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活动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活动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活动房,这些活动房组装简便,便于移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救灾等场合。但是目前的活动房功能单一,内部电能来源不方便,且顶层结构简单,不能承受很大的外力冲击或临时存放重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型活动房,以解决活动房内电能来源不方便,顶层不能承受很大的外力冲击或满足临时存放重物的需要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活动房,包括顶板、底板、左下侧板、左上侧板、右下侧板、右上侧板,所述左下侧板的顶端外侧与所述左上侧板的下端外侧通过第一合页相连,所述左下侧板的底端内侧与所述底板的左端通过第二合页相连,所述右下侧板的顶端外侧与所述右上侧板的底端外侧通过第四合页相连,所述右下侧板的底端内侧与所述底板的右端通过第五合页相连,所述左下侧板的顶端内侧安装有第一限位板并且其位于左上侧板的底端内侧,所述左下侧板的底端外侧安装有第二限位板并且其位于所述底板的左端,所述左上侧板的上端外侧安装有第三限位板并且其位于所述顶板的左端,所述右下侧板的顶端内侧安装有第四限位板并且其位于右上侧板的底端内侧,所述右下侧板的底端外侧安装有第五限位板并且其位于所述底板的右端,所述右上侧板的上 端外侧安装有第六限位板并且其位于所述顶板的右端,所述顶板由上顶板、下顶板构成,所述下顶板的左端内侧与所述左上侧板的顶端内侧安装有第三合页,所述下顶板的右端内侧与所述右上侧板的顶端内侧安装有第六合页,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之间填充缓冲材料,所述上顶板的上表面铺设有太阳能吸热板,所述太阳能吸热板连接光电转换装置,所述光电转换装置位于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构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呈三角形形状,顶角角度为110°-120°。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呈半圆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活动房,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活动房,能够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换成电能供活动房内部需要。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活动房,由上顶层、下顶层、缓冲材料组成的顶层结构能够承受很大的外力冲击,并且能够满足临时存放重物的需要。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活动房,顶层设置成三角形或圆形结构,能够使雨水快速滑下,不会在活动房顶层长时间停留,有利于保护顶层结构和材料,延长活动房的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2-太阳能吸热板,3-上顶板,4-下顶板,5-光电转换装置,6-左下侧板,7-左上侧板,8-右下侧板,9-右上侧板,10-第一合页,11-第二合页,12-第三合页,13-第四合页,14-第五合页,15-第六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活动房,包括顶板、底板1、左下侧板6、左上侧板7、右下侧板8、右上侧板9,左下侧板6的顶端外侧与左上侧板7的下端外侧通过第一合页10相连,左下侧板6的底端内侧与底板1的左端通过第二合页11相连,右下侧板8的顶端外侧与右上侧板9的底端外侧通过第四合页13相连,右下侧板8的底端内侧与底板1的右端通过第五合页14相连,左下侧板6的顶端内侧安装有第一限位板并且其位于左上侧板7的底端内侧,左下侧板6的底端外侧安装有第二限位板并且其位于底板1的左端,左上侧板7的上端外侧安装有第三限位板并且其位于顶板的左端,右下侧板8的顶端内侧安装有第四限位板并且其位于右上侧板9的底端内侧,右下侧板8的底端外侧安装有第五限位板并且其位于底板1的右端,右上侧板9的上端外侧安装有第六限位板并且其位于顶板的右端,顶板由上顶板3、下顶板4构成,下顶板4的左端内侧与左上侧板7的顶端内侧安装有第三合页12,下顶板4的右端内侧与右上侧板9的顶端内侧安装有第六合页15,上顶板3和下顶板4之间填充缓冲材料,上顶板3的上表面铺设有太阳能吸热板2,太阳能吸热板2连接光电转换装置5,光电转换装置5位于上顶板3和下顶板4构成的空间内。顶板1呈三角形形状,顶角角度为110°-120°。顶板 1的结构也可以呈半圆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