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静音楼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452阅读:1736来源:国知局
木结构静音楼板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板,具体为一种木结构静音楼板系统,属于家装和木结构建筑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木楼板是在由墙或梁支撑的奇数木质集成拼接板,木结构承重楼板大量使用实心集成梁胶合板、承重板以及预制型楼板,能够降低震动、结构轻便,因此,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

当前使用的木质楼板存在着结构的强度不足,密度较低,隔音效果不够好,容易受到潮气影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木结构静音楼板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木结构静音楼板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木结构静音楼板系统,包括集成胶板、混泥土垫层、地砖平衡层和地板;所述集成胶板内部设有指接板,且指接板之间通过环保拼接胶连接;所述指接板内部设有铝钉;所述集成胶板顶部设置混泥土垫层,且混泥土垫层内部设置地暖管或岩棉板;所述混泥土垫层连接地砖平衡层,且地砖平衡层顶部设置地板。

优选的,所述混泥土垫层内部填充有所述地暖管或所述岩棉板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指接板之间通过所述铝钉固定在一起涂胶冷压。

优选的,所述集成胶板是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五层的所述指接板组成。

优选的,所述地板、所述地砖平衡层、所述混泥土垫层的厚度依次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体积小;

2、采用集成胶板、混泥土层、砖层组合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板材的承重能力;在混泥土层内部可铺设地暖管,能够满足用户冬季取暖需求,并且固定在水泥层中,使得制热更为安全,不会过热损伤地板,也可取下地暖管填充岩棉板,用以提高防火性能和保温效果,还可去湿防虫;集成胶板内部采用纵横交错拼板工艺,纤维指接板纵横交错,能够提升板材的拉伸性能,指接板有内部采用胶接和压合铝钉固定,能够大大增加底部胶板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指接板设有5层可增大板材的密度,提高隔音效果;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成胶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岩棉板安装示意图;

图中:1、集成胶板,11、指接板,12、环保拼接胶,13、铝钉,2、混泥土垫层,21、地暖管,22、岩棉板,3、地砖平衡层,4、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木结构静音楼板系统,包括集成胶板1、混泥土垫层2、地砖平衡层3和地板4;所述集成胶板1内部由多层指接板11构成,且指接板11内部采用纵横交错拼板工艺,从而提高板材的拉伸性能;所述指接板11之间通过环保拼接胶12连接,使得板材之间贴合的更为紧密;所述指接板11内部之间通过铝钉13固定连接,用以提高连接处的牢固性;所述集成胶板1顶部设置面积相同、厚度略小的混泥土垫层2;所述混泥土垫层2内部设平衡铺设有地暖管21或填充有岩棉板22,能够提高室内的保温效果;所述混泥土垫层2连接地砖平衡层3,用以增加板材的强度,提高稳定性,增大隔音效果;所述地砖平衡层3顶部设置地板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混泥土垫层2内部填充有所述地暖管21或所述岩棉板22中的一种,使得板材的功能更为丰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指接板11之间通过所述铝钉13固定在一起,增加牢固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集成胶板1是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五层的所述指接板11组成,提高板材的拉伸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地板4、所述地砖平衡层3、所述混泥土垫层2的厚度依次增大,使得板材强度更大、隔音更好。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铺设时,首先通过环保拼接胶12将5层18mm厚的指接板4拼接,并且在指接板4之间采用铝钉12固定形成集成胶板1,然后在集成胶板1上铺设50mm的混泥土垫层2,混泥土垫层2内部可安装地暖管21或填充岩棉板22,铺设均匀后在混泥土垫层2上安装30mm厚度的地砖平衡层3,能够增大承重能力,最后安装地砖或地板4,完成安装,在使用时,板材强度、拉伸性能以及稳定性均有明显的提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