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强度高的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7743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结构强度高的墙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尤其是指一种结构强度高的墙体。



背景技术:

现有墙体都是使用一块块砖堆砌而成,砖与砖之间需要使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定,在堆砌整面墙体时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和劳动力,而且堆砌的速度慢,影响建筑工程。现有墙体有使用空芯砖来堆砌,而空芯砖除了设置贯穿孔外的侧面具有孔洞外,其他侧面都是平面,在堆砌砖时,砖与砖之间的为平面连接面且砖体面粗糙,需要使用较多水泥沙浆进行固定,墙体中砖与砖之间连接结构比较不牢固,且不能重复使用,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需要填充修平砖与砖之间的连接缝隙,修正墙体耗时费工,更需要搭建外墙装修手脚架;而且上下两层多孔砖都是错位设置,当使用空芯砖时,墙体的上下的各贯穿孔不连通或者曲折连通,不好布设线路和管道。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墙体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的墙体,该上下、左右相邻砖本体之间设置有限位组装结构,可方便快速堆砌且堆砌而成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好,而且该墙体可在纵横方向布置线路。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结构强度高的墙体,所述墙体由多块砖本体上下、左右对齐堆砌而成,所述砖本体设置有多个贯穿砖本体上下的贯穿孔;所述砖本体左侧面设置有凹槽或插块,所述砖本体右侧面对应所述凹槽设置有插块或对应所述插块设置有凹槽,两左右相邻的所述砖本体堆砌时,其中一砖本体的插块插置于另一砖本体的凹槽;所述砖本体的顶面设置有向上凸伸的凸棱,所述砖本体的底面对应所述凸棱设置有凹陷的棱槽,两上下相邻的所述砖本体堆砌时,其中一砖本体的凸棱插置于另一砖本体的棱槽;所述砖本体的顶面或底面设置有横向通槽,所述横向通槽贯穿砖本体左右且连通至少一个贯穿孔。

所述砖本体包括有一体成型的外墙、中墙及内墙,所述贯穿孔分为位于中墙的中间贯穿孔和位于外墙、内墙且对称分布于中间贯穿孔两侧的侧边贯穿孔;所述中墙上设置一排两个中间贯穿孔及所述外墙、内墙上分别位于中间贯穿孔侧边对称设置有一排两个侧边贯穿孔。

所述砖本体的顶面和底面皆设置有横向通槽,两上下相邻的所述砖本体堆砌时,上下两横向通槽对合形成横向穿孔

所述横向通槽与所述中间贯穿孔连通;所述中间贯穿孔与中墙在外墙到内墙方向上的宽度一致,所述横向通槽的宽度小于所述中间贯穿孔的宽度。

所述横向通槽与外墙和\或内墙上的所述侧边贯穿孔连通;所述横向通槽的宽度与所述侧边贯穿孔的宽度一致。

所述横向通槽为半圆形通槽,上下两横向通槽对合形成圆形的横向穿孔。

所述贯穿孔具有与砖本体左右方向长度一致的横向孔壁和与砖本体前后方向长度一致的纵向孔壁,所述凸棱、棱槽成型于横向孔壁上。

所述凹槽和插块竖直设置于所述砖本体左右侧面的中部,且所述凹槽和插块的竖直高度与所述砖本体的竖直高度一致;所述凹槽在接近槽底设置有渐缩的槽壁并形成锥形槽;所述插块具有与锥形槽相配合的锥形块;所述凹槽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插块的凸出厚度。

所述外墙具有位于所述侧边贯穿孔外层的外孔壁和位于所述侧边贯穿孔内层的内孔壁,所述内墙上位于侧边贯穿孔两侧的孔壁的厚度与内孔壁的厚度一致;且所述内孔壁的厚度是所述外孔壁的厚度的三分之二。

所述外墙的外侧面的上下左右四边都为圆弧倒角边,所述中墙的左右侧面的上下左右四边为圆弧倒角边。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空芯砖在堆砌建造墙体时,先往砖本体的左右侧面和上下侧面刷一层纯水泥浆或胶水,将砖整齐地往上堆砌并固定形成墙体,并且本发明砖本体在左右侧面设置凹槽和插块、上下侧面设置凸棱和棱槽,可在左右相邻两砖本体堆砌在一起时,其中一砖本体的插块插置于另一砖本体的凹槽,且在可在上下相邻两砖本体堆砌在一起时,其中一砖本体的凸棱插置于另一砖本体的棱槽;因此,每两上下、左右相邻的砖本体不仅借助纯水泥浆或胶水固定在一起,同时可以通过凹槽和插块、凸棱和棱槽进行固定,而且凹槽和插块、凸棱和棱槽可增加两砖本体的接触面积及增加水泥浆和砖本体的接触面积,使得上下、左右两砖本体堆砌连接的组合强度高且可方便快速堆砌施工,堆砌而成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好;且砖本体具有纵向的贯穿孔和横向通槽,上下、左右对齐堆砌时,上下贯穿孔对齐可连通,左右横向通槽对齐连通,且贯穿孔和横向通槽连通,因此方便纵、横向布置各种线路和管路;当两上下相邻的所述砖本体堆砌时,其中下方砖本体顶面上的凸棱插置于上方砖本体的棱槽;所述凸棱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贯穿孔的顶面高度,当雨水拍打砖本体时,所述凸棱可防止水由砖本体的外侧向内侧渗透,保证墙体的防水性;而且所述凸棱和棱槽的配合关系可起到上下定位对齐作用,所述凹槽和插块的配合关系可起到左右定位对齐作用,可使得堆砌的墙体更加整齐;所述砖本体设置贯穿孔可减轻砖本体的自身重量,减轻对地基和承重框架的负担且可节省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墙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墙体的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墙体的砖本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墙体的砖本体的左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墙体的砖本体的上下堆砌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墙体的另一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墙体的另一砖本体的左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墙体的又一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墙体的又一砖本体的左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具有九个贯穿孔的砌块砖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砖本体1 贯穿孔11

横向通槽5 外墙2

中墙3 内墙4

中间贯穿孔31 侧边贯穿孔21、41

凹槽12 插块13

凸棱14 棱槽15

侧边孔壁111 中间孔壁112

外孔壁22 内孔壁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结构强度高的墙体,所述墙体由多块砖本体1上下、左右对齐堆砌而成,所述砖本体1设置有多个贯穿砖本体1上下的贯穿孔11;所述砖本体1左侧面设置有凹槽12或插块13,所述砖本体1右侧面对应所述凹槽12设置有插块13或对应所述插块13设置有凹槽12,两左右相邻的所述砖本体1堆砌时,其中一砖本体1的插块13插置于另一砖本体1的凹槽12;所述砖本体1的顶面设置有向上凸伸的凸棱14,所述砖本体1的底面对应所述凸棱14设置有凹陷的棱槽15,两上下相邻的所述砖本体1堆砌时,其中一砖本体1的凸棱14插置于另一砖本体1的棱槽15;所述砖本体1的顶面或底面设置有横向通槽5,所述横向通槽5贯穿砖本体1左右且连通至少一个贯穿孔11。

本发明墙体在堆砌建造墙体时,先往砖本体1的左右侧面和上下侧面刷一层纯水泥浆或胶水,将砖整齐地往上堆砌并固定形成墙体,并且本发明砖本体在左右侧面设置凹槽12和插块13、上下侧面设置凸棱14和棱槽15,可在左右相邻两砖本体1堆砌在一起时,其中一砖本体1的插块13插置于另一砖本体1的凹槽12,且在可在上下相邻两砖本体1堆砌在一起时,其中一砖本体1的凸棱14插置于另一砖本体1的棱槽15;因此,每两上下、左右相邻的砖本体1不仅借助纯水泥浆或胶水固定在一起,同时可以通过凹槽12和插块13、凸棱14和棱槽15进行固定,而且凹槽12和插块13、凸棱14和棱槽15可增加两砖本体1的接触面积及增加水泥浆和砖本体的接触面积,使得上下、左右两砖本体1堆砌连接的组合强度高且可方便快速堆砌施工,堆砌而成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好;且砖本体1具有纵向的贯穿孔11和横向通槽5,上下、左右对齐堆砌时,上下贯穿孔11对齐可连通,左右横向通槽5对齐连通,且贯穿孔11和横向通槽5连通,因此方便纵、横向布置各种线路和管路;当两上下相邻的所述砖本体1堆砌时,其中下方砖本体1顶面上的凸棱14插置于上方砖本体1的棱槽15;所述凸棱14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贯穿孔11的顶面高度,当雨水拍打砖本体时,所述凸棱14可防止水由砖本体1的外侧向内侧渗透,保证墙体的防水性;而且所述凸棱14和棱槽15的配合关系可起到上下定位对齐作用,所述凹槽12和插块13的配合关系可起到左右定位对齐作用,可使得堆砌的墙体更加整齐;所述砖本体1设置贯穿孔11可减轻砖本体1的自身重量,减轻对地基和承重框架的负担且可节省制作成本。

本发明墙体的所述砖本体1包括有一体成型的外墙2、中墙3及内墙4,所述贯穿孔11分为位于中墙3的中间贯穿孔31和位于外墙2、内墙4且对称分布于中间贯穿孔31两侧的侧边贯穿孔21、41;所述中墙3上设置一排两个中间贯穿孔31及所述外墙2、内墙4上分别位于中间贯穿孔31侧边对称设置有一排两个侧边贯穿孔21、41。或者所述砖本体1在中墙3左右方向上设置一排三个中间贯穿孔31及在外墙2、内墙4上设置有对称位于中间贯穿孔31两侧的一排三个侧边贯穿孔21、41(如图10所示)。

本发明砌块砖的所述砖本体1的顶面和底面皆设置有横向通槽5,两上下相邻的所述砖本体1堆砌时,上下两横向通槽5对合形成横向穿孔;可形成较大的横向穿孔,方便布置线路、管路。

本发明墙体的所述横向通槽5与所述中间贯穿孔31连通;所述中间贯穿孔31与中墙3在外墙到内墙方向上的宽度一致,所述横向通槽5的宽度小于所述中间贯穿孔31的宽度。

本发明墙体的所述横向通槽5与外墙2和\或内墙4上的所述侧边贯穿孔21、41连通;所述横向通槽5的宽度与所述侧边贯穿孔21、41的宽度一致;因此可分别单独在外墙2、中墙3或内墙4上设置所述横向通槽5,也可选择性地在外墙2、中墙3和内墙4上选择任意两个设置所述横向通槽5,也可选择性地在外墙2、中墙3和内墙4上都设置所述横向通槽5;多种横向通槽5的设置位置,可在线路、管路施工过程中具有多种选择,更方便布置线路、管路。

本发明墙体的所述横向通槽5为半圆形通槽,上下两横向通槽5对合形成圆形的横向穿孔;线路、管路一般为圆形管状,设置于圆形的横向穿孔可更方便布置线路、管路。

本发明墙体的所述贯穿孔11具有与砖本体1左右方向长度一致的横向孔壁和与砖本体1前后方向长度一致的纵向孔壁,所述凸棱14、棱槽15成型于横向孔壁上;当上下两砖本体1堆砌时,所述成型于横向孔壁上的凸棱14和棱槽15可限制上下两砖本体1前后方向位置,避免错位,使得堆砌的墙面更平整;且上下堆砌砖本体时,可保持上下贯穿孔11处于对齐连通的,方便布置上下方向的线路和管路且所述凸棱14的顶面为圆弧面,所述棱槽15的槽底为圆弧槽;利用模具制作砖本体1时,圆弧面的凸棱14、圆弧槽的棱槽15更方便脱模,制作方便。

本发明墙体的所述凹槽12和插块13竖直设置于所述砖本体1左右侧面的中部,且所述凹槽12和插块13的竖直高度与所述砖本体1的竖直高度一致;所述凹槽12的上下两端是开口,与插块13插接操作更简单;所述凹槽12在接近槽底设置有渐缩的槽壁并形成锥形槽;所述插块13具有与锥形槽相配合的锥形块;在制作砖本体时,比较容易脱模,生产更方便;且所述凹槽12和插块13的棱边具有圆弧过渡;且所述凹槽12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插块13的凸出厚度;在刷水泥时,所述凹槽12和插块13之间的间隙方便刷水泥,且在堆砌过程中使相邻砖本体1之间具有调整结构,堆砌更整齐。

本发明墙体的所述外墙2具有位于所述侧边贯穿孔21外层的外孔壁22和位于所述侧边贯穿孔21内层的内孔壁23,所述内墙2上位于侧边贯穿孔21两侧的孔壁的厚度与内孔壁23的厚度一致;且所述内孔壁23的厚度是所述外孔壁22的厚度的三分之二。

本发明墙体的所述中间贯穿孔31、中墙3、凹槽12和插块13四者在砖本体1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一致;所述中间贯穿孔31的宽度大于所述侧边贯穿孔21、41的宽度,所述中间贯穿孔31的长度与所述侧边贯穿孔21、41的长度一致;且所述中间贯穿孔31和侧边贯穿孔21、41为具有圆角边的长方形孔。

本发明墙体的砖本体的左右相邻的中间贯穿孔11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侧边孔壁111及中间孔壁112,所述中间孔壁112的厚度大于所述侧边孔壁111的厚度;且所述中间孔壁112的厚度为侧边孔壁111的厚度的两倍;当遇到拐角或无法放置一整个砖本体1时,可以从中间孔壁112的中心对切成两个半个砖本体1,可更灵活使用;或者,所述中间孔壁112的厚度和侧边孔壁111的厚度一致(如图10所示)。

本发明砖本体1的所述外墙2的厚度大于所述内墙4的厚度;所述外墙2具有位于所述侧边贯穿孔21外层的外孔壁22和位于所述侧边贯穿孔21内层的内孔壁23,所述外孔壁22的厚度大于所述内孔壁23的厚度,所述内墙4上的侧边贯穿孔41两侧的孔壁的厚度与内孔壁23的厚度一致;且所述内孔壁23的厚度是所述外孔壁22的厚度的三分之二;由于外墙2裸露在外,长年累月被风吹雨打,容易损耗,因此增加外墙2的厚度,可增加砖的结构强度且可提高砖整体的使用寿命;当然,所述外墙2的厚度和所述内墙4的厚度可以是一致的。

本发明砖本体1的所述外墙2的外侧面的上下左右四边都为圆弧倒角边;所述中墙3的左右侧面的上下两边为圆弧倒角边;所述内墙4的左右侧面的上下两边为圆弧倒角边;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可避免砖本体1的棱边磕碰损坏,由于外墙2裸露在外,如磕碰损坏会影响墙体的整体装饰外观;而且形成圆弧倒角边可使得相邻两圆弧倒角边之间的间距较大,可在圆弧倒角边涂抹比较厚的水泥浆,形成较强的加强网,增加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外墙2的外侧面在堆砌之前就做好石英砂颜色配置磨光面或瓷砖釉面,堆砌后形成不需要二次外墙装修的墙面,美观大方、便于清洗且一次性装修到位可避免产生二次装修的工作量且搭设手脚架费用;但是,内墙4的内侧面的上下左右四边不形成圆弧倒角边,所述内墙4的内侧面的上下左右四边为直角边,可使得整体内墙4形成一平整的平面,可以是瓷砖面或毛平面,更方便后期贴墙纸或其他装修工作,不需要粉刷土底,省时省力。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