层抹灰处理依次包括底层抹灰、底层刮尺、面层抹灰、面层刮尺、打磨、精抹。

二次成型区域的抹灰方式优选为机喷(即机械喷涂)。喷嘴与墙面角度保持90-95°之间,喷嘴与墙面距离在20cm左右。机喷区域按先里后外,墙面先下后上的顺序施工,对于一次机喷为先下后上,能够使施工方便,好控制机喷平整度、垂直度,而第二次机喷采用先上后下是为了减少落地灰。喷涂时应自上而下呈“s”型喷涂,把握喷涂速度,做到喷涂匀速,不出现沟峰;

4、进行一次成型和底层机喷作业时,一次喷涂厚度不宜超过标筋,待刮尺员刮尺后实行回头补喷;

5、沿筋条和模块处要侧喷,并喷涂饱满;

6、阴阳角处要喷涂饱满,枪头靠近墙角10cm。

7、面层机喷时,喷涂厚度以门窗模块为控制标高。

刮尺分为底层刮尺和面层刮尺,其中底层刮尺平整度、垂直度控制在4mm内,粗面整洁、无凸出凝聚砂浆固体,阴角顺直;面层刮尺平整度、垂直度控制在3mm以内,阴角顺直;面层光滑平整。

打磨需满足的标准为:墙面无空鼓、无水纹、无麻面、无裂缝,抹面洁净,颜色均匀,清晰美观。

收尾标准:阴阳角顺直、方正,地脚线整齐干净,卫生间防水线接口处平整顺直,预留洞口、电线盒周边修补抹平,四周方正;梁底、门、洞、天平底刮平压光,墙面、顶棚不能有飞溅物。

分层抹灰处理步骤结束后,开始实施拆模清理,拆模搬运清理标准:

1、拆模时不能损坏模块所塑造的角型、线型,不能损坏成品;

2、按照“一一对应”原则,拆模后,将模块摆放到相应位置;

3、模块清理要干净,并涂抹废弃机油。

拆模清理后进行成品保护,最终进行质检验收,成品达到国家高级抹灰标准。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