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散发负氧离子的智能家居防辐射隔音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0135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散发负氧离子的智能家居防辐射隔音板材。



背景技术:

电磁辐射就是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电流在导体内的流动会产生电场,电流在导体内变化会产生磁场,因此辐射出去的叫电磁波。稳恒的直流电由于只产生电场不产生交变磁场,即使是超高压直流电,它也只是电场强到使空气电离而发光,此时的光辐射是空气电离发出的,并不是导线,不产生电磁波。

对我们生活环境有影响的电磁辐射分为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两种。大自然引起的如雷、电一类的电磁辐射属于天然电磁辐射类,而人为电磁辐射污染则主要包括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磁场、微波、射频电磁辐射等。

目前随着电子产品的增加,生活中得电磁辐射越来越强,对人体产生的损害越来越大,特别是孕妇和小孩,因此怎么在生活中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且对于噪音比较大的KTV或机房,怎样在防辐射的同时减少噪音污染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散发负氧离子的智能家居防辐射隔音板材,解决了现有生活中辐射伤害较大,不能有效不方便的减少辐射伤害的问题,同时对于噪音较大的的KTV或机房有一定的减噪作用。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发负氧离子的智能家居防辐射隔音板材,它从下至上包括基底层、隔音层、加固层、屏蔽层、吸波材料层、负氧离子层及消音层;所述隔音层为空气层,所述空气层中设置有多个隔条,所述隔条中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轻质泡沫;所述负氧离子层为麦饭石或硅藻泥制成;所述的吸波材料层由纳米级的铁氧体材料、炭黑、石墨、环氧树脂中的一种制成;所述消音层为表面凹凸不平的结构。

更进一步的,的基底层为木质材料制成,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为1-2cm。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隔音层的厚度为1-3cm。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加固层的厚度为0.3-0.5cm。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屏蔽层的厚度为0.1-0.2mm。

更进一步的,所述负氧离子层的厚度为0.3-0.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基底层、加固层之间设置有隔音层,隔音层为空气层,所述隔音层由隔条支撑,不仅增强了本发明的隔音效果,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本发明的重量,本发明的隔条为中空结构内部填充轻质泡沫,在不影响牢固性的同时极大的减少了本发明的重量。可以将本发明贴至墙体内部,这样可以有效的屏蔽和吸收电磁辐射,也可将本发明铺设至大型机房、者医学检查机房内或KTV等场所内,可以有效的避免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同时也能增强房屋隔音效果减少噪音污染;同时负氧离子层6能散发对人体有益的负氧离子,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一定的吸收作用,有利于保护人体健康。本发明的消音层上设置有多个微小空洞,不仅便于负氧离子层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本实施例的降噪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为:1、基底层;2、隔音层;21、隔条;22、轻质泡沫;3、加固层;4、屏蔽层;5、吸波材料层;6、负氧离子层;7、消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散发负氧离子的智能家居防辐射隔音板材,其特征在于:它从下至上包括基底层1、隔音层2、加固层3、屏蔽层4、吸波材料层5、负氧离子层6及消音层7;所述隔音层2为空气层,所述空气层中设置有多个隔条21,所述隔条中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轻质泡沫22;所述负氧离子层6为麦饭石或硅藻泥制成;所述的吸波材料层5由纳米级的铁氧体材料、炭黑、石墨、环氧树脂中的一种制成;所述消音层7为表面凹凸不平的结构。的基底层为木质材料制成,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为1-2cm,所述的隔音层的厚度为1-3cm,所述的加固层的厚度为0.3-0.5cm,所述的屏蔽层的厚度为0.1-0.2mm,所述负氧离子层的厚度为0.3-0.5cm。

本实施例基底层1、加固层3之间设置有隔音层2,隔音层为空气层,所述隔音层由隔条21支撑,不仅增强了本实施例的隔音效果,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本实施例的重量,本实施例的隔条21为中空结构内部填充轻质泡沫,在不影响牢固性的同时极大的减少了本实施例的重量。可以将本实施例贴至墙体内部,这样可以有效的屏蔽和吸收电磁辐射,也可将本实施例铺设至大型机房、者医学检查机房内或KTV等场所内,可以有效的避免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同时也能增强房屋隔音效果减少噪音污染;同时负氧离子层6能散发对人体有益的负氧离子,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一定的吸收作用,有利于保护人体健康;本实施例的消音层7上设置有多个微小空洞,不仅便于负氧离子层6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本实施例的降噪能力。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