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双通道保温生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743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双通道保温生土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最容易体现在室内温度上,为了提高居住环境舒适度,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有不断增长趋势。而对于能源问题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在节省能耗的同时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度,降低建筑能耗中采暖和空调耗能,实施建筑节能,是保持社会发展、维系能源安全的迫切需求和必要途径之一。

太阳能是最常见、最广泛的能源,现在对太阳能的应用一般体现在热利用、发电等方面,但如何在热利用方便,能与建筑物进行结合,利用建筑围护结构有限的外表面积,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提高太阳能在建筑中的综合利用效率,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热舒适性。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生土建筑是人类从原始进入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但由于其抗弯、抗剪、抗折强度很低,致使生土建筑在抗震能力方面存在着先天性不足。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在有一种生土墙,以生土为原料制成墙板,具有很好的抗震抗压能力,相比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更加环保且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能将太阳能和生土墙结合在一起,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热舒适性的同时,节能环保的太阳能双通道保温生土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太阳能双通道保温生土墙,包括实心的生土墙,所述生土墙一侧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隔热层、铝板和吸热涂层,所述隔热层包括一长方体形的空心箱,空心箱中部设有与铝板平行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空心箱分为两个独立的腔室,靠近生土墙的为内腔,靠近铝板的为外腔,所述空心箱采用导热材料制成,隔板采用隔热材料制成,隔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内腔和外腔的第一通道,且通道上设有电控阀门。

作为优选:外腔顶部和底部还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上也设有电控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生土墙和太阳能结合在一起,以生土墙为基础,增加了隔热层、铝板和吸热涂层,吸热涂层吸收太阳的热量并传递给铝板,再由铝板传递给隔热层,由于隔热层分为内腔、外腔,且内、外腔通过隔热材料制成的隔板阻隔,所以,在没有打开第一通道时内、外腔不连通,无法实现热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外腔存储,也可以打开第二通道与外界流通,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当打开第一通道后,热量可以传递给内腔,内腔的热量经生土墙慢慢蔓延至室内,起到保温效果,而夜间,生土墙散热慢,能长时间对室内保温,尤其适合高海拔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环境。

本实用新型将墙板和太阳能结合在一起,适用于装配式、半装配式的墙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生土墙;2、隔热层;3、铝板;4、吸热涂层;5、隔板;6、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太阳能双通道保温生土墙,包括实心的生土墙1,所述生土墙1一侧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隔热层2、铝板3和吸热涂层4,所述隔热层2包括一长方体形的空心箱,空心箱中部设有与铝板3平行的隔板5,所述隔板5将空心箱分为两个独立的腔室,靠近生土墙1的为内腔,靠近铝板3的为外腔,所述空心箱采用导热材料制成,隔板5采用隔热材料制成,隔板5上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内腔和外腔的第一通道6,且通道上设有电控阀门。

本实施例中,外腔顶部和底部还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通道7,所述第二通道7上也设有电控阀门。

本实用新型热传递的方式为:当关闭第一通道6时,吸热涂层4吸收太阳的热量并传递给铝板3,再由铝板3传递给隔热层2,热量聚集正在隔热层2的外腔,达到蓄热、隔绝热量进入室内的效果。此时若打开第二通道7,热量可排放于环境中。

当开第一通道6、关闭第二通道7时,热量经吸热涂层4、铝板3、外腔后传递给内腔,并由内腔传递给生土墙1,由于生土墙1慢吸热、慢散热的效果,可以缓慢吸热用于夜间保温,而夜间散热也慢,能长时间对室内保温,尤其适合高海拔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环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