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阳光房,具体是阳光房移动板块及其上轨型材。
背景技术:
阳光房通常是玻璃板与金属框架搭建的室外建筑,框架内安装固定玻璃板作为阳光房墙体或房顶,框架内安装可移动的玻璃板或木板作为阳光房的移动门或移动窗,以达到享受阳光、亲近自然的目的。现有阳光房由于其移动板块与框架活动连接,存在缝隙,一旦下雨,雨水会沿移动板块与框架之间的缝隙流入阳光房内,造成阳光房内浸水,因此有必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阳光房移动板块上轨型材,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的特点;又提出由该上轨型材组装的阳光房移动板块的安装结构,具有安装快速简单的特点,能解决现有阳光房的移动板块与金属框架之间的缝隙渗水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阳光房移动板块上轨型材,其包括有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
所述第一型材为截面成E字形的长条形板,其具有第一竖板部和由上至下依次垂直连接于第一竖板部上的上横板部、中横板部、下横板部,第一竖板部上位于中横板部的上方具有第一安装孔,下横板部的末端具有下横板上折边,下横板部上靠近下横板上折边具有第一穿孔,中横板部、第一竖板部和下横板部之间围成上轨槽,并使第一型材远离第一竖板部端的下部具有连接穿口。
所述第二型材具有连接板部和依次垂直连接的L形长边部、第二竖板部和L形短边部,使第二型材内具有上宽下窄的接水槽,所述连接板部设于接水槽外,连接板部上具有连接板穿孔,连接板部的端部与第二竖板部的外壁垂直连接,使连接板部、第二竖板部和L形短边部之间具有连接槽。
第一型材的下横板部插于第二型材的连接槽内至下横板部的下横板上折边抵接于第二竖板部的外壁,螺栓可穿过连接板部的连接板穿孔和下横板部的第一穿孔将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中横板部的末端具有中横板下折边。
进一步,所述上横板部的末端具有上横板下折边,起到加强上横板部强度的作用。
阳光房移动板块的安装结构,其包括有上轨、下轨、移动内板和移动外板;所述上轨固定于阳光房墙体上,下轨固定于地面上并与上轨平行,移动内板和移动外板为倒L形板结构,移动内板和移动外板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上轨和下轨上。
所述上轨由上述上轨型材剪切而成,所述上轨包括有3块第一型材和1块第二型材,3块第一型材沿阳光房墙体由上至下依次平行靠紧布置,即第一型材的第一竖板部通过螺钉、第一安装孔与阳光房墙体连接,第二型材连接于最下方的第一型材上,上方2块第一型材的上轨槽由上至下依次构成上轨的第一上轨槽和第二上轨槽,第一上轨槽和第二上轨槽内活动设有至少2个滚轮,滚轮轴穿出第一型材的连接穿口;
所述下轨由2块凹形板平行靠紧构成、具有第一下轨槽和第二下轨槽;
第一上轨槽与第一下轨槽构成外板移动槽,移动外板的上端连接于第一上轨槽的滚轮轴上,移动外板的下端通过底滚轮活动连接于第一下轨槽内,使移动外板沿外板移动槽移动;
第二上轨槽与第二下轨槽构成内板移动槽,移动内板的上端连接于第二上轨槽的滚轮轴上,移动内板的下端通过底滚轮活动连接于第二下轨槽内,使移动内板沿内板移动槽移动。
进一步,上轨的第二型材的接水槽的两端分别接通有排水管,排水管的底端接通排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本实用新型的上轨型材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的特点;由其组装的阳光房移动板块具有安装快速简单的特点,能有效避免雨水沿移动板块与框架之间的缝隙渗入阳光房内,避免雨水渗入腐蚀阳光房内物品,提高阳光房使用的舒适度、安全性及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轨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轨型材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阳光房移动板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上轨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阳光房的移动内板打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和图2,阳光房移动板块上轨型材,其包括有第一型材1和第二型材2。
所述第一型材1为截面成E字形的长条形板,其具有第一竖板部10和由上至下依次垂直连接于第一竖板部10上的上横板部11、中横板部12、下横板部13。上横板部11的末端具有上横板下折边110,起到加强上横板部11强度的作用;中横板部12的末端具有中横板下折边120,第一竖板部10上位于中横板部12的上方具有第一安装孔100,下横板部13的末端具有下横板上折边130,下横板部13上靠近下横板上折边130具有第一穿孔131,中横板部12、第一竖板部10和下横板部13之间围成上轨槽14,并使第一型材1远离第一竖板部10端的下部具有连接穿口15。
所述第二型材2具有连接板部20和依次垂直连接的L形长边部21、第二竖板部22和L形短边部23,使第二型材2内具有上宽下窄的接水槽24,所述连接板部20设于接水槽24外,连接板部20上具有连接板穿孔200,连接板部20的端部与第二竖板部22的外壁垂直连接,使连接板部20、第二竖板部22和L形短边部23之间具有连接槽25。
第一型材1的下横板部13插于第二型材2的连接槽25内至下横板部13的下横板上折边130抵接于第二竖板部22的外壁,螺栓3可穿过连接板部20的连接板穿孔200和下横板部13的第一穿孔131将第一型材1与第二型材2固定连接。
实施例2
参考图3至图5,阳光房移动板块的安装结构,其包括有上轨、下轨、移动内板4和移动外板5。
具体参考图4,上轨固定于阳光房墙体6上,上轨由实施例1的上轨型材剪切而成,所述上轨包括有3块第一型材1和1块第二型材2,3块第一型材1沿阳光房墙体6由上至下依次平行靠紧布置,即第一型材1的第一竖板部10通过螺钉60、第一安装孔100与阳光房墙体6连接,第二型材2连接于最下方的第一型材1上,上方2块第一型材1的上轨槽14由上至下依次构成上轨的第一上轨槽141和第二上轨槽142,第一上轨槽141和第二上轨槽142内活动设有2个滚轮7,滚轮轴70穿出第一型材1的连接穿口15。
具体参考图3和图5,上轨的第二型材2的接水槽24的两端分别接通有排水管62,排水管62的底端接通排水系统(图中未示)。
下轨固定于地面61上并与上轨平行,下轨由2块凹形板8平行靠紧构成、具有第一下轨槽81和第二下轨槽82。
第一上轨槽141与第一下轨槽81构成外板移动槽,移动外板5为倒L形板结构,移动外板5的上端连接于第一上轨槽141的滚轮轴70上,移动外板5的下端通过底滚轮50活动连接于第一下轨槽81内,使移动外板5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上轨和下轨上、并沿外板移动槽移动。
第二上轨槽142与第二下轨槽82构成内板移动槽,移动内板4为倒L形板结构,移动内板4的上端连接于第二上轨槽142的滚轮轴70上,移动内板4的下端通过底滚轮40活动连接于第二下轨槽82内,使移动内板4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上轨和下轨上、并沿内板移动槽移动。
具体参考图4,上方2块第一型材1的中横板下折边120和下横板上折边130起到了将滚轮7定位于各上轨槽内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上轨的第二型材2起到阻挡雨水进入阳光房的作用,参考图3和图4,下雨时,雨水沿移动内板4及移动外板5与上轨的缝隙下落后,会落入第二型材2的接水槽24内,而不会继续落入阳光房内部,接水槽24内的雨水由接水槽24两端→排水管62排入排水系统,有效避免了雨水沿移动板块与框架之间的缝隙渗入阳光房内,提高了阳光房使用的舒适度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