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建筑用砌块。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工程材料多为粘土砖或者水泥空心砖,在砌筑墙体时,需要先在基础上砌筑一层水泥砂浆,然后一次一块地把砌块依次逐层的砌放在砂浆上,同时还要在每块砌块的端壁抹上砂浆以联结砌块,在砌放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层的水平,施工效率低,且施工质量不易保证,墙体承载力低,并且粘土砖的使用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不能满足现代建筑低碳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土木建筑用砌块。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土木建筑用砌块,包括砌块本体,所述砌块本体左侧设有一凹槽,凹槽呈“T”型结构设置,所述砌块本体右侧设有一与凹槽相匹配的凸块,凸块呈“T”型结构设置,所述凸块中间设有一插孔,该插孔呈垂直结构至上而下贯穿凸块。
作为优选,所述砌块本体中间设有一大型定位孔,大型定位孔为一大型盲孔,所述大型定位孔的底面上设有一小型定位孔,小型定位孔为一小型盲孔,所述大型定位孔为呈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小型定位孔呈圆柱形结构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砌块本体下端设有一与大型定位孔相匹配的大型定位块,该大型定位块下端设有一与小型定位孔相匹配的小型定位块。
作为优选,所述大型定位块与小型定位块均由保温材料制成,该保温材料为发泡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大型定位块与大型定位孔之间的相配连接,大大增加上下砌块之间的牢固性和加强了墙壁的保温性,通过凹槽和凸块之间的相配连接,大大增加了左右砌块之间的牢固性,也使砌块具有定位找正的功能,降低了对工人技术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拼接后的墙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土木建筑用砌块,包括砌块本体3,所述砌块本体3左侧设有一凹槽1,凹槽1呈“T”型结构设置,所述砌块本体3右侧设有一与凹槽1相匹配的凸块5,凸块5呈“T”型结构设置,所述凸块5中间设有一插孔6,该插孔6呈垂直结构至上而下贯穿凸块5。
本实施例中,所述砌块本体3中间设有一大型定位孔2,大型定位孔2为一大型盲孔,所述大型定位孔2的底面上设有一小型定位孔4,小型定位孔4为一小型盲孔,所述大型定位孔2为呈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小型定位孔4呈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砌块本体3下端设有一与大型定位孔2相匹配的大型定位块7,该大型定位块7下端设有一与小型定位孔4相匹配的小型定位块8;所述大型定位块7与小型定位块8均由保温材料制成,该保温材料为发泡混凝土。
工作原理:左右拼接时,将一块砌块右侧的凸块至上而下放入另一端砌块的凹槽内,上下拼接时,将一块砌块下端的大型定位块至上而下插入下端相对应的另一端砌块的大型定位孔内,大型定位块下端的小型定位块同样的插入小型定位孔内,再顺着凸块上的插孔至上而下插入一钢筋,将强上下砌块之间的连接。
本具体实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大型定位块与大型定位孔之间的相配连接,大大增加上下砌块之间的牢固性和加强了墙壁的保温性,通过凹槽和凸块之间的相配连接,大大增加了左右砌块之间的牢固性,也使砌块具有定位找正的功能,降低了对工人技术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