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场变电站平面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337阅读:8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电场变电站平面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电场变电站平面布置结构,属于风电场升压站布置领域。



背景技术:

开发和利用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风力发电工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产业,风电工程项目的建筑设计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风电场升压站是风电场的核心设施,升压站内的建筑物承载着生产、办公和生活等相关的功能,是人们生产、办公和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通常风电场的选址距离市区均较为偏远,生产、运行、管理人员常驻在风电场升压站内,升压站内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设计在满足日常生产、办公要求的同时还应该满足这些人员生活的需要。生产综合楼是升压站内集生产和生活于一体的主要建筑物,是企业形象的窗口,是升压站内建筑设计的重要建筑物。生产综合楼内生产用房布置通常包括电子设备间等,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控制室、档案室和会议室等,生活用房包括倒班宿舍、厨房、餐厅、活动室、洗衣间等辅助生活用房。附属用房包括车库、仓库、检修间、泵房等。复杂的功能需要和各功能房间独特的布置要求与限制,给生产综合楼平面布置带来较大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风电场变电站平面布置结构,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综合考虑各功能房间特点,克服现有设计的不足,提升房间使用率,节约占地面积,节省工程造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电场变电站平面布置结构,该布置结构包括生产综合楼、35KV配电装置室、主变压器基础、事故排油池、配电装置场地、污水处理装置、消防水池、避雷针及接地变压器;所述生产综合楼正对升压站大门布置,生产综合楼后面为生产设备区,区内设置35KV配电装置室,所述35KV配电装置室一侧布置主变压器基础、事故排油池及两台接地变压器,所述主变压器基础的另一侧布置配电装置场地,两台接地变压器的另一侧布置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生产综合楼靠近生产设备区的一侧为一层建筑,另一侧为二层建筑,其中一层建筑为附属区,依次设置厨房、泵房、检修间、车库及仓库;二层建筑西侧为生活区,其中一层内西侧包括餐厅、淋浴间、更衣室及若干宿舍,二层内西侧包括阅览室、活动室及若干宿舍,一层内东侧包括二次设备间,为生产办公区,二层内东侧包括会议室、控制室及若干办公室,为办公区;生产办公区、办公区与生活区分区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综合楼一层建筑的附属区与二层建筑之间采用防火墙分隔。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室布置在靠近生产设备区一侧,以便于在室内对室外电器设备的观测。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综合楼西侧缺口处布置消防水池。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装置场地及生产设备区外一侧各设置一避雷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较常规升压站综合楼布置,该平面布置结构在满足防火要求的同时,通过集中式分区布置,充分满足使用功能需要,解决各功能房间的布置要求,做到使用功能分区,动静分区,生产生活分区,避免相互干扰。生产综合楼电气设备房间靠近室外电气设备一侧布置,在节约电缆的同时,方便室内观测;用水房间集中紧凑布置,节约管线,附属房间布置在生产综合楼的后侧,贴临生产设备区布置,并做适当的防火分隔。生产综合楼功能分区包括三个:生产区、生活区、附属区。三个功能区相对独立,并做适当的防火分隔。布局紧凑,节约占地面积。

通过功能分区,合理的确定平面布置结构,可以更好地满足使用要求,满足消防疏散要求,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充分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减少了占地面积等多项指标,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综合楼一层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综合楼二层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风电场变电站平面布置结构,该布置结构包括生产综合楼1、35KV配电装置室2、主变压器基础3、事故排油池4、配电装置场地5、污水处理装置6、消防水池7、避雷针8及接地变压器9;所述生产综合楼1正对升压站大门10布置,建筑面积1560m2,生产综合楼1后面为生产设备区,区内设置35KV配电装置室2,所述35KV配电装置室2一侧布置主变压器基础3、事故排油池4及两台接地变压器9,所述主变压器基础3的另一侧布置配电装置场地5,两台接地变压器9的另一侧布置污水处理装置6;所述生产综合楼1靠近生产设备区的一侧为一层建筑,另一侧为二层建筑,其中一层建筑为附属区,依次设置厨房11、泵房12、检修间13、车库14及仓库15;二层建筑西侧为生活区,其中一层内西侧包括餐厅16、淋浴间17、更衣室18及若干宿舍19,二层内西侧包括阅览室23、活动室24及若干宿舍19;一层内东侧包括二次设备间20,为生产办公区;二层内东侧包括会议室25、控制室26及若干办公室27,为办公区,会议室25相邻楼梯另一侧为二层公共卫生间28,一层的淋浴间17另一侧设有一层公共卫生间21,大厅内还设有值班室22。宿舍19内带有洗漱间和卫生间。

所述生产综合楼1一层建筑的附属区与二层建筑之间采用防火墙分隔。

所述控制室26布置在靠近室外生产设备区一侧,以便于在室内对室外电器设备的观测。

所述生产综合楼1西侧缺口处布置消防水池7。

所述配电装置场地5及生产设备区外一侧各设置一避雷针8。

本实用新型的风电场变电站生产综合楼平面布置结构,解决了常规生产综合楼设计中的几大难点:生产、生活、办公、附属用房独立布置,站区建筑物多,占地面积大,各个功能区之间联系不便。生产、生活、办公、附属用房合并布置,功能分区不明确,相互干扰。厨房、餐厅上设置带有卫生间的宿舍,不满足规范要求。二次设备间、控制室等电气设备房间上面设有带有卫生间的宿舍等用水房间,容易导致电气设备房间顶棚漏水或者水管穿越电气设备房间带来漏水、漏电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结构错落有致,造型丰富,体量适度,活泼生动,识别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