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面抹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2885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墙面抹灰装置。



背景技术:

抹灰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工序。

现有技术中,抹灰多由人工完成,其劳动强度高、效率低,且由于工人水平不等而导致抹灰质量无法统一,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墙面抹灰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面抹灰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上的振动抹灰器,所述振动抹灰器包括水平设置的漏斗形抹灰板,该漏斗形抹灰板的前端开口处设置有竖直的压板框;

在所述漏斗形抹灰板的尾端开口处设置有喷浆装置;

同时,所述漏斗形抹灰板的下端连通设置有溢料循环导管,所述溢料循环导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漏斗形抹灰板的上端,且在所述溢料循环导管的管路中设置有循环泵;

在所述漏斗形抹灰板的下部还设置有驱动所述漏斗形抹灰板水平往复运动的振动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面抹灰装置,通过设置振动抹灰器即可实现自动抹灰,大大提高了建筑效率,也提升了施工质量,而且通过设置溢料循环导管还能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料,节省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墙面抹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面抹灰装置,包括机架3和设置于机架3上的振动抹灰器2。具体来说,所述振动抹灰器2包括水平设置的漏斗形抹灰板22(即具有相对大的开口端和相对小的开口端的形状),该漏斗形抹灰板22的前端(即相对大的开口端)开口28处设置有竖直的压板框29;在所述漏斗形抹灰板22的尾端开口27处设置有喷浆装置21,该喷浆装置21在工作时通过所述尾端开口27向漏斗形抹灰板22内喷射灰浆,由于采用的是漏斗形且相对大的开口端是朝向墙面1,因此,灰浆会散布于相对大的开口端所能覆盖的墙面区域,此时,进一步的由压板框29抹平,即可达到人工抹灰的效果。

但是,由于喷射的灰浆数量较大,不可避免的会有少量沉积在漏斗形抹灰板22的下部板面上,随着时间推移,将会令漏斗形抹灰板22不堪重负,甚至影响正常工作。为此,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漏斗形抹灰板22的下端23连通设置有溢料循环导管25,所述溢料循环导管25的另一端连通至漏斗形抹灰板22的上端24,且在所述溢料循环导管25的管路中设置有循环泵26。这样,对于沉积在漏斗形抹灰板22的下部板面的灰浆会被及时的导出,并借助于循环泵26的力量在漏斗形抹灰板22的上端24处流下,这些流下的灰浆与所述喷射出的灰浆汇合,并被再次喷射到墙面1上。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还在所述漏斗形抹灰板22的下部设置有驱动所述漏斗形抹灰板22水平往复运动的振动器4,在振动器4的作用下,压板框29得以不断的对喷射到墙面1上的灰浆进行施压、抹平。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机架3一般会放置于移动的可升降的小车上,从而完成对整个墙面的抹灰。当然,也可在机架3上综合设置可令其水平移动的轮子,同时,增加设置升降装置,再将振动抹灰器2整体设置于该升降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面抹灰装置,通过设置振动抹灰器即可实现自动抹灰,大大提高了建筑效率,也提升了施工质量,而且通过设置溢料循环导管还能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料,节省了施工成本。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