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墙砖。
背景技术:
砖是砌墙用的一种长方体石料,用泥巴烧制而成,多为红色,俗称“红砖”,也有青色“青砖”。中国标准粘土砖的尺寸为240×115×53mm,这一尺寸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砖的长宽高之比为4∶2∶1(包括10mm的灰缝宽度)。砖墙的厚度多以砖的倍数称呼,由于砖的长度为240mm,因此厚度为一砖的墙又称“二四”墙,厚度为一砖半的墙又称“三七”墙,厚度为半砖的墙又称“一二”墙。建筑用的人造小型块材,分烧结砖(主要指粘土砖)和非烧结砖(灰砂砖、粉煤灰砖等),俗称砖头。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重、围护或分隔空间。墙体按墙体受力情况和材料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按墙体构造方式分为实心墙,烧结空心砖墙,空斗墙,复合墙。目前建筑的墙体一般为实心砖或空心砖砌成的,或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墙主体的内、外墙面上用水泥砂浆粉刷,有的在外墙设置有墙体保温层。最后在保温层外刷涂涂料或者贴瓷砖进行装饰,高档的楼宇有采用外墙石材干挂饰面。这些墙体结构均占用较大空间,同时保温效果不理想,施工复杂且周期长,墙体受气候影响较大、成本较高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墙砖,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在砖体之间填充有隔热填充剂,起到隔热作用,而且砖体上设置有凹槽和凸条,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隔热降噪效果好,且施工简单,施工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建筑用墙砖,包括砖体A、砖体B,所述砖体A与砖体B的结构对称,所述砖体A与砖体B之间设置有隔音层,所述砖体A、砖体B上设置有凹槽,在砖体A、砖体B上与凹槽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与凹槽适配的凸条,所述砖体A、砖体B中部中空,所述砖体A、砖体B上设置有肋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砖体A、砖体B中部的中空填充有隔热填充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砖体A、砖体B的厚度为3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音层的厚度为40mm。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墙砖,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在砖体之间填充有隔热填充剂,起到隔热作用,而且砖体上设置有凹槽和凸条,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隔热降噪效果好,且施工简单,施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凹槽;2、砖体A;3、隔热填充剂;4、肋条;5、凸条;6、隔音层;7、砖体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一种建筑用墙砖,包括砖体A2、砖体B7,所述砖体A2与砖体B7的结构对称,所述砖体A2与砖体B7之间设置有隔音层6,所述砖体A2、砖体B7上设置有凹槽1,在砖体A2、砖体B7上与凹槽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与凹槽1适配的凸条5,所述砖体A2、砖体B7中部中空,所述砖体A2、砖体B7上设置有肋条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砖体A2、砖体B7中部的中空填充有隔热填充剂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砖体A2、砖体B7的厚度为3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隔音层6的厚度为4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墙砖,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在砖体之间填充有隔热填充剂,起到隔热作用,而且砖体上设置有凹槽和凸条,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隔热降噪效果好,且施工简单,施工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