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爬架提升的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1925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爬架提升的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适用于爬架提升系统。



背景技术:

爬架又叫提升架,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这种体系使脚手架技术完全改观:一是不必翻架子;二是免除了脚手架的拆装工序(一次组装后一直用到施工完毕),且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材料。并且在安全角度也对于传统的脚手架有较大的改观。在高层建筑中极具发展优势。

爬架葫芦属于群吊葫芦的一种,是一种轻小起重机械,适用于爬架的提升系统,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制动可靠、使用方便、起吊速度慢、机体质量轻、机件硬度高、磨损小的特点。在空间较小的工作场所使用更是灵活迅捷,安全方便。

现有技术中,用于爬架提升的葫芦采用倒挂方式安装,如图1至图3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用于爬架提升的倒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简意示图,图2是现有技术用于爬架提升的倒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正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用于爬架提升的倒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侧视图。在爬架100的高位安装上吊点110,上吊点110的下方安装两个上定轮300,在爬架100的低位安装下吊点120,下吊点120的上方安装一个倒挂葫芦400和一个下定轮500,在建筑墙体200的中位安装附墙中吊点挂座700,在附墙中吊点挂座700的上方安装一个中上定轮810,在附墙中吊点挂座700的下方安装一个中下定轮820,链条600的一端固定在附墙中吊点挂座700的上方,再依次向上绕过一个上定轮300后再向下绕过中上定轮810,再向上绕过另一个上定轮300后再向下绕过倒挂葫芦400,再向上绕过一个中下定轮820后再向下绕过下定轮500,最后链条600的另一端固定在附墙中吊点挂座700的下方,完成绕线。

上述结构安装在施工现场,工地上水泥、砂浆、尘土飞扬,倒挂葫芦400的底部开口向上,极容易进入杂质,为了保证爬架的正常运行,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人负责不定期清洁、保养,但是,即便如此,倒挂葫芦400仍然存在过早损坏的情形,系统性能可靠性差,影响施工作业。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之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之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爬架提升的新型葫芦绕线安装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爬架提升的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其结构简单,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低。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爬架提升的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在爬架的高位安装上吊点,上吊点的下方安装上定轮,在爬架的低位安装下吊点,下吊点的上方安装下定轮,在爬架的中位安装中挂点和下挂点,中挂点上安装一个正挂葫芦,下挂点上安装一个下导轮,在建筑墙体的中位安装附墙中吊点挂座,在附墙中吊点挂座的上方安装中上定轮,在附墙中吊点挂座的下方安装中下定轮,链条的一端先固定再绕过中上定轮和上定轮,然后向下绕过一个下导轮再向上绕过正挂葫芦,再绕过下定轮和中下定轮,最后链条的另一端固定,完成绕线。

所述爬架的上吊点的下方安装两个上定轮,爬架的下吊点的上方安装两个下定轮,附墙中吊点挂座的上方安装一个中上定轮,附墙中吊点挂座的下方安装一个中下定轮,链条的一端固定在附墙中吊点挂座或中上定轮的轮轴上,再依次向上绕过一个上定轮、向下绕过中上定轮、向上绕过另一个上定轮,然后向下绕过一个下导轮再向上绕过正挂葫芦,再依次向下绕过一个下定轮、向上绕过一个中下定轮、向下绕过另一个下定轮,最后链条的另一端固定在附墙中吊点挂座或中下定轮的轮轴上,完成绕线。

所述爬架的下挂点与下吊点合并在一起,下吊点的上方安装一个下导轮和两个下定轮。

所述爬架的上吊点的下方呈左右并排状安装两个上定轮。

所述爬架的上吊点的下方呈上下叠置状安装两个上定轮。

所述爬架的下吊点的上方呈左右并排状安装两个下定轮

所述爬架的下吊点的上方呈上下叠置状安装两个下定轮。

所述爬架的上吊点的下方安装一个上定轮,爬架的下吊点的上方安装一个下定轮,附墙中吊点挂座的上方安装一个中上定轮,附墙中吊点挂座的下方安装一个中下定轮,链条的一端固定在上吊点或上定轮的轮轴上,再依次向下绕过中上定轮、向上绕过另一个上定轮,然后向下绕过一个下导轮再向上绕过正挂葫芦,再依次向下绕过一个下定轮、向上绕过一个中下定轮,最后链条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吊点或下定轮的轮轴上,完成绕线。

所述爬架的下挂点与下吊点合并在一起,下吊点的上方安装一个下导轮和一个下定轮。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下导轮,将现有技术的倒挂葫芦改为正挂葫芦,使正挂葫芦的底部开口向下,施工现场的水泥、砂浆、尘土不容易进入正挂葫芦,使用过程中无需专人负责不定期清洁、保养,只要做好定期简单保养即可,结构简单,系统更安全,性能更可靠,保证施工作业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倒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简意示图;

图2是现有技术倒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正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倒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的实施例一简意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的实施例一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的实施例一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的实施例二简意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的实施例二正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的实施例二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的实施例三简意示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的实施例四简意示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的实施例五简意示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的实施例六简意示图。

标号说明

爬架100,上吊点110,下吊点120,建筑墙体200,上定轮300,倒挂葫芦400,下定轮500,链条600,附墙中吊点挂座700,中上定轮810,中下定轮820;

爬架10,上吊点11,下吊点12,中挂点13,下挂点14,建筑墙体20,上定轮30,正挂葫芦40,下定轮50,链条60,附墙中吊点挂座70,中上定轮81,中下定轮82,下导轮9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爬架提升的正挂葫芦绕线安装结构的六个较佳实施例。

在爬架10的高位安装上吊点11,上吊点11的下方安装上定轮30。

在爬架10的低位安装下吊点12,下吊点12的上方安装下定轮50。

在建筑墙体20的中位安装附墙中吊点挂座70,在附墙中吊点挂座70的上方安装中上定轮81,在附墙中吊点挂座70的下方安装中下定轮82。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重点是:在爬架10的中位安装中挂点13和下挂点14,中挂点13上安装一个正挂葫芦40,下挂点14上安装一个下导轮90。

这样,本实用新型链条60的绕线方式得以改变:链条60的一端先固定再绕过中上定轮81和上定轮30,然后向下绕过一个下导轮90再向上绕过正挂葫芦40,再绕过下定轮50和中下定轮82,最后链条60的另一端固定,完成绕线。正挂葫芦40的底部开口向下,安装在施工现场时,工地上的水泥、砂浆、尘土等杂质不容易进入正挂葫芦40中,使用过程中无需专人负责不定期清洁、保养,只要做好定期简单保养即可,系统更安全,性能更可靠,保证施工作业的正常进行。

至于在爬架10上吊点11安装上定轮30的个数和安装方式,在下吊点12安装下定轮50的个数和安装方式,链条60两端的固定方式,链条60在上定轮30和中上定轮81之间的绕线方式,链条60在下定轮50和中下定轮82之间的绕线方式,都有很多种形态,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组合。下面以几种具体组合形态进行说明。

如图4至图6所示实施例一,在爬架10的上吊点11的下方呈左右并排状安装两个上定轮30,在爬架10的下吊点12的上方呈左右并排状安装两个下定轮50,在附墙中吊点挂座70的上方安装一个中上定轮81,在附墙中吊点挂座70的下方安装一个中下定轮82,链条60的一端固定在附墙中吊点挂座70上,再依次向上绕过一个上定轮30、向下绕过中上定轮81、向上绕过另一个上定轮30,然后向下绕过一个下导轮90再向上绕过正挂葫芦40,再依次向下绕过一个下定轮50、向上绕过一个中下定轮82、向下绕过另一个下定轮50,最后链条60的另一端固定在附墙中吊点挂座70上,完成绕线。

图7至图9所示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做的简化设计,将爬架10的下挂点14与下吊点12合并在一起,省去下挂点14,在下吊点12的上方安装一个下导轮90和两个下定轮50。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此实施例与此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下吊点12的上方呈上下叠置状安装两个下定轮50,同时,将爬架10的下挂点14与下吊点12合并在一起,省去下挂点14,在下吊点12的上方安装一个下导轮90和两个下定轮50,其它构件位置与实施例一相同,如此使得链条60绕线方式有所不同。链条60的一端固定在中上定轮81的轮轴上,再依次向上绕过一个上定轮30后再向下绕过中上定轮81,再向上绕过另一个上定轮30后再向下绕过一个下导轮90,再向上绕过正挂葫芦40后再向下绕过位于下方的下定轮50,再向上绕过一个中下定轮82后再向下绕过位于上方的下定轮50,最后链条60的另一端固定在中下定轮82的轮轴上,完成绕线。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此实施例与此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吊点11的下方呈上下叠置状安装两个上定轮30,下吊点12的上方呈上下叠置状安装两个下定轮50,其它构件位置与实施例一相同,如此使得链条60绕线方式有所不同。链条60的一端固定在中上定轮81的轮轴上,再依次向上绕过位于下方的上定轮30后再向下绕过中上定轮81,再向上绕过位于上方的上定轮30后再向下绕过一个下导轮90,再向上绕过正挂葫芦40后再向下绕过位于下方的下定轮50,再向上绕过一个中下定轮82后再向下绕过位于上方的下定轮50,最后链条60的另一端固定在中下定轮82的轮轴上,完成绕线。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此实施例与此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吊点11的下方只安装一个上定轮30,下吊点12的上方只安装一个下定轮50,其它构件位置与实施例一相同,如此使得链条60绕线方式也有所不同。链条60的一端固定在上定轮30的轮轴上,再向下绕过中上定轮81、向上绕过上定轮30后,再向下绕过一个下导轮90、向上绕过正挂葫芦40,然后向下绕过下定轮50,再向上绕过一个中下定轮82,最后链条60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定轮50的轮轴上,完成绕线。图13所示实施例六是在实施例五基础上做的简化设计,将爬架10的下挂点14与下吊点12合并在一起,省去下挂点14,在下吊点12的上方安装一个下导轮90和一个下定轮50。

前述之实施例或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之结构样态,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之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