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地震救生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2934发布日期:2018-10-02 20:42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安全保护设备,特别是一种小型地震救生舱。



背景技术:

目前,地震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到来,因此人们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

而目前,不管在世界哪个地区一旦有较强的地震发生,都会有伤亡的报道,因此做好防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一种小型地震救生舱,主体框架采用轻质钢结构,总体为多面球形,体积可容纳3~5人;多面球形的每个面用轻质保温材料制作,固定在钢结构框架中;每个面都可通过折页打开,其中至少有一个面向里打开。

舱体内还具有自生氧装置,通过化学方式产生氧气。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救生舱,特征是:舱体内表面具有隔热层或弹簧垫,外表面具有荧光漆。

舱体内固定安装有食品箱、医药箱以及工具箱。

工具箱中包括手电、哨子或手摇铃铛。

所述舱体外顶部设有吊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本发明救生舱自救、避难功能强,同时提供各种自救设施,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可以有效的为避难人员赢得宝贵的救援时间,可以保证3~5人在里面等待7天以上,通过自救,最大限度地减小人员伤亡。

2.本发明适合地震多发地区家庭或办公场所使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主体框架,2为门,3为吊环,4为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小型地震救生舱,主体框架采用轻质钢结构,总体为多面球形,体积可容纳3~5人;多面球形的每个面用轻质保温材料制作,固定在钢结构框架中;每个面都可通过折页打开,其中至少有一个面向里打开。

舱体内还具有自生氧装置,通过化学方式产生氧气。

本发明属于小型救生舱,适于家庭使用。在地震多发地区,每家可备用一个。舱体内固定安装有食品箱、工具箱以及医用箱。食品箱中必须有瓶装水,工具箱中至少包括手电、哨子或手摇铃铛,医药箱中有外伤药。瓶装水和其他食品以及药品要经常更换,以免过保质期。自生氧装置、食品箱、工具箱以及医用箱是维持生命的必要准备。

当地震发生时,避难人员可快速进入救生舱等待救援,为救援赢得宝贵时间。舱体为轻质的钢结构支架焊接而成的多面体,如10面体结构,抗压性较好。钢结构的每个面都可以像门一样打开,也可以锁死,但至少保证有一个面向里打开。这样设置可以保证里面的人一旦被埋入废墟中,可通过向里打开的门观察外界情况。还可以在救生舱里侧让主体框架滚动,改变位姿,自主寻找有利位置。

本发明总体采用多面球形,会使受力分散,增强抗钢结构的抗压能力

舱体内表面具有隔热层或弹簧垫,外表面具有荧光漆。隔热层用于保温;弹簧垫是防止舱体从高处掉落或滚动时防止里面的人员受伤;荧光漆是为了方便救援时易于发现。

本发明总高度2米左右,宽1.8~2.2米,可以保证3~5人在舱内正常生活7天以上,有效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将生命损失降至最低。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小型地震救生舱,主体框架采用轻质钢结构,总体为多面球形,体积可容纳3~5人;多面球形的每个面用轻质保温材料制作,固定在钢结构框架中;每个面都可通过折页打开,其中至少有一个面向里打开;舱体内还具有自生氧装置,通过化学方式产生氧气;舱体内表面具有隔热层或弹簧垫,外表面具有荧光漆。本发明救生舱自救、避难功能强,同时提供各种自救设施,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可以有效的为避难人员赢得宝贵的救援时间,可以保证3~5人在里面等待7天以上,通过自救,最大限度地减小人员伤亡。

技术研发人员:曹玉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云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2.13
技术公布日:2018.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