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灌浆的新型钢制模具。
背景技术:
一般生产线设备的二次灌浆工作量都较大。通常都是人工现场量尺寸后,再用木模板制作。费工费时,木模板重复使用率也不高,效率低。为了提高效率,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先制作好成套的钢制模具,使用时直接调节固定即可使用。
按本发明制作好后,实际使用发现:非常适用,效率提高且成本降低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二次灌浆的新型钢制模具,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灌浆部位的需要,调整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可以重复使用,降低总体的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二次灌浆的新型钢制模具,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长边模板和两个短边板,两个长边模板的两端通过短边板连接,长边模板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轨道,短边板可沿第一轨道移动调整;
所述短边板包括两个短边模板,两个短边模板的内侧端相互错开叠放连接,短边模板的外侧端与长边模板连接,一个短边模板上设有第二轨道,另一个短边模板可沿第二轨道进行移动调整。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短边模板为L形。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轨道为第一长孔,第二轨道为第二长孔。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短边模板通过紧固螺栓及第一长孔与长边模板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短边模板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及第二长孔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新型模具的制作材料为钢板。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钢板的厚度均为4~8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实现所述的新型钢制模具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放上的伸缩调节,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灌浆部位的需要,调整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总体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二次灌浆的新型钢制模具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长边模板,2-短边模板,3-紧固螺栓,4-第一长孔,5-第二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二次灌浆的新型钢制模具,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长边模板1和两个短边板,两个长边模板1的两端通过短边板连接,长边模板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轨道,短边板可沿第一轨道移动调整;
所述短边板包括两个短边模板2,两个短边模板2的内侧端相互错开叠放连接,短边模板2的外侧端与长边模板1连接,一个短边模板2上设有第二轨道,另一个短边模板2可沿第二轨道进行伸缩;短边板沿第一轨道移动调整实现所述新型钢制模具长度方向的伸缩调整,短边模板2沿第二轨道移动调整实现所述新型钢制模具宽度方向的伸缩调整,通过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实现所述的新型钢制模具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放上的伸缩调节,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灌浆部位的需要,调整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可以重复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短边模板2为L形;短边模板的一边与长边模板连接,短边模板的另一边与另一个短边模板的一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道为第一长孔4,第二轨道为第二长孔5。
进一步地,短边模板2通过紧固螺栓3及第一长孔4与长边模板1连接,紧固螺栓3穿入到第一长孔4内,通过拧紧调节螺栓实现短边模板2与长边模板1之间的位置固定。
进一步地,短边模板2之间通过紧固螺栓3及第二长孔5连接,紧固螺栓3穿入到第二长孔5内,通过拧紧调节螺栓实现两个短边模板2之间的位置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新型模具的制作材料为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的厚度均为6mm。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1.根据现场设备底座情况,测量出底座灌浆部位的大小;
2.根据测量出的数据确定模具宽度和长度,从而在长边模板和短边模板上开出相应的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
3.根据测量出的数据确定模具长度,调节紧固螺栓在长边模板和短边模板上的位置来确定灌浆部位所需要的长度;
4.待上述工序完成后,即可进行二次灌浆工作。
综上所述,新型铁制模具用料简易,所有材料施工现场均容易找到;新型铁制模具制作简单,拼装不会局限于场地限制,同时模具制作及使用对于人员技术、经验等要求都相对较低,操作容易上手;所使用材料可以重复使用,模具上在长度和宽度方向均设置有可调节的长孔,模板尺寸可以根据灌浆部位做相应的调整,过程简单,容易实行;模具拆除与安装工作简便,耗费时间极少,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