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04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剪力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用组件,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具有高抗震保温性能的剪力墙。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结构有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装配、连接而成,适应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需求,具有施工速度快、制作精度高以及环保可持续等诸多优点,这种结构体系在欧美地区应用十分广泛;国内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预制框架结构领域,而对预制装配式大板体系剪力墙与条形基础这种类型的结构体系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现有的装配式隔震技术并不完善,一般会存在以下两种问题:

①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存在缺陷,易遭到水平簸动损坏或易遭到竖直簸动损坏,抗震性能不完善,抗水平、竖直拉扯能力差。

②剪力墙连接性能不好,一般是通过现浇的方法来完成与剪力墙结构的连接,如此一来施工耗时就会大大增加,且浇筑成型后连接强度不佳,带有许多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易连接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新型的剪力墙,其实现了,水平竖直均衡抗拉扯能力,并且自身组件的结构可以自由组合连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剪力墙,其包括剪力墙主体,所述的剪力墙主体两侧用于连接的侧壁为对接壁,与对接壁相垂直的两侧壁为剪力墙主体的墙面壁;

在剪力墙主体的顶部开有第一插槽,与第一插槽相对应的在剪力墙主体的底部设有体积与第一插槽的容量相一致的向外凸起的第一插条,在剪力墙主体的其中一个对接壁上开有第二插槽,与第二插槽相对应的在剪力墙主体另一侧的对接壁上设有体积与第二插槽的容量相一致的向外凸起的第二插条;

在其中一个墙面壁与各个对接壁相交接位置处在剪力墙上开有方形开口,在每个方形开口的侧壁上都预埋有多个螺杆,各个螺杆与剪力墙主体的墙面壁相齐平。

进一步的,在剪力墙主体的顶部依次排列设有多个螺杆。

进一步的,在剪力墙第一插槽的槽壁上各开有多个开孔,开孔与剪力墙的墙面壁相接通。

进一步的,在剪力墙主体的第一插条上开有多个开孔。

进一步的,在剪力墙主体内部还设有空腔,空腔位于第一插槽与第一插条和第二插槽与第二插条之间,空腔通过一连接孔与第一插槽相接通。

进一步的,在剪力墙主体的空腔中设有多个水平延伸依次竖直排列横向支撑条,还设有多个竖直延伸依次水平排列的竖向支撑条,横向支撑条与竖向支撑条相固定连接成栅格状。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插槽和第一插条在侧面的设置方式可以将多个剪力墙主体依次水平拼接起来,以实现快速组装。

通过第二插条和第二插槽可以将多个剪力墙主体依次竖直拼接起来,以实现快速组装

在剪力墙主体上预埋的螺杆可以,有效的加固连接,实现良好稳固的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剪力墙主体1、第一插槽2、第一插条3、开孔3a、第二插条4、第二插槽5、横向支撑条6、竖向支撑条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剪力墙,其包括,剪力墙主体,剪力墙主体为方形块体,在所述的剪力墙主体两侧端面用于与其他剪力墙连接的侧壁为对接壁,与对接壁相垂直的两侧壁为剪力墙主体的墙面壁;

如图1所示,在剪力墙主体的顶部开有第一插槽2,与第一插槽相对应的在剪力墙主体的底部设有体积与第一插槽的容量相一致的向外凸起的第一插条3,在剪力墙主体的两个对接壁中的其中一个对接壁上开有第二插槽5,与第二插槽5相对应的在剪力墙主体另一侧的对接壁上设有体积与第二插槽5的容量相一致的向外凸起的第二插条4;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墙面壁与各个对接壁相交接位置处在剪力墙上开有方形开口,在每个方形开口的侧壁上都预埋有多个螺杆,各个螺杆与剪力墙主体的墙面壁相齐平。

如图1所示,在剪力墙主体的顶部依次排列设有多个螺杆。

如图1所示,在剪力墙第一插槽的槽壁上各开有多个开孔,开孔与剪力墙的墙面壁相接通,在剪力墙主体的第一插条上开有多个开孔。

如图2所示,在剪力墙主体内部还设有空腔,空腔位于第一插槽与第一插条和第二插槽与第二插条之间,空腔通过一连接孔与第一插槽相接通,在剪力墙主体的空腔中设有多个水平延伸依次竖直排列横向支撑条,还设有多个竖直延伸依次水平排列的竖向支撑条,横向支撑条与竖向支撑条相固定连接成栅格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