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可调位置的钢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0143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面可调位置的钢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面可调位置的钢筋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房屋钢筋连接常采用球墨铸铁灌浆套筒连接、半灌浆套筒连接和约束浆锚搭接连接,这些连接方法存在连接工作量大、装配施工进度慢等突出问题;上下层预制竖向构件竖向装配时,竖向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难以准确对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房屋钢筋连接存在连接工作量大、装配施工进度慢,同时不对中钢筋无法实现连接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平面可调位置的钢筋连接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面可调位置的钢筋连接器包括连接框架、两个限位底板和两个螺母,连接框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水平设置,连接框架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设有安装通口,上端面和下端面的中部分别设有连接通孔,上部的钢筋竖直插装在上端面的连接通孔内,下部的钢筋竖直插装在下端面的连接通孔内,上下两个钢筋的末端分别旋装有螺母,螺母设置在连接框架内,上端的螺母与上端面之间和下端的螺母与下端面之间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底板,限位底板套装在钢筋的外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包含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适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实现了预制竖向构件的纵向连接时,纵向钢筋难以对齐的情况下钢筋的机械连接。在钢筋的纵向几何中心与连接器的几何中心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钢筋分别与连接器连接,从而实现两端钢筋的连接。本发明的连接方式简单便捷,经济性强,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极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可提高80%以上。本发明广泛适用于工程中纵向钢筋难以对齐时的机械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平面可调位置的钢筋连接器包括连接框架1、两个限位底板2和两个螺母3,连接框架1的上端面1-1和下端面1-2分别水平设置,连接框架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设有安装通口4,上端面1-1和下端面1-2的中部分别设有连接通孔5,上部的钢筋6竖直插装在上端面1-1的连接通孔5内,下部的钢筋6竖直插装在下端面1-2的连接通孔5内,上下两个钢筋6的末端分别旋装有螺母3,螺母3设置在连接框架1内,上端的螺母3与上端面1-1之间和下端的螺母3与下端面1-2之间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底板2,限位底板2套装在钢筋6的外侧。

如此设计在使用时将两个螺母3旋紧,使上端的螺母3与上端面1-1和上端的限位底板2顶紧,下端的螺母3与下端面1-2和下端的限位底板2顶紧,将上下两部的钢筋6固定,起到连接两根钢筋6的作用。两个安装通口4为旋紧螺母3和钢筋6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连接框架1上的连接通孔5可实现钢筋6的平面内移动,即在钢筋6的纵向几何中心与连接器的几何中心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钢筋6分别与连接器连接,从而实现两端钢筋6的连接。钢筋连接器在保证接头承载力的同时,起到连接两根纵筋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框架1的形状为矩形。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如此设计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连接框架1的形状及尺寸,形状要求对称,便于制作,同时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保证接头承载力。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通孔5的孔径大于钢筋6的外径。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如此设计可以实现钢筋6的平面内移动,在钢筋6的纵向几何中心与连接器的几何中心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钢筋6分别与连接器连接,从而实现两端钢筋6的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限位底板2为螺纹套管限位底板。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如此设计可以实现钢筋6与限位底板2的竖向可靠连接,同时水平方向可移动。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限位底板2的中部设有套装通孔2-1,钢筋6设置在套装通孔2-1内,套装通孔2-1的孔径小于连接通孔5的孔径且小于螺母3的内径,限位底板2的外径大于连接通孔5的孔径且大于螺母3的外径。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如此设计可以实现螺母3和限位底板2分别与上端面1-1和下端面1-2之间实现定位锁紧,以便实现钢筋6的连接固定。

工作原理

平面可调节位置的钢筋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连接器尺寸的选择:当连接两根外径为25mm的钢筋6,且所需钢筋6无法对中,偏心距达到e=0.5~1时,选用套装通孔2-1的孔径为30mm的限位底板2,连接通孔5的孔径为50mm的连接框架1;当连接两根外径为30mm的钢筋6,钢筋6未能实现搭接,长度差≦0.1m,偏心距达到e=0~0.75时,选用外径为80mm的限位底板2,连接通孔5的孔径为50mm的连接框架1;

步骤二:连接上部钢筋6:将待连接钢筋6的底部螺纹区穿过上端面1-1的连接通孔5,并用限位底板2由连接框架1的内部套装在上部钢筋6上,限位底板2的外侧用螺母3旋紧,将上部钢筋6固定在钢筋连接器的上端面1-1上;

步骤三、连接下部钢筋:将待连接钢筋6的底部螺纹区穿过下端面1-2的连接通孔5,并用限位底板2由连接框架1的内部套装在下部钢筋6上,限位底板2的外侧用螺母3旋紧,将下部钢筋6固定在钢筋连接器的下端面1-2上;

步骤四:检验:在螺母3均旋紧后,检查钢筋6的连接处是否有扭转以及扭转后是否结构稳定,确保连接器抗拉、抗压承载力不低于钢筋6的抗拉、抗压承载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