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光热与屋面一体化集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0823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光热与屋面一体化集成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主要属于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光热与屋面一体化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能源日益紧缺和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大,各国都开始力推可再生能源,其中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中最炙热的一项。目前国内光热已经单独形成了产业化体系,在传统技术中,建筑屋面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方式主要为:屋面按设计要求先行施工完成后,再安装成套的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热系统作为光热产品单独应用在建筑物、构筑物或者野外宽广的区域。

在上述传统的安装方式中,太阳能光热系统采用单件产品,用外加支撑体系与屋面进行安装施工,会产生与建筑屋面不协调、破坏建筑外观的问题,并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二次施工、破坏原有建筑屋面造成屋面渗漏等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光热与屋面一体化集成系统,通过将太阳能光热系统直接与屋面板装配一体化,达到屋面与太阳能光热系统一体化施工、施工速度快、用工少;所述太阳能系统代替了传统的防水层、保温层和屋面瓦,大大降低整个屋面的造价,并使得建筑更美观、更耐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太阳能光热与屋面一体化集成系统,所述集成系统包括屋面板以及位于所述屋面板上方的太阳能光热系统,所述屋面板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的一端对齐,在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与所述屋面板对齐部位的上方设置屋脊;在所述屋面板内部预装安装件,所述屋面板通过安装件与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为不锈钢或镀锌的螺栓类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部分伸出所述屋面板,伸出屋面板的部分与太阳能光热系统的边框连接;所述屋面板上未覆盖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屋面区域设置屋面瓦;

所述屋面板还包括表面加强层、保温层,所述屋面板的所述表面加强层、保温层以及安装件通过轻质混凝土形成一体化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系统还包括泛水板,以用于连接所述屋面瓦和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加强层是将不饱和树脂、玻璃纤维以及填充料三种材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模压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屋面板还包括由纵横设置的加强筋构成的加强筋钢网,所述加强筋为直径在2mm-6mm的钢筋,所述加强筋钢网与表面加强层、保温层以及安装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位于屋面板内部的部分与所述屋面板内的加强筋钢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屋面板还包括装饰面层,所述装饰面层设置在所述表面加强层的上方,所述装饰面层为油漆或涂料层,所述涂料层具体为氟碳漆或丙烯酸漆。

进一步地,所述屋面板上未覆盖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屋面区域设置挂瓦条用于安装屋面瓦。

进一步地,所述泛水板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的边框连接,另一端设置在与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相邻的屋面瓦的上方,所述泛水板通过螺钉被固定在与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最接近的挂瓦条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相对于目前传统太阳光热系统与屋面的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屋面板一体化结合并进行装配式施工,改变了传统先施工屋面再安装太阳能系统的施工工序和方法,快捷便利,大大节约施工工期。

2.本实用新型所述太阳能光热与屋面一体化集成系统,取消了防水、保温、盖瓦的施工,大大降低屋面整体造价。

3.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太阳能与建筑屋面的真正一体化,使屋面更协调、更美观。

4.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屋面的结合方法,使得屋面整体质量更可靠、更耐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太阳能光热与屋面一体化集成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集成系统中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统太阳能光热与屋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屋面板、2.太阳能光热系统、3.安装件、4.屋面瓦、5.泛水板、6.屋脊、7.表面加强层、8.保温层、9.轻质混凝土、10.加强筋钢网、11檐口收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太阳能光热与屋面一体化集成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集成系统包括屋面板1以及位于所述屋面板上方的太阳能光热系统2,所述屋面板1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2的一端对齐,在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2与所述屋面板1对齐部位的上方设置屋脊6;在所述屋面板1内部预装安装件3,所述屋面板1通过安装件3与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3为不锈钢或镀锌的螺栓类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部分伸出所述屋面板,伸出屋面板的部分与太阳能光热系统的边框连接;所述屋面板上未覆盖太阳能光热系统2的屋面区域设置屋面瓦4;

所述屋面板还包括表面加强层7、保温层8,所述屋面板的所述表面加强层7、保温层8以及安装件3通过轻质混凝土9形成一体化的整体结构。

其中,所述表面加强层7具有防水、保温、抗老化、使用寿命长等高性能特点,将太阳能光热系统2直接与屋面板1装配一体化,达到屋面与太阳能光热系统2一体化施工、施工速度快、用工少;图3为传统太阳能光热与屋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传统的太阳能光热与屋面的连接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屋面瓦、挂瓦条、保温层、顺水条、防水层、结构层。太阳能光热系统2代替了传统太阳能光热与屋面的连接结构中的防水层、保温层和屋面瓦,大大降低了整个屋面的造价,并使得建筑更美观、更耐用,并且,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屋面板的内部,起到保温作用,因此在太阳能板覆盖的范围内可以取消保温层和盖瓦施工,利用太阳能板也可代替瓦的作用。为了美观要求,太阳能板以外的屋面区域可以盖瓦。如果不涉及对美观的要求,可以全部取消屋面的瓦。

在安装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时,将所述屋面板1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2的一端对齐,在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2与所述屋面板1对齐部位的上方设置屋脊6,以使从屋脊上流下的水顺着太阳能光热系统流下,起到防水的作用;其中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2具体为太阳能热水器。

所述表面加强层7是将不饱和树脂、玻璃纤维以及填充料三种材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模压成型。正是基于所述表面加强层的化学组成,所述表面加强层具有耐腐蚀、耐老化和防水作用,能够代替传统的防水层及瓦的作用。

所述屋面板1还包括由纵横设置的加强筋构成的加强筋钢网10,所述加强筋为直径在2mm-6mm的钢筋,所述加强筋钢网10与表面加强层7、保温层8以及安装件3连接。

所述连接件3位于屋面板1内部的部分与所述屋面板1内的加强筋钢网10连接。

所述屋面板1还包括装饰面层,所述装饰面层设置在所述表面加强层7的上方,所述装饰面层为油漆或涂料层,所述涂料层具体为氟碳漆或丙烯酸漆。

所述屋面板1上未覆盖太阳能光热系统2的屋面区域设置挂瓦条用于安装屋面瓦。并且所述屋面板还可以包括檐口收边板11,用于保护檐口,增强其使用寿命,檐口收边板11包覆着所述屋面板1的靠近屋檐的一端,避免其被雨水浸透,并且在檐口收边板11上可以设置表面加强层7以增强屋面板1的强度。

所述泛水板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2的边框连接,另一端设置在与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2相邻的屋面瓦的上方,所述泛水板通过螺钉被固定在与所述太阳能光热系统2最接近的挂瓦条上。

所述连接件3为不锈钢或镀锌的螺栓类成品。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屋面板内的加强筋钢网连接,具体设置在屋面板的两个板端以及屋面板中间。所述安装件的部分伸出屋面板,伸出屋面板的部分与太阳能光热系统中的太阳能边框连接,不需以后打钉或其他固定方式进行固定,避免了破坏屋面板的板体。

所述集成系统可以设置在山墙或者外墙上,当设置在山墙上时,整个所述太阳能光热与屋面一体化集成系统与山墙垂直设置,此时必须设置檐口收边板11,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当设置在外墙上时,整个所述太阳能光热与屋面一体化集成系统与外墙成30-60°的角度,此时可以不设置檐口收边板11,但是要保证位于屋檐上方及位于屋面板边缘的屋面瓦4的一部分向外延伸,以避免屋面板进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