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9813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行业中,外墙板采用预制的方式进行工厂化生产,然后现场组装,因而能实现标准化,且质量可控,高效快捷。但是,预制外墙板的现场装配过程中,要对其拼接处进行防水处理,避免雨水沿外墙板的拼接缝渗入室内,同时如果渗水现象严重,将致使连接部位疏松,长期使用导致预制外墙的有效承受荷载能力下降,带来了重大的工程隐患。传统的外挂墙板的防水通常是在接缝处打防水胶,不仅施工的工作量大,而且防水胶随着时间的长久会出现老化,最后导致漏水现象的发生,影响装配式建筑的防水性能和建筑质量。

目前,外墙板防水方式通常采用企口防水,即在墙板的连接处造型有内侧高、外侧低的高差防水企口,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现行的外墙板应用技术规程中即采用此方式进行防水;现有技术中,专利205116466U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干挂节点的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中主要也是在下预制干挂外墙板上端和上预制干挂外墙板下端的连接处造型有内侧高、外侧低的高差防水企口进行防水处理。但是,在外墙板上设置防水企口后,一方面不利于外墙内隔板的运输,且在运输或施工的过程中极易造成防水企口的破坏,且该方式并不适合外墙保温板以及装饰面板的装配,对于外墙板保温板而言,在对接的过程中极易磕坏保温层作为企口榫头的部分,从而影响防水效果,对于装饰面板而言,由于开设有榫槽,装饰面板的端部的装饰面层割裂开来,运输和对接过程中极易磕坏,修补困难,严重影响美观。

综上所述,亟需开发一种简单易行,通用性强,防水效果好的外墙板防水节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易行,通用性强,防水效果好的外墙板防水节点。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包括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所述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设有防水件,所述防水件包裹部分或全部弹性体,所述上外墙板底端设有槽口,所述防水件和/或弹性体的一侧锚固在所述下外墙板中,另一侧向所述槽口中延伸。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述所的防水件和/或弹性体的一侧锚固在所述下外墙板中,包括了三种并列的技术方案,分别是防水件的一侧锚固在所述下外墙板中、弹性体的一侧锚固在所述下外墙板中以及防水件的一侧和弹性体的一侧均锚固在所述下外墙板中。在墙板的预制过程中,按照上述的三种方式将所述防水件和/或弹性体的一侧预埋在下外墙板的顶部,其预埋的位置与上外墙板的槽口位置相对应,施工过程中,随着上外墙板的落位,包裹弹性体的防水件伸入所述槽口中,上外墙板拼装完成后,此时的包裹弹性体的防水件起到了类似于防水企口的榫头的作用,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同时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建筑质量。包裹弹性体的防水件本具有一定柔性性,这样外墙板运输和对接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碰撞而损坏,同时也不会损坏构件,即不会对保温层和装饰面层造成损坏,且由于包裹了弹性体,因撞击变形后具有恢复原有形状的能力,防止吊装过程防水件碰撞变形而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所述槽口可以是在上外墙板预制的过程中预留,也可以是安装过程中开设,针对保温外墙板,所述槽口优选设置在保温层,这样装配过程中仅需将上外墙板底部的保温层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简化施工程序,同时降低施工难度。装配完成后,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在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的连接处的内、外侧分别采用和防水胶或密封条进行封堵。上述防水方式既可以适用于框架体系也可适用于剪力墙体系。

进一步,所述弹性体为橡胶。橡胶抗变形能力强,且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抗老化能力。

进一步,所述防水件为不锈钢板。不锈钢板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且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即耐久性好,同时具有一定刚度,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对弹性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所述防水件的一侧锚固在所述下外墙板中,所述防水件呈U型, 所述防水件的两侧边插入所述下外墙板中。如此设置,有利于不锈钢板的固定,同时对弹性体包裹的更好,即对弹性体保护效果更佳。

进一步,所述防水件锚固在下墙板的部位设有孔或缺口。如此设置,在防水件预埋的过程中,混凝土能够穿过防水件,一方面避免墙板预制过程中在防水件两侧形成空隙,从而导致墙板强度的降低,另一方面可有效增加防水件在下外墙板中的锚固力。

进一步,所述防水件为铝箔或锡箔。铝箔或锡箔价钱便宜,用铝箔或锡箔可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进一步,所述防水件将所述弹性体露出所述下外墙板的部位包裹。

进一步,所述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和结构层,所述槽口设置在保温层,所述槽口内设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一侧锚固在上外墙板结构层内,另一侧延伸至所述防水件的外侧。应当理解,所述的防水件的外侧与外墙板的外侧一致,即靠近室外的一侧。对于保温外墙板而言,尤其是保温装饰外墙板,防水件一般是设置在保温层的内侧,这样雨水可能沿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的拼接缝进入下外墙板的保温层,然后沿保温层向下流动,直至流至上述节点的下方节点,然后绕过防水件进入室内。而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可将保温层中的雨水引导至防水件的外侧,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所述导水板由结构层朝所述外墙板外侧向下倾斜。如此设置,有利于将雨水引导至防水件外侧,防止雨水沿导水板向室内渗透。

进一步,所述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和结构层,所述上外墙板保温层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件的外侧。如此设置,当有雨水沿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的拼接缝进入下外墙板的保温层,然后沿保温层向下流动,直至流至上述节点的下方节点,由于上外墙板保温层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件的外侧,这样雨水不会绕过防水件进入室内,从而杜绝雨水沿保温层向下流至下方节点绕过防水件进入室内的可能,进一步提高外墙板防水的效果。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避免雨水到达保温层底部后沿结构层向室内渗透,可优选在在结构层底部开设滴水槽,当然,所述滴水槽在结构层上的位置须位于所述防水件的外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 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防水节点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所涉及的防水件包裹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所涉及的防水件包裹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所涉及的防水件包裹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和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防水节点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所涉及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局部放大图。

图中:

1上外墙板 2下外墙板 3弹性体 4槽口

5防水胶 6密封条 7防水件 18导水板

19滴水槽 20保温层 21结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3,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包括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所述上外墙板1与下外墙板2之间设有防水件7,所述防水件7包裹部分或全部弹性体3,所述上外墙板1底端设有槽口4,所述防水件7和/或弹性体3的一侧锚固在所述下外墙板2中,另一侧向所述槽口4中延伸。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述所的防水件7和/或弹性体3的一侧锚固在所述下外墙板2中,包括了三种并列的技术方案,如图4~6,分别是防水件7的一侧锚固在所述下外墙板2中、弹性体3的一侧锚固在所述下外墙板2中以及防水件7的一侧和弹性体3的一侧均锚固在所述下外墙板2中。在墙板的预制过程中,按照上述的三种方式将所述防水件7和/或弹性体3的一侧预埋在下外墙板2的顶部,其预埋的位置与上外墙板1的槽口4位置相对应,施工过程中,随着上外墙板1的落位,包裹弹性体3的防水件7伸入所述槽口4中,上外墙板1拼装完成后,此时的包裹弹性体3的防水件7起到了类似于防水企口的榫头的作用,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同时提高了装 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建筑质量。包裹弹性体3的防水件7本具有一定柔性,这样外墙板运输和对接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碰撞而损坏,同时也不会损坏构件,即不会对保温层20和装饰面层造成损坏,且由于包裹了弹性体3,因撞击变形后具有恢复原有形状的能力,防止吊装过程防水件7碰撞变形而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所述槽口4可以是在上外墙板1预制的过程中预留,也可以是安装过程中开设,针对保温外墙板,所述槽口4优选设置在保温层20,这样装配过程中仅需将上外墙板1底部的保温层20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4,简化施工程序,同时降低施工难度。装配完成后,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在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的连接处的内、外侧分别采用和防水胶5或密封条6进行封堵。上述防水方式既可以如图1所示适用于框架体系,也可如图2所示适用于剪力墙体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3为橡胶。橡胶抗变形能力强,且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抗老化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件7为不锈钢板。不锈钢板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且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即耐久性好,同时具有一定刚度,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对弹性体3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防水件7的一侧锚固在所述下外墙板2中,所述防水件7呈U型,所述防水件7的两侧边插入所述下外墙板2中。如此设置,有利于不锈钢板的固定,同时对弹性体3包裹的更好,即对弹性体3保护效果更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件7锚固在下墙板的部位设有孔或缺口。如此设置,在防水件7预埋的过程中,混凝土能够穿过防水件7,一方面避免墙板预制过程中在防水件7两侧形成空隙,从而导致墙板强度的降低,另一方面可有效增加防水件7在下外墙板2中的锚固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件7为铝箔或锡箔。铝箔或锡箔价钱便宜,用铝箔或锡箔可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述防水件7将所述弹性体3露出所述下外墙板2的部位包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述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20和结构层21,所述槽口4设置在保温层20,所述槽口4内设有导水板18,所述导水板18一侧锚固在上外墙板1结构层21内,另一侧延 伸至所述防水件7的外侧。应当理解,所述的防水件7的外侧与外墙板的外侧一致,即靠近室外的一侧。对于保温外墙板而言,尤其是保温装饰外墙板,防水件7一般是设置在保温层20的内侧,这样雨水可能沿上外墙板1与下外墙板2之间的拼接缝进入下外墙板2的保温层20,然后沿保温层20向下流动,直至流至上述节点的下方节点,然后绕过防水件7进入室内。而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可将保温层20中的雨水引导至防水件7的外侧,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板18由结构层21朝所述外墙板外侧向下倾斜。如此设置,有利于将雨水引导至防水件7外侧,防止雨水沿导水板18向室内渗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和与9,所述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20和结构层21,所述上外墙板1保温层20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件7的外侧。如此设置,当有雨水沿上外墙板1与下外墙板2之间的拼接缝进入下外墙板2的保温层20,然后沿保温层20向下流动,直至流至上述节点的下方节点,由于上外墙板1保温层20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件7的外侧,这样雨水不会绕过防水件7进入室内,从而杜绝雨水沿保温层20向下流至下方节点绕过防水件7进入室内的可能,进一步提高外墙板防水的效果。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避免雨水到达保温层20底部后沿结构层21向室内渗透,可优选在在结构层21底部开设滴水槽19,当然,所述滴水槽19在结构层21上的位置须位于所述防水件7的外侧。保温层20的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件7的外侧,实现方式可以是将保温层20整体做薄,另外可以仅仅是保温层20底部做薄,此时,结构层21底部相应变厚,当然也可将防水件7设置在保温层20的内侧,但这样不便于防水件7的设置以及槽口4的开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