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墙体模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工程上常被简称为钢筋砼。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钢筋网、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目前,在我国,钢筋混凝土是建筑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地区。钢筋混凝土墙,也称剪力墙,其建造过程为:墙体钢筋绑扎、支立墙体模板、浇筑墙体混凝土、养生及拆模。模板安装时,应边就位、边校正,并随即安装各种连接件、支撑杆或加设临时支撑,两侧穿孔的模板以与墙模保持垂直的穿墙螺栓固定连接;拆模后墙体称为结构层。之后,墙体界面按需要抹界面砂浆、找平层抹防水砂浆、粘接砂浆,粘接墙体保温板、抹面砂浆及丝网,柔性耐水腻子及涂料。外墙体水泥砂浆找平是指不平处用水泥砂浆修补平整,基层墙面必须坚实平整,空鼓处应铲除。保温工程的施工应在基层粉刷水泥砂浆找平层,保温工程施工前,外门窗洞口应通过验收;基层墙体及找平层应达到要求的干燥度。墙体保温板外附着的层面总称为构造层。而在粘接墙体保温板时,由于受基层墙体及找平层的工况、操作工人的水平限制,粘接后的墙体保温板易存在整体应力不一、位移、龟裂,甚至空鼓、老化脱落等缺陷。同时,现有技术还存在着工序繁琐、施工期长、效率低下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牢固支撑、固定墙体模板及保温板,使墙体结构层、保温板、构造层能够进行一体式浇筑施工的新型墙体模板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墙体模板固定装置,由位于墙体两侧的模板、位于两侧的模板间连接固定两侧模板的连接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两端设有与所述模板相对应的模板固定孔,在连接杆上穿接有压盘一、压盘二,压盘一、压盘二对应压接于墙体保温板两面,在连接杆上压盘一、压盘二外侧设有压盘固定孔,在连接杆上定位孔外侧设有折断口,连接杆与丝网穿接处设有丝网固定孔,所述的模板固定孔、压盘固定孔各通过销子与对应物体牢固连接,压盘二通过丝网固定孔与丝网卡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墙体模板固定装置将墙体模板、保温板一体式固定,在两个模板间直接浇筑构造层墙体和墙体保温板外的结构层混凝土,使墙体保温板整体应力均一、从根本上解决了墙体保温板位移、空鼓、老化脱落等缺陷。同时,使工序大大简化,省去了抹界面砂浆、找平层抹防水砂浆、粘接砂浆、粘接墙体保温板、抹面砂浆等工序,可直接抹柔性耐水腻子及涂料。大大缩短了施工期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建筑成本,是对现有技术一次大的改进和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墙体模板固定装置在墙体中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型墙体模板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板,2.墙体结构层,3.压盘固定孔,4.压盘一,5.保温板,6.压盘二,7.构造层,8.丝网,9.丝网固定孔,10.模板固定孔,11.连接杆,12.折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墙体模板固定装置,由位于墙体两侧的模板1、位于两侧的模板1间连接固定两侧模板1的连接杆11组成,所述的连接杆11两端设有与所述模板1相对应的模板固定孔10并通过销子固定连接,在连接杆11上穿接有压盘一4、压盘二6,压盘一4、压盘二6对应压接于墙体保温板5两面,在连接杆11上,压盘一4、压盘二6外侧设有压盘固定孔3,在连接杆11上设有折断口12,连接杆11与丝网8穿接处设有丝网固定孔9,所述的模板固定孔10、压盘固定孔3各通过销子与对应物体牢固连接。压盘二6通过丝网固定孔9与丝网卡接固定。本墙体模板固定装置可以将墙体模板1、保温板5一体式固定,在两个模板1间直接浇筑墙体结构层2和墙体保温板外构造层7的混凝土。拆除模板1后,可将连接杆11两端露出墙体部分沿连接杆11的折断口12敲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