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篮式钢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劲性骨架高空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对于此种高空施工安全防护的大型装置国内尚未存在及实行。目前现有的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大多需要在高空中安装,不仅安装风险大,而且操作不便,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提篮式钢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在地面完成防护装置安装后,再随吊装节段升空,大大减小了高空安装的风险,同时为高空作业带来了安全保障,并节省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提篮式钢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防护网、人行通道和人行爬梯,大大减小了施工风险,方便工作人员在劲性骨架吊装节段上施工,规避了在高空中安装防护装置的危险,同时保证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使用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篮式钢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网、人行爬梯以及用于放置劲性骨架吊装节段的第一底模和第二底模,所述第一底模上设置有第一人行通道,所述第二底模上设置有第二人行通道,所述防护网包括设置在第一人行通道外侧的第一竖直防护网、设置在第二人行通道外侧的第二竖直防护网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模和第二底模之间的底面防护网,所述人行爬梯包括第一人行爬梯和第二人行爬梯,所述第一人行爬梯与位于第一底模上的劲性骨架吊装节段内侧的上弦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人行爬梯与位于第二底模上的劲性骨架吊装节段内侧的上弦管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提篮式钢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一竖直防护网的第一上桁架、第一下桁架和第一竖直安装钢丝绳,所述第一上桁架包括多个第一上横杆,多个所述第一上横杆沿第一底模上的劲性骨架吊装节段位于外侧的上弦管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上横杆一端设置有供第一竖直安装钢丝绳穿过的第一钢丝绳孔,所述第一上横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上横杆上斜向连接有第一后拉杆,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一后拉杆均与第一底模上的劲性骨架吊装节段位于外侧的上弦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桁架包括多个沿第一底模长度方向布设的第一左下横杆,所述第一左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供第一竖直安装钢丝绳穿过的第二钢丝绳孔,所述第一左下横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底模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上横杆之间的距离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左下横杆之间的距离相等。
上述的一种提篮式钢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底面防护网的底面第一桁架、底面第二桁架和底面安装钢丝绳,所述底面第一桁架包括多个设置在第一底模内侧的第一右下横杆,多个所述第一右下横杆沿第一底模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右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供底面安装钢丝绳穿过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底面第二桁架包括多个设置在第二底模内侧的第二左下横杆,多个所述第二左下横杆沿第二底模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二左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供底面安装钢丝绳穿过的第二安装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左下横杆之间的距离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右下横杆之间的距离相等。
上述的一种提篮式钢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二竖直防护网的第二上桁架、第二下桁架和第二竖直安装钢丝绳,所述第二上桁架包括多个第二上横杆,多个所述第二上横杆沿第二底模上的劲性骨架吊装节段位于外侧的上弦管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二上横杆一端设置有供第二竖直安装钢丝绳穿过的第三钢丝绳孔,所述第二上横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上横杆上斜向连接有第二后拉杆,所述第二竖杆和第二后拉杆均与第二底模上的劲性骨架吊装节段位于外侧的上弦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桁架包括多个沿第二底模长度方向布设的第二右下横杆,所述第二右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供第二竖直安装钢丝绳穿过的第四钢丝绳孔,所述第二右下横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底模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上横杆之间的距离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右下横杆之间的距离相等。
上述的一种提篮式钢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行通道包括铺设在第一底模上的第一人行踏板和设置在第一人行踏板外侧的第一通道栏杆。
上述的一种提篮式钢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人行通道包括铺设在第二底模上的第二人行踏板和设置在第二人行踏板外侧的第二通道栏杆。
上述的一种提篮式钢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防护网和第二竖直防护网均包括多个防护网片,相邻所述防护网片通过绳卡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提篮式钢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行踏板和第二人行踏板均为方木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及使用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竖直防护网、第二竖直防护网和底面防护网对劲性骨架吊装节段进行全方位防护,大大减小了高空安装风险,同时为高工施工带来了安全保障,设置人行通道和人行爬梯,方便工作人员在劲性骨架吊装节段上施工,节省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在劲性骨架吊装节段吊装前,在地面上安装防护装置,规避了高空施工安全防护装置的安装,同时保证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防护网、人行通道和人行爬梯,大大减小了高空安装风险,方便工作人员在劲性骨架吊装节段上施工,规避了在高空中安装防护装置的危险,同时保证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使用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底模; 1-2—第二底模; 2-1—第一人行踏板;
2-2—第二人行踏板; 3-1—第一通道栏杆; 3-2—第二通道栏杆;
4-1—第一竖直防护网; 4-2—第二竖直防护网; 5-1—第一人行爬梯;
5-2—第二人行爬梯; 6—底面防护网; 7-1—第一左下横杆;
7-2—第二左下横杆; 8-1—第一右下横杆; 8-2—第二右下横杆;
9-1—第一上横杆; 9-2—第二上横杆; 10-1—第一竖杆;
10-2—第二竖杆; 11-1—第一后拉杆; 11-2—第二后拉杆;
12—劲性骨架吊装节段; 12-1—上弦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防护网、人行爬梯以及用于放置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的第一底模1-1和第二底模1-2,所述第一底模1-1上设置有第一人行通道,所述第二底模1-2上设置有第二人行通道,所述防护网包括设置在第一人行通道外侧的第一竖直防护网4-1、设置在第二人行通道外侧的第二竖直防护网4-2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模1-1和第二底模1-2之间的底面防护网6,所述人行爬梯包括第一人行爬梯5-1和第二人行爬梯5-2,所述第一人行爬梯5-1与位于第一底模1-1上的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内侧的上弦管1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人行爬梯5-2与位于第二底模1-2上的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内侧的上弦管12-1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一竖直防护网4-1的第一上桁架、第一下桁架和第一竖直安装钢丝绳,所述第一上桁架包括多个第一上横杆9-1,多个所述第一上横杆9-1沿第一底模1-1上的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位于外侧的上弦管12-1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上横杆9-1一端设置有供第一竖直安装钢丝绳穿过的第一钢丝绳孔,所述第一上横杆9-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杆10-1,所述第一上横杆9-1上斜向连接有第一后拉杆11-1,所述第一竖杆10-1和第一后拉杆11-1均与第一底模1-1上的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位于外侧的上弦管1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桁架包括多个沿第一底模1-1长度方向布设的第一左下横杆7-1,所述第一左下横杆7-1的一端设置有供第一竖直安装钢丝绳穿过的第二钢丝绳孔,所述第一左下横杆7-1的另一端与第一底模1-1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上横杆9-1之间的距离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左下横杆7-1之间的距离相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二竖直防护网4-2的第二上桁架、第二下桁架和第二竖直安装钢丝绳,所述第二上桁架包括多个第二上横杆9-2,多个所述第二上横杆9-2沿第二底模1-2上的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位于外侧的上弦管12-1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二上横杆9-2一端设置有供第二竖直安装钢丝绳穿过的第三钢丝绳孔,所述第二上横杆9-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10-2,所述第二上横杆9-2上斜向连接有第二后拉杆11-2,所述第二竖杆10-2和第二后拉杆11-2均与第二底模1-2上的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位于外侧的上弦管1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桁架包括多个沿第二底模1-2长度方向布设的第二右下横杆8-2,所述第二右下横杆8-2的一端设置有供第二竖直安装钢丝绳穿过的第四钢丝绳孔,所述第二右下横杆8-2的另一端与第一底模1-2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上横杆9-2之间的距离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右下横杆8-2之间的距离相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安装底面防护网6的底面第一桁架、底面第二桁架和底面安装钢丝绳,所述底面第一桁架包括多个设置在第一底模1-1内侧的第一右下横杆8-1,多个所述第一右下横杆8-1沿第一底模1-1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右下横杆8-1的一端设置有供底面安装钢丝绳穿过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底面第二桁架包括多个设置在第二底模1-2内侧的第二左下横杆7-2,多个所述第二左下横杆7-2沿第二底模1-2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二左下横杆7-2的一端设置有供底面安装钢丝绳穿过的第二安装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左下横杆7-2之间的距离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右下横杆8-1之间的距离相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人行通道包括铺设在第一底模1-1上的第一人行踏板2-1和设置在第一人行踏板2-1外侧的第一通道栏杆3-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人行通道包括铺设在第二底模1-2上的第二人行踏板2-2和设置在第二人行踏板2-2外侧的第二通道栏杆3-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直防护网4-1和第二竖直防护网4-2均包括多个防护网片,相邻所述防护网片通过绳卡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人行踏板2-1和第二人行踏板2-2均为方木板。
具体实施时,待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在第一底模1-1和第二底模1-2上就位后,沿第一底模1-1上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位于外侧的上弦管12-1的长度方向焊接第一上横杆9-1,在第一底模1-1的外侧沿第一底模1-1的长度方向焊接第一左下横杆7-1,首先将第一竖直安装钢丝绳从多个第一上横杆9-1的第一钢丝绳孔依次穿过,再将第一竖直安装钢丝绳从多个第一左下横杆7-1的第二钢丝绳孔依次穿过,然后将第一竖直安装钢丝绳从上下位置对应的第一上横杆9-1的第一钢丝绳孔和第一左下横杆7-1的第二钢丝绳孔穿过,形成第一防护网纵横向骨架,然后利用吊车将防护网片安装在第一防护网纵横向骨架上,相邻两个防护网片采用绳卡固定,形成第一竖直防护网4-1,对第一底模1-1上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的外侧面进行全面封闭,保证人员在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上的施工安全。
沿第二底模1-2上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位于外侧的上弦管12-1的长度方向焊接第二上横杆9-2,在第二底模1-2的外侧沿第二底模1-2的长度方向焊接第二右下横杆8-2,首先将第二竖直安装钢丝绳从多个第二上横杆9-2的第三钢丝绳孔依次穿过,再将第二竖直安装钢丝绳从多个第二右下横杆8-2的第四钢丝绳孔依次穿过,然后将第二竖直安装钢丝绳从上下位置对应的第二上横杆9-2的第三钢丝绳孔和第二右下横杆8-2的第四钢丝绳孔穿过,形成第二防护网纵横向骨架,然后利用吊车将防护网片安装在第二防护网纵横向骨架上,相邻两个防护网片采用绳卡固定,形成第二竖直防护网4-2,对第二底模1-2上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的外侧面进行全面封闭,保证人员在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上的施工安全。
安装底面防护网6时,在第一底模1-1的内侧沿第一底模1-1的长度方向焊接第一右下横杆8-1,在第二底模1-2的内侧沿第二底模1-2的长度方向焊接第二左下横杆7-2,底面安装钢丝绳首先依次穿过多个第一右下横杆8-1上的第一安装孔,然后依次穿过多个第二左下横杆7-2上的第二安装孔,在依次穿过左右位置对应的第一右下横杆8-1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左下横杆7-2上的第二安装孔,形成底面防护网纵横向骨架,然后利用吊车将防护网片安装在底面防护网纵横向骨架上,形成底面防护网6,对底面进行全面封闭,保证人员在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上的施工安全。
利用吊车将第一人行爬梯5-1吊装在位于第一底模1-1上的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内侧的上弦管12-1上,然后由施工人员将第一人行爬梯5-1与上弦管12-1焊接牢固,利用吊车将第二人行爬梯5-2吊装在位于第二底模1-2上的劲性骨架吊装节段12内侧的上弦管12-1上,然后由施工人员将第二人行爬梯5-2与上弦管12-1焊接牢固。
在第一底模1-1靠近外侧的上表面上铺设第一人行踏板2-1,在第二底模1-2靠近外侧的上表面上铺设第二人行踏板2-2,在第一人行踏板2-1的外侧安装第一通道栏杆3-1,在第二人行踏板2-2的外侧安装第二通道栏杆3-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