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柱子钢筋混凝土的浇注,具体是一种柱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控制装置,适用于不高于4米的混凝土柱子的施工。
背景技术:
混凝土保护层是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最外层钢筋(箍筋、构造筋、分布钢筋等)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较难控制,目前虽然有较多的施工方法和装置,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目前常用的塑料垫块容易变形;施工不方便、增加施工成本,复杂的结构影响混凝土振捣密实;塑料钢筋保护层支架,易因混凝土下坠时的冲击而掉落,影响保护层厚度,工人操作麻烦且不具有循环再利用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柱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控制装置,该装置能有效控制柱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且结构简单,容易拆装,便于携带,方便操作,可多次循环利用,能降低工人施工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柱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控制装置,包括由方管制成的主杆件,和与主杆件适配连接的加长杆,所述主杆件的上端设有提手,在主杆件靠近提手的下部间距焊接有L型卡槽,L型卡槽的长度和深度与柱子钢筋和模板相适配。
所述方管的横截面的宽度与柱子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匹配。
所述主杆件下端的两侧边对称开有通孔。
所述加长杆由小于主杆件一个型号的方管制成,在加长杆上部的两侧边对称间隔开有多组通孔,主杆件与加长杆的通孔重合,通过穿过重合通孔的螺栓将主杆件与加长杆连接为一体,通过加长杆的多组通孔,调节主杆件与加长杆的总长度,使其总长度与柱子的高度相适应。
应用本实用新型柱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控制装置,在施工前先在主杆件与加长杆的表面涂刷润滑油,再将加长杆与主杆件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并使其总长度与柱子的高度相适应。在支设模板前,将该装置挂于柱子钢筋的四边,完成支设模板后将该装置旋转180°,使其L型卡槽卡于模板上。当混凝土浇捣至柱子中部时,手拉提手将装置抽出至混凝土面,继续浇捣混凝土,完成浇捣后再将其完全抽出。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结构简单,容易拆装,便于携带,方便操作,可多次循环利用,能有效控制柱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能降低工人施工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杆件的立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长杆的立面图;
图3是应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支模过程中的平面图;
图4是应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施工平面图;
图5是应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施工示意图。
图中:1.主杆件1-1.提手 1-2.卡槽 1-3.主杆件通孔 2.加长杆 2-1.加长杆通孔 3.柱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控制装置 4.模板 5.柱子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一种柱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控制装置,包括由方管制成的主杆件1,和与主杆件1适配连接的加长杆2,所述主杆件1的上端设有提手1-1,在主杆件1靠近提手1-1下部间距10公分处焊接有L型卡槽1-2,L型卡槽1-2的长度和深度与柱子钢筋5和模板4相适配。
所述提手1-1、卡槽1-2、主杆件1、加长杆2均由方管组成,方管的横截面的宽度与柱子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匹配。
所述主杆件1下端的两侧边对称开有主杆件通孔1-3。
参照图2,所述加长杆2由小于主杆件1一个型号的方管制成,在加长杆2上部的两侧边对称间隔开有多组通孔2-1,主杆件1的通孔1-3与加长杆2的通孔2-1重合,通过穿过重合通孔的螺栓将主杆件1与加长杆2连接为一体,通过加长杆2的多组通孔2-1,调节主杆件1与加长杆2的总长度,使其总长度与柱子的高度相适应。
参照图3-5,应用本实用新型柱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控制装置3,在施工前先在主杆件1与加长杆2的表面涂刷润滑油,再将加长杆2与主杆件1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并使其总长度与柱子的高度相适应。在支设模板4前,将该装置3挂于柱子钢筋5的四边,完成支设模板4后将该装置3旋转180°,使其L型卡槽1-2卡于模板4上。当混凝土浇捣至柱子中部时,手拉提手1-1将装置抽出至混凝土面,继续浇捣混凝土,完成浇捣后再将其完全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