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墙抹灰用紧固钉。
背景技术:
内墙抹灰的常规的施工方法是先对混凝土墙体的对拉螺栓孔进行封堵,然后在墙面不同材质的交界位置放置钢丝网片。这样做,一是因为不同材质的膨胀系数不同,温度变化时它们的热胀冷缩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在两种材料的结合处易产生裂缝,在抹灰时铺上一层钢丝网,能起到抗裂作用。另外,加气块本身不容易挂灰,粘接不牢,放置钢丝网可以提高其附着力。
常规的固定钢丝网片的方法是在不同材质的位置粘贴磁贴,或者是打入水泥钉进行固定。但是,采用磁贴进行固定时,往往由于后期粘结力不足导致钢丝网片脱落;用水泥钉施工时,往往由于混凝土墙体强度过高,使水泥钉不易打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紧固不同材质交界处钢丝网片的内墙抹灰用紧固钉,可提高钢丝网片的拉结力且便于施工。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墙抹灰用紧固钉,由钉体和套体组成,所述钉体包括钉帽、钉身和钉头,所述钉帽上设置有内陷的十字槽;所述钉身包括连接钉帽的第一圆柱体、连接第一圆柱体的圆锥体和连接该圆锥体的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一、第二圆柱体的直径分别与所述圆锥体较大一端和较小一端的直径相同;所述钉头为带有外螺纹的圆柱体;所述套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帽部、圆筒部和爪部,所述帽部上设置有内陷的十字槽;所述圆筒部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钉头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爪部由至少3个截面为圆弧形的爪构成,各爪之间形成间隙且各爪的外表面所在的圆的外径与所述圆筒部的外径相同。使用时,所述钉体伸入所述套体内,钉体的钉帽旋入套体的圆筒部内。
优选的是,在所述钉体的钉帽上形成有向墙体内注胶用的注胶孔。在所述套体的帽部上也形成有向墙体内注胶用的注胶孔。所述钉体的第一圆柱体和所述套体的圆筒部的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内墙抹灰用紧固钉利用原有混凝土施工时预留的对拉螺栓孔进行构件安装并完成对钢丝网片的固定,提高了悬挂钢丝网片的拉结力和墙体的抹灰质量,减少了对拉螺栓孔的封堵数量且便于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钉体的钉帽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紧固钉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0、钉体 11、钉帽 12、钉身 12a、第一圆柱体圆锥体
12b、圆锥体 12c、第二圆柱体 13、钉头 14、钉帽上的十字槽
15、钉帽上的注胶孔 20、套体 21、帽部 22、圆筒部
23、爪部 24、帽体上的十字槽 25、帽体上的注胶孔 26、内螺纹
30、抹灰层 31、钢丝网片 32、对拉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墙抹灰紧固钉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内墙抹灰用紧固钉由钉体10和套体20组成。钉体10包括钉帽11、钉身12和钉头13,在钉帽11上设置有内陷的十字槽14。所述钉身12包括连接钉帽11的第一圆柱体12a、连接第一圆柱体12a的圆锥体12b和连接圆锥体12b的第二圆柱体12c,第一、第二圆柱体12a、12c的直径分别与圆锥体12b较大一端和较小一端的直径相同。所述钉头13为带有外螺纹的圆柱体。优选的是,在钉帽11上形成有向墙体内注胶用的注胶孔15。
所述套体20包括依次连接的帽部21、圆筒部22和爪部23。所述帽部21上设置有内陷的十字槽(图中未示)。所述圆筒部22的内壁上形成有与钉头13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25。所述爪部23由至少3个截面为圆弧形的爪构成,一般为3个或4个。在各爪之间形成间隙且各爪的外表面所在的圆的外径与所述圆筒部22的外径相同。使用时,将钉体10伸入套体20内,并使钉体的钉帽11旋入套体的圆筒部22内。优选的是,在套体20的帽部21上也形成有向墙体内注胶用的注胶孔24。
另外,钉体的第一圆柱体12a和套体的圆筒部22的直径一般相同。
用本实用新型的紧固钉固定钢丝网片的方法如下:
在安装钢丝网片31前,先使钢丝网片31的孔洞对准对拉螺栓孔32的位置,分别由两个人站在墙体的两侧,在墙体的一侧先放入套体20,并用十字螺丝刀顶住套体20的十字槽;在墙体的另一侧,使钢丝网片31的孔洞对准对拉螺栓孔32的位置,然后放置钉体10,当钉体10不再进入时,用十字螺丝刀旋转钉体10,在不断旋入的过程中,钉体10的圆锥体12b使套体的爪部不断扩张,直到两个构件的帽部/钉帽分别紧贴两侧的墙面为止。然后,通过两构件的注胶孔处向墙内注胶,保证内部的密实性,进一步提高了内部的拉结力,从而将钢丝网片牢牢固定。之后,即可进行抹灰层30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