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木结构被动墙板。
背景技术:
轻型木结构是现有房屋结构中最经久耐用的结构之一,轻型木结构抗沉降、抗干、抗老化,具有显著的稳定性;轻型木结构房屋因其自身质量轻,所以地震时吸收地震力少,在地震时的稳定性已经得到反复验证,即使强烈的地震使整个建筑物脱离其基础,而其结构却完整无损;轻型木结构因其材料和结构的特点,使得平面布置更加灵活,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轻型木结构的保温节能性能优于其他任何材料建成的结构形式;木材本身就是出色的绝热体,在同样厚度的条件下,木材的隔热值比标准的混凝土高16倍,比钢材高400倍,比铝材高1600倍;所以,轻型木结构住房的取暖费用比较低,冬暖夏凉防火性能主要取决于房屋中用于构成屋顶、墙壁和地板各部分的整体材料;轻型木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加上防火石膏墙板,很容易达到与砖石结构建筑相同的防火性能;例如:在日本对一幢木结构房屋进行了一次火灾试验,试验中模拟发生地震,摇晃房屋,然后用火将其点燃,这时,该房屋表现出了极为出色的性能,展示了轻型木结构建筑的超级性能水平。即使是建造经济型木结构房屋,其抗火灾能力也不低于两个小时。
现有的粘土砖生产对环境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其燃烧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并且产生的废气造成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和酸雨现象;另外,现有的技术工艺复杂、装配速度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且经济效果 、保温效果达不到理想值,所以有必要结合现有的轻型木结构的优点来改变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木结构被动墙板,以此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艺复杂、装配速度慢、环境污染、经济效果、保温效果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模块化木结构被动墙板,包括纵向维护承重木板、横向连接承重木板、下层顶梁木板、上层顶梁木板、底梁木板、木龙骨、顺水板、保温层、防水透气膜、防水透气膜卷、通风防潮口、防水透气膜接口和隔声层;所述模块化木结构被动墙板的下端设置有底梁木板,上端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下层顶梁木板、上层顶梁木板,所述模块化木结构被动墙板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横向连接承重木板;所述模块化木结构被动墙板的中间设置有若干个纵向维护承重木板;当模块化木结构被动墙板作为外墙时,若干个纵向维护承重木板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当模块化木结构被动墙板作为内墙时,若干个纵向维护承重木板之间设置有隔声层;在室内一侧,所述纵向维护承重木板的外侧设置有木龙骨, 在室外一侧,所述纵向维护承重木板的外侧设置有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顺水板,若干个顺水板优先采用均匀设置, 所述横向连接承重木板和顺水板之间设置有防水透气膜卷;所述每两个顺水板之间设置有一个通风防潮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连接承重木板、下层顶梁木板、上层顶梁木板、底梁木板均优先采用相同的厚度和宽度,厚度优先采用38mm,宽度优先采用235mm,所述纵向维护承重木板的厚度设置为38mm,宽度设置为286m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木龙骨优先采用均匀布置,且木龙骨与所述纵向维护承重木板采用钉连接的方式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顺水板与横向连接承重木板之间距离设置在100 mm ~150mm之间;所述横向连接承重木板横向伸出纵向维护承重木板10 mm ~38mm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层顶梁木板、底梁木板、纵向维护承重木板、横向连接承重木板之间均用钉连接的方式固定,钉分别由下层顶梁木板的顶部和底梁木板的底部钉射到纵向维护承重木板和横向连接承重木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纵向维护承重木板和横向连接承重木板之间采用钉连接的方式固定,且钉由横向连接承重木板钉射到纵向维护承重木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顺水板为半圆形且与下层顶梁木板、上层顶梁木板、底梁木板的外边缘圆弧过渡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在室外一侧,下层顶梁木板、上层顶梁木板、底梁木板均 优先设置有通风防潮口。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通风防潮口,可以及时进行通风;设置有防水透气膜卷能够有效的进行防潮。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保温层能够有效抵御寒冷。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安装操作显著简化,装配速度快;2、本实用新型采用大部品总成装配,工业化程度更高、经济效果好;3、本实用新型采用系列构造,使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4、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附图序号说明: 1纵向维护承重木板;2横向连接承重木板;3下层顶梁木板;4上层顶梁木板;5底梁木板;6木龙骨;7顺水板;8保温层;9防水透气膜;10防水透气膜卷;11通风防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结合图1、图2:一种模块化木结构被动墙板,包括纵向维护承重木板1、横向连接承重木板2、下层顶梁木板3、上层顶梁木板4、底梁木板5、木龙骨6、顺水板7、保温层8、防水透气膜9、防水透气膜卷10、通风防潮口11、防水透气膜接口12和隔声层13 ;所述模块化木结构被动墙板的下端设置有底梁木板5,上端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下层顶梁木板3、上层顶梁木板4,所述模块化木结构被动墙板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横向连接承重木板2;所述模块化木结构被动墙板的中间设置有若干个纵向维护承重木板1;当模块化木结构被动墙板作为外墙时,若干个纵向维护承重木板1之间设置有保温层8,当模块化木结构被动墙板作为内墙时,若干个纵向维护承重木板1之间设置有隔声层13;在室内一侧,所述纵向维护承重木板1的外侧设置有木龙骨6, 在室外一侧,所述纵向维护承重木板1的外侧设置有防水透气膜9,所述防水透气膜9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顺水板7,若干个顺水板7优先采用均匀设置,所述横向连接承重木板2和顺水板7之间设置有防水透气膜卷10;所述每两个顺水板7之间设置有一个通风防潮口11 。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连接承重木板2、下层顶梁木板3、上层顶梁木板4、底梁木板5均优先采用相同的厚度和宽度,厚度优先采用38mm,宽度优先采用235mm,所述纵向维护承重木板1的厚度设置为38mm,宽度设置为286m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木龙骨6优先采用均匀布置,且木龙骨6与所述纵向维护承重木板1采用钉连接的方式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顺水板7与横向连接承重木板2之间距离设置在100 mm ~150mm之间;所述横向连接承重木板2横向伸出1纵向维护承重木板10 mm ~38mm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层顶梁木板3、底梁木板5、纵向维护承重木板1、横向连接承重木板2之间均用钉连接的方式固定,钉分别由下层顶梁木板3的顶部和底梁木板5的底部钉射到纵向维护承重木板1和横向连接承重木板2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纵向维护承重木板1和横向连接承重木板2之间采用钉连接的方式固定,且钉由横向连接承重木板2钉射到纵向维护承重木板1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顺水板7为半圆形且与下层顶梁木板3、上层顶梁木板4、底梁木板5的外边缘圆弧过渡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在室外一侧,下层顶梁木板3、上层顶梁木板4、底梁木板5均 优先设置有通风防潮口11。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通风防潮口11,可以及时进行通风; 设置有防水透气膜卷10能够有效的进行防潮。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保温层8能够有效抵御寒冷。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安装操作显著简化,装配速度快 。
本实用新型采用大部品总成装配,工业化程度更高、经济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系列构造,使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 。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可延伸至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能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