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钢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449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性钢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稳定性钢梁。



背景技术:

钢梁指的是用钢材制造的梁。厂房中的吊车梁和工作平台梁、多层建筑中的楼面梁、屋顶结构中的檩条等,都可以采用钢梁。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钢梁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就对钢梁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提出一种高稳定性钢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钢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性钢梁,包括“工”形本体,所述“工”形本体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加强筋,所述“工”形本体的内部均匀穿插有加强装置,所述“工”形本体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预应力装置,且“工”形本体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与预应力装置匹配的限位块;

所述加强装置包括FRP六棱壳、六角支架、腔体和发泡胶层,所述FRP六棱壳中插接有六角支架,且FRP六棱壳与六角支架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中填充有发泡胶层;

所述预应力装置包括壳体、单向补气阀、传动杆、密封塞、高压腔、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密封垫,所述壳体的内腔中依次设有单向补气阀、高压腔、密封塞和传动杆,且传动杆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传动杆延伸至壳体的外部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工”形本体的中部设有与预应力装置匹配的槽体。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数量至少为十二个,且均匀分布于“工”形本体的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强装置有效的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本实用新型可承受的最大承受力,通过预应力装置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向外的预应力,这种预应力就可以抵消一部分本实用新型外部的力,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形本体、11加强筋、12限位块、2加强装置、21 FRP六棱壳、22六角支架、23腔体、24发泡胶层、3预应力装置、31壳体、32单向补气阀、33传动杆、34密封塞、35高压腔、36第一支撑杆、37第二支撑杆和38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性钢梁,包括“工”形本体1,所述“工”形本体1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加强筋11,所述“工”形本体1的内部均匀穿插有加强装置2,通过加强装置2有效的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本实用新型可承受的最大承受力,所述“工”形本体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预应力装置3,且“工”形本体1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与预应力装置3匹配的限位块12,通过预应力装置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向外的预应力,这种预应力就可以抵消一部分本实用新型外部的力,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所述加强装置2包括FRP六棱壳21、六角支架22、腔体23和发泡胶层24,所述FRP六棱壳21中插接有六角支架22,且FRP六棱壳21与六角支架22之间形成腔体2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同时利用六边形具有的张性最大,进一步完善该结构,所述腔体23中填充有发泡胶层24;

所述预应力装置3包括壳体31、单向补气阀32、传动杆33、密封塞34、高压腔35、第一支撑杆36、第二支撑杆37和密封垫38,所述壳体31的内腔中依次设有单向补气阀32、高压腔35、密封塞34和传动杆33,且传动杆33延伸至壳体31的外部,所述传动杆33延伸至壳体31的外部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撑杆36和第二支撑杆37,所述壳体31的底部设有密封垫38,利用气体的压缩产生的力转化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使本实用新型更具有稳定性。

具体而言,所述“工”形本体1的中部设有与预应力装置3匹配的槽体,防止预应力装置3脱落。

具体而言,所述加强筋11的数量至少为十二个,且均匀分布于“工”形本体1的上表面,这样使本实用新型可以承受更大的来自于本实用新型上方的力。

使用时将预应力装置3压缩并在“工”形本体1的两侧展开,使本实用新型产生预应力,同时加强装置2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