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空鼓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4096阅读:86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外墙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墙空鼓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外墙保温砂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人或材料等原因经常会在出现保温砂浆与混凝土基墙粘结不牢,产生开裂,在混凝土基墙与保温砂浆之间现出间隙,俗称空鼓或起壳现象。目前当外墙出现空鼓现象进行修复时,一般是将起壳部位的保温砂浆层割除,重新粉刷保温砂浆,待保温砂浆具备强度后再进行抗裂砂浆层施工。目前的这种修复方式修复后的外墙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容易再次出现空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修复效果好,空鼓修复处不易重复出现空鼓的外墙空鼓修复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外墙空鼓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空鼓墙面处理:将外墙空鼓处凿开形成空鼓槽,将空鼓槽的槽壁处理成具有多条相互平行且截面呈V形的条形槽构成的波浪面,用砂纸将空鼓槽的边缘至空鼓槽边缘向外至少20mm的外墙墙面区域去除厚度至少5mm,形成过渡槽;

步骤2.一次填补:向空鼓槽内注入修补填料,将空鼓槽填平处理成表面与过渡槽的槽底齐平,形成第一填补层;

步骤3.铺设耐碱玻纤网格布:待第一填补层固化后,用一整块厚度小于2mm的耐碱玻纤网格布浸润胶水后,贴合整个第一填补层表面以及从空鼓槽的边缘至空鼓槽边缘至空鼓槽边缘向外大于8mm且小于18mm的过渡槽的槽底;

步骤4.二次填补:向第一填补层表面以及过渡槽内注入弹性填料,将过渡槽填平至与所述外墙墙面齐平,形成第二填补层;

步骤5.表层处理:待第二填补层固化后,用细砂纸将第二填补层表面及第二填补层边缘至第二填补层边缘向外至少5mm的外墙墙面区域砂光,然后用高分子防水涂料进行表层处理。

作为优选,步骤1中,在处理好过渡槽之后,将空鼓槽和过渡槽的槽壁及周围的松散层及灰尘清理干净。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过渡槽与外墙墙面的相接处为弧形过渡结构。

作为优选,步骤2中的修补填料由环氧树脂、稀释剂、固化剂、增韧剂和填料按8~12:1:1:1:10~12的比例配置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环氧树脂为EP-12,所述稀释剂为丙酮,所述固化剂为乙二胺,所述增韧剂为领苯二甲酸二丁酯,所述填料为中砂。

作为优选,弹性填料由丙烯酸弹性乳液、水泥、中砂以4:5:1的比例配置而成。

作为优选,步骤5中的高分子防水涂料为聚氨酯防水涂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通过将空鼓槽的槽壁设置成波浪面,增加了空鼓槽的槽壁与第一填补层的接触面积,保证空鼓槽的槽壁与第一填补层之间紧密接触,且在第一填补层在自然环境下发生内部形变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第一填补层从空鼓槽的槽壁脱离,有效地起到防止裂缝维修处再次发生开裂的作用。本方法还通过不同材料填补形成第二填补层,在第一填补层和第二填补层之间设置耐碱玻纤网格布,起到加强作用。由于第一耐碱玻纤网格布自身具有网孔,保证了第一耐碱玻纤网格布分别与第一填补层与第二填补层紧密连接。第一填补层和第二填补层的材料使二者均具有保温性能,还同时起到保温的作用,无需另外设置外墙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外墙空鼓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空鼓墙面处理:将外墙空鼓处凿开形成空鼓槽,将空鼓槽的槽壁处理成具有多条相互平行且截面呈V形的条形槽构成的波浪面,用砂纸将空鼓槽的边缘至空鼓槽边缘向外至少20mm的外墙墙面区域去除厚度至少5mm,形成过渡槽。所述过渡槽与外墙墙面的相接处为弧形过渡结构,这样可以保证不会因为过渡槽的加工,导致后续维修步骤完成后导致外墙墙面从此处开裂,并且可以保证后续维修步骤完成后裂缝维修处与外墙墙面的平整度较为统一。

在处理好过渡槽之后,将空鼓槽和过渡槽的槽壁及周围的松散层及灰尘清理干净。

步骤2.一次填补:向空鼓槽内注入修补填料,将空鼓槽填平处理成表面与过渡槽的槽底齐平,形成第一填补层。

在本步骤中,修补填料由环氧树脂、稀释剂、固化剂、增韧剂和填料按8~12:1:1:1:10~12的比例配置而成。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所述环氧树脂为EP-12,所述稀释剂为丙酮,所述固化剂为乙二胺,所述增韧剂为领苯二甲酸二丁酯,所述填料为中砂。EP-12、丙酮、乙二胺、领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砂的配置比例为12:1:1:1:10。

步骤3.铺设耐碱玻纤网格布:待第一填补层固化后,用一整块厚度小于2mm的耐碱玻纤网格布浸润胶水后,贴合整个第一填补层表面以及从空鼓槽的边缘至空鼓槽边缘至空鼓槽边缘向外大于8mm且小于18mm的过渡槽的槽底。

步骤4.二次填补:向第一填补层表面以及过渡槽内注入弹性填料,将过渡槽填平至与所述外墙墙面齐平,形成第二填补层。弹性填料由丙烯酸弹性乳液、水泥、中砂以4:5:1的比例配置而成。

本步骤中,在注入弹性填料直至填满过渡槽,然后采用平刮板将过渡槽内的弹性填料压紧及刮平,刮平之后形成的第二填补层表面与外墙墙面无缝连接。保证空鼓修复处与外墙墙面的平整度一致性高,并且保证了外墙的美观。

步骤5.表层处理:待第二填补层固化后,用细砂纸将第二填补层表面及第二填补层边缘至第二填补层边缘向外至少5mm的外墙墙面区域砂光,然后用高分子防水涂料进行表层处理。高分子防水涂料为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高分子防水涂料对空鼓修复处进行有效地保护,避免了雨水对外墙修补材料的不良影响,进一步保证了空鼓修复处的使用寿命。

利用本方法维修的外墙空鼓,材料粘结强度高,与基层具有很好的附着力,结构强度高,韧性好,有效的控制和覆盖空鼓。维修后的外墙空鼓处不易再次出现空鼓,有效保证了建筑外墙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