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用锚固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4256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用锚固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实用锚固板。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里,钢筋锚固是各类混凝土结构工程都要用到的基本技术,钢筋需要锚固才能发挥其强度性能。一般建筑结构设计中是在钢筋末端直接设置弯钩,通过在末端弯起钢筋来增大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其抗拉拔能力,以防钢筋被拉出。钢筋锚固使用锚固板连接,锚固板板上加工有螺纹,通过螺纹与钢筋连接,但现有技术中的锚固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滑脱且安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实用锚固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锚固板使用不方便、安全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实用锚固板,包括

设置有连接孔的本体,所述连接孔上设置有螺纹,所述本体包括一体依次设置的头部、过渡部和肩部,所述头部和所述肩部截面均为多边形。

进一步,所述头部和所述肩部截面均为正十二边形。

进一步,还包括一端设置有对丝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对丝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相应的螺纹,且与所述套筒为一体设置。

进一步,所述头部半径为所述肩部半径的0.5-0.7倍。

进一步,所述过渡部为圆弧斜面或直斜面。

进一步,所述连接孔上的螺纹为锥螺纹。

进一步,所述本体为碳钢本体,且表面为磨砂面,所述套筒为钢质套筒。

进一步,所述本体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同向的凹槽。

进一步,所述凹槽分布在所述头部或所述肩部的每边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为:

使用时,将钢筋设置有螺纹的端部旋入锚固板中,至无法旋入为止;或将钢筋插入套筒内进行压接,压接后,将套筒另一端的对丝旋入锚固板内,完成钢筋的锚固工作。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的本体截面为多边形,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将钢筋与锚固板的连接操作,相比圆柱形的本体,增加本实用的实用性,具备标准化生产、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

2、正十二边形的截面可以既方便操作人员操作,还能使本体更接近圆柱形,增加产品的美观程度和使用便利度;当钢筋表面无螺纹时,可以通过套筒锚固钢筋,一体设置的套筒和对丝,可以增加套筒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锚固强度。

3、头部半径为肩部半径的0.5-0.7倍,经过大量的试验证明,这样比例的设置方式,可以增加操作人员进行锚固操作的使用舒适度;过渡部为圆弧面或直斜面,可以方便本体的加工,节约生产成本。

4、连接孔上的螺纹为锥螺纹,可以同时承受轴向力与水平力,具备密封性、自锁性好的优点;磨砂面的本体,可以增加操作人员与锚固板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锚固板滑脱造成的危险源,增加本实用的安全性。

5、本体的凹槽既可以用来与相邻锚固板的连接,从而增加整体钢筋锚固的锚固强度,增加建筑体的稳定性;还可以增强混凝土浇筑后,锚固板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建筑体稳定性。

凹槽设置在头部或肩部的每边中心处,可以既不影响锚固板本体的结构强度,还可以具有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孔,2-本体,21-头部,22-过渡部,23-肩部,3-对丝,4-套筒,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用锚固板,包括

设置有连接孔1的本体2,连接孔1上设置有螺纹,本体2包括一体依次设置的头部21、过渡部22和肩部23,头部21和肩部23截面均为多边形。

使用时,将钢筋设置有螺纹的端部旋入锚固板中,至无法旋入为止;或将钢筋插入套筒4内进行压接,压接后,将套筒4另一端的对丝3旋入锚固板本体2内,完成钢筋的锚固工作。

本实用的本体2截面为多边形,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将钢筋与锚固板的连接操作,相比圆柱形的本体,增加本实用的实用性,具备标准化生产、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

进一步,头部21和肩部23截面均为正十二边形。

进一步,还包括一端设置有对丝3的套筒4,套筒4内表面设置有螺纹,对丝3表面设置有与连接孔1相应的螺纹,且与套筒4为一体设置。

正十二边形的截面可以既方便操作人员操作,还能使本体2更接近圆柱形,增加产品的美观程度和使用便利度;当钢筋表面无螺纹时,可以通过套筒4锚固钢筋,一体设置的套筒4和对丝3,可以增加套筒4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锚固强度。

进一步,头部21半径为肩部23半径的0.5-0.7倍。

进一步,过渡部22为圆弧斜面或直斜面。

头部21半径为肩部23半径的0.5-0.7倍,经过大量的试验证明,这样比例的设置方式,可以增加操作人员进行锚固操作的使用舒适度;过渡部22为圆弧面或直斜面,可以方便本体2的加工,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连接孔1上的螺纹为锥螺纹。

进一步,本体2为碳钢本体,且表面为磨砂面,套筒4为钢质套筒。

连接孔1上的螺纹为锥螺纹,可以同时承受轴向力与水平力,具备密封性、自锁性好的优点;磨砂面的本体2,可以增加操作人员与锚固板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锚固板滑脱造成的危险源,增加本实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本体2表面设置有与连接孔1同向的凹槽5。

进一步,凹槽5分布在头部21或肩部23的每边中心处。

本体2的凹槽5既可以用来与相邻锚固板的连接,从而增加整体钢筋锚固的锚固强度,增加建筑体的稳定性;还可以增强混凝土浇筑后,锚固板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建筑体稳定性。

凹槽5设置在头部21或肩部23的每边中心处,可以既不影响锚固板本体2的结构强度,还可以具有上述优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