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新能源的公交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4224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新能源的公交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新能源的公交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济南市人口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城市交通压力也逐渐增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则承担起了缓解交通压力的重任。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面交通系统和地下交通系统,它是评价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地面交通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地下交通系统目前还未开发完成。公共交通场地作为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重要功能,即体现在保障人们在等候、上下车辆时的安全性、人们获取交通信息的时效性。另外,公交系统设施的设计对城市的美观起到较大作用。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公交车站和地铁站数量的增加,势必会引起耗能的增加,安全隐患的增加,公共交通系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因此,若能够建设与安装一种利用新能源的公交站不但能够节约能源,并通过新能源满足公交站的各种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了提供了一种利用新能源的公交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新能源的公交站,包括:

站牌,其用于指引公交线路;

站台,其用于供乘客等候公交车;

候车亭,其设置在所述站台上,所述候车亭具有顶棚以为乘客提供遮蔽;

光伏发电组件,其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棚上并用于发电的太阳能 板、与所述太阳能板电连接并用于存储电能的蓄电池、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的用电系统;其中,

所述用电系统至少包括用于照明的照明系统以及用于为乘客供暖和制冷的空调系统。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的致动系统;所述顶棚包括固定板和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在所述致动系统的驱动下能够与所述固定板叠置或伸出所述固定板以改变所述顶棚的遮蔽面积。

优选地,还包括温度感应装置,所述致动系统根据所述温度感应装置的感应结果控制所述活动板伸出或重叠以使:

当空气温度升高时,所述致动系统驱动所述活动板伸出以增大所述顶棚的遮蔽面积,当空气温度降低时,所述致动系统驱动所述活动板回缩与所述固定板重叠以减小所述顶棚的遮蔽面积。

优选地,所述致动系统包括装设在所述固定板上并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的电机、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螺杆、通过一支板固定在所述活动板上的螺母块;所述螺杆穿设所述螺母块,并通过转动驱动所述螺母块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板伸出所述固定板。

优选地,所述温度感应装置包括行程转换开关、一端封闭的感温管、装设在所述感温管中的水银、感应活塞杆;所述电机与所述行程转换开关电连接,所述感应活塞杆的具有活塞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感温管中,另一端与所述行程转换开关的竖直移动的杆连接;水银根据温度变化膨胀或收缩以交换所述行程转换开关的接入方式以改变所述电机的转向。

优选地,所述致动系统还包括伸缩组,所述伸缩组随所述活动板的伸出而长度增加,并控制所述活动板的伸出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利用新能源的公交站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新能源公交站利用太阳能可以在公交亭乘凉或取暖,并无需使用火力发电的电能,保护了环境,节约了传统的煤、油等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利用新能源的公交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太阳能板和蓄电池)。

图2为本发明的利用新能源的公交站的伸缩组处于第一状态(伸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局部A的放大视图。

图4为图2局部B的放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利用新能源的公交站的伸缩组处于第二状态(转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局部D的放大视图。

图7为图5局部E的放大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利用新能源的公交站的伸缩组处于第三状态(回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的C-C向视图。

图10为图2的G-G向视图。

图11为图2的K向视图。

图12为图5的H向视图。

图中:

100-候车亭;200-站台;1-固定板;2-活动板;3-螺母块;4-螺杆;5-电机;6-凸轮;7-棘轮组件;8-活动部;9-固定部;10-第一活塞杆;11-第一活塞腔;12-蓄能腔室;13-斜块;14-阀体;15-第二流道;16-第三活塞杆;17-第三活塞腔;18-主动齿轮;19-活塞体;20-行程转换开关;21-感温管;22-离合组件;23-通道;24-阀腔;25-阀芯;26-左腔室;27-右腔室;28-水银;29-感应活塞杆;30-第一流道;31-第二活塞腔;32-第二活塞杆;34-左阀腔;35-右阀腔;36-弹簧;37-第一离合;38-第二离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利用新能源的公交站,包括:站牌,其用于指引公交线路;站台200,其用于供乘客等候公交车;候车亭100,其设置在站台200上,候车亭100具有顶棚以为乘客提供遮蔽;光伏发电组件,其包括设置于顶棚上并用于发电的太阳能板、与太阳能板电连接并用于存储电能的蓄电池、与蓄电池 电连接的用电系统;其中,用电系统至少包括用于照明的照明系统以及用于为乘客供暖和制冷的空调系统。如此,利用太阳能可以在公交亭乘凉或取暖,并无需使用火力发电的电能,保护了环境,节约了传统能源。

作为一种选择,利用新能源的公交站还包括与蓄电池电连接的致动系统;顶棚包括固定板1和活动板2,活动板2在致动系统的驱动下能够与固定板1叠置或伸出固定板1以改变顶棚的遮蔽面积。如此,当活动板2伸出固定板1时,增大了遮蔽面积,从而在夏季的中午可供更多的候车乘客乘凉,并在无需乘凉时,使活动板2回缩与固定板1重叠。

利用新能源的公交站还包括温度感应装置,致动系统根据温度感应装置的感应结果控制活动板2伸出或重叠以使:

当空气温度升高时,致动系统驱动活动板2伸出以增大顶棚的遮蔽面积,当空气温度降低时,致动系统驱动活动板2回缩与固定板1重叠以减小顶棚的遮蔽面积。如此,可根据空气的温度自动伸出或回缩活动板2(在某种意义上,活动板2与固定板1叠置也是必要的,因为活动板2与固定板1叠置,使遮蔽面积较小,从而能够减小公交车靠近站台200的距离,因此,只有在高温下,活动板2才伸出,即此时活动板2的伸出的优点相对叠置的优点更突出)。

作为一种选择,如图1和图2所示,致动系统包括装设在固定板1上并与蓄电池电连接的电机5、与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的螺杆4、通过一支板固定在活动板2上的螺母块3;螺杆4穿设螺母块3,并通过转动驱动螺母块3移动以带动活动板2伸出固定板1。

具体地,如图3所示,温度感应装置包括行程转换开关20、一端封闭的感温管21、装设在感温管21中的水银28、感应活塞杆29;电机5与行程转换开关20电连接,感应活塞杆29的具有活塞的一端设置在感温管21中,另一端与行程转换开关20的竖直移动的杆连接;水银28根据温度变化膨胀或收缩以交换行程转换开关20的接入方式以改变电机5的转向。利用水银28的膨胀控制行程转换开关20以改变电机5的转速并最终控制活动板2的伸出与叠置,设计巧妙,应用简单。

在电机5驱动活动板2作伸出动作时,电机5的转动使得活动板2无限移动,最终可能会与固定板1分离或可能与固定板1发生撞击才能停止,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驱动装置还包括伸缩组,伸缩组随活动板2的伸出而长度增加,并控制活动板2的伸出量。如图2至图12所示,具体地,伸缩组包括固定部9和杆状的活动部8;固定部9固定在固定板1上,固定部9内形成有沿活动板2移动方向上延伸的腔室;活动部8一端设置有活塞体19,活塞体19设置在腔室中,并将腔室分别成左腔室26和右腔室27(左、右的描述只是便于描述腔室的相对位置,并不代表在腔室的方位上作限定),活动部8的另一端与活动板2连接。如此,活动部8随活动板2的伸出而不断伸出。本伸缩组的关键在于:固定部9的一侧还设置有阀体14,阀体14内开设有通道23,通道23分别连通左腔室26和右腔室27,通道23上还形成有阀腔24,阀腔24内设置有阀芯25,并将阀腔24分割为左阀腔34和右阀腔35,伸缩组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活动部8的伸出量控制阀芯25动作以使:

如图2至12所示,当活动部8伸出预定长度时,控制系统控制阀芯25动作以使通道23隔断;并当活动部8回缩时,控制系统控制阀芯25动作以使通道23连通。如此,当空气温度升高,电机5正转使得活动板2伸出预定距离时,由于通道23被隔断,左腔室26和右腔室27内的介质(如空气或液压油)不能连通,从而使活动部8不会伸缩;当温度降低,电机5反正使得活动板2开始需要回缩时,通道23导通,左腔室26和右腔室27连通,从而使活动部8能够自由回缩,从而不会限制活动板2回缩,活动板2最终回缩到与固定板1叠置的位置。

上述控制系统可以有多种组成,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阀芯25动作以使通道23隔断的第一系统以及用于控制阀芯25动作以使通道23导通的第二系统;第一系统包括第一流道30(其内具有如空气或液压油的介质)、第一活塞杆10、第二活塞杆32、斜块13;斜块13设置在活动部8位于左腔室26中的位置上;第一流道30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活塞腔11,第一活塞杆10具有活塞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活塞腔11中,另一端伸入到左 腔室26中;第一流道30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活塞腔31,第二活塞杆32的具有活塞的一端设置在第二活塞腔31中,并设置有向左侧推抵第二活塞杆32的弹簧36,另一端伸入阀腔24的左阀腔34并与阀芯25连接。第二系统包括第二流道15(其内具有如空气或液压油的介质)、第三活塞杆16、棘轮组件7、主动齿轮18;第二流道15的一端形成有第三活塞腔17,第三活塞杆16具有活塞的一端设置在第三活塞腔17内;齿轮设置在电机5的输出轴上,棘轮组件7包括棘轮本体、套设在棘轮本体上的从动齿轮以及随棘轮本体转动的凸轮6,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18啮合,且使安装方式设置为:当电机5的输出轴驱动螺杆4以活动板2伸出时,棘轮本体不与从动齿轮转动,当电机5驱动螺杆4反向转动时,从动齿轮反向转动并带动棘轮本体转动,第三活塞杆16的另一端与凸轮6抵接,且当从动齿轮反转时,敲好为凸轮6的突出部分与第三活塞杆16抵接。如此:当电机5的输出轴正转,活动部8随活动板2伸出一定距离时,斜块13推抵第一活塞杆10向上运动,第一流道30中的介质将该推力传递给第二活塞杆32,第二活塞杆32向左推抵阀芯25使第一通道23隔断,此时,活动部8保持固定不移动,从而使活动板2停止伸缩保持不移动,活动板2保持伸出;当电机5反转时,通过主动齿轮18与从动齿轮的啮合传动,并带动棘轮本体,进而带动凸轮6转动,凸轮6驱动第三活塞杆16向上运动,第二流道15中的介质将该推力传递给阀芯25,推抵阀芯25向右移动,从而使第一通道23导通,活动部8即可自由回缩,从而使活动部8随活动板2回缩,活动板2与固定板1叠置。

为防止第一通道23突然闭合后,活动部8带动斜块13对第一活塞杆10产生冲击,在第一流道30中形成一个直径大于第一流道30尺寸的蓄能腔室12。

当电机5进行刚要进行反转时,由于活动板2因活动部8固定而保持固定,电机5发转的角度可能非常小,从而使凸轮6只能较小程度的驱动第三活塞杆16,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如图2、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螺杆4与电机5的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离合组件22,该离合 组件22包括设置在螺杆4上的第一离合37以及设置在输出轴上的与第一离合37组件22对接的第二离合38,第一离合37与第二离合38对接面上分别对应形成有第一弧形挡块和第二弧形挡块,且第一弧形挡块和第二弧形挡块对接后端部之间具有弧形间隙,如此,当电机5正转时,第一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挡块的第二端抵接从而驱动螺杆4转动,当电机5突然反转时,因为第一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挡块的第二端具有一定距离,使得电机5能够空行程一定角度才能使第一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挡块的第二端抵接,该空行程的一定角度足以能够驱动凸轮6使第三活塞杆16上升的最高位置,从而使第一通道23完全连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