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以及刷墙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190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脚手架以及刷墙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脚手架以及刷墙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它具有装拆简单,承载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发展速度很快,为了提高脚手架的使用灵活性,出现了移动脚手架。移动脚手架在各种新型脚手架中,开发最早,使用量也最多。移动脚手架由美国首先研制成功,至60年代初,欧洲、日本等国家先后应用并发展这类脚手架。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先后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并使用这种脚手架。移动脚手架做为一种基础的建筑设施,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小型的建筑工地上,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而它的发展历程是相当漫长的,从开始的不完善到最后的一步步接近完美,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中国现在使用的用钢管材料制作的脚手架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扣盘式脚手架、承插式钢管脚手架、门式脚手架、梯形脚手架,还有各式各样的里脚手架、挂挑脚手架以及其它钢管材料脚手架。从其材料和构造情况来着手,并可将其大致划分如下:

(1)单一规格钢管的脚手架。它只使用一种规格的钢管,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只使用Ф48×3.5的电焊钢管。

(2)多种规格钢管组合的脚手架。它由两种以上的不同规格的钢管构成,如门式脚手架。

(3)以钢管为主的脚手架。即以钢管为主,并辅以其它型钢杆件所构成的脚手架,如设有槽钢顶托或底座的里脚手架,有连接钢板的挑脚手架等。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传统的脚手架承载人的结构多为结构板,施工时先搭建好脚手架的基本支撑结构,然后在脚手架上搭建结构板,施工人员站立在结构板上运动;或者脚手架为人字梯状,施工人员站立在梯子上进行作业。这样的操作方式,脚手架的高度确定,使用局限性大,使用范围小;且人站立在梯子上或者结构板上进行操作,危险性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手架,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时能够按需调整高度,便于施工人员施工,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节省了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刷墙辅助设备,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时能够按需调整高度,便于施工人员施工,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节省了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脚手架,包括架主体、承重框以及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承重框具有供人站立的凹槽,所述承重框安装于所述架主体上,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架主体的顶部,所述动力单元安装在所述架主体上,所述动力单元的输出端驱动连接于所述承重框,驱动所述承重框在竖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架主体往复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框包括框架主体以及底板,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四个矩形框,两个所述矩形框为一组且相对设置,相邻的所述矩形框连接,所述底板位于四个所述矩形框的底部,且与四个所述矩形框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矩形框围成的矩形区域内设置有网格状的钢丝网,每个所述钢丝网与对应的所述矩形框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一所述矩形框设置为活动框,所述活动框与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矩形框分别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框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框与所述底板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底板的板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置为卡环,所述卡环具有卡接环以及活动环,所述活动环的一端与所述卡接环的一端通过扭簧铰接,所述活动环的另一端抵紧在所述卡接环的另一端,所述卡接环与所述活动环构成中空的环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脚手架包括链条以及链轮,所述链条绕设在所述链轮上,且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承重框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动力单元的输出端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单元设置为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单元设置为液压升降机构。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刷墙辅助设备,包括所述的脚手架以及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包括行走轮以及驱动机构,所述行走轮安装于所述脚手架的底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于所述行走轮,驱使所述行走轮滚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脚手架,其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制造加工,制造与使用的成本低,同时,该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调整施工者的高度,增对不同高度的位置进行施工处理,增大了施工者的处理范围,且更加方便可靠,更加灵活。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其包括架主体、承重框以及动力单元,架主体为主要的承重结构,具有稳定整个脚手架的作用,架主体的结构形状多样,加工时灵活方便。承重框安装在脚手架上,承重框具有供人站立的区域,且承重框具有凹槽。凹槽的槽口朝向架主体的顶部,即架主体使用状态时,为竖向设置,施工者站立在脚手架上进行施工。具体的,施工者站立在凹槽内,凹槽的空间按需设置,满足施工者对于使用空间的要求即可,且施工者站立在凹槽内,不易从承重框内掉落,施工者的行动安全可靠。同时,动力单元与承重框相连接,动力单元启动能够带动承重框相对于架主体上下往复移动,进而调整了承重框相对于地面的高度,施工人员的施工范围增加,不需要在脚手架上攀爬,增加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脚手架的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脚手架的实施例一的承重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脚手架的实施例一的卡环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脚手架的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刷墙辅助设备的结构图。

图中:

架主体100,横杆110,竖杆120,

承重框200,矩形框210,底板220,钢丝网240,活动框250,连接件260,卡接环261,活动环262,

动力单元300,导轨310,

链条400,链轮500,行走轮600。

具体实施方式

脚手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常用的施工设备,施工人员在脚手架上对墙体进行修补、贴砖或者刷漆等工作,给施工人员带来了便利性。而传统的脚手架采用钢材搭建制成,呈框架结构,使用时,在架手架的架体上搭建承重板,承重板搭建完成后,施工人员站在承重板上进行施工动作,而承重板为固定在脚手架上的板,其位置固定不便于移动,需要对更高处的墙体位置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攀爬楼梯,或者直接攀爬脚手架,到达上部的承重板的位置,继续进行施工。施工人员的行动受限,且攀爬增加了施工时间和增加了危险性。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者设计了一种脚手架以及刷墙辅助设备,脚手架的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架主体上安装活动的承重框,施工人员站立在承重框内进行施工作业,安全可靠,同时,承重框在动力单元的带动下,能够相对于架主体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改变施工人员的高度上的位置,增加了施工人员的作业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脚手架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脚手架,主要用于建筑施工时对墙体的刷漆、贴砖、补缝等作业过程,一般起到承载施工人员和施工所需材料的作用。脚手架包括架主体100、承重框200以及动力单元300。

请参阅图1和图2,承重框200安装在架主体100上,动力单元300驱动连接承重框200,通过控制动力单元300,能够对承重框200进行控制,改变承重框200相对于架主体100的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而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可控制范围,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承重框200为供施工人员站立的结构,承重框200优选设置为框架状结构,便于制造加工,且成本低,同时,承重框200的重量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的动力小,节省了能源;也便于运输和安装。承重框200安装在架主体100上,施工人员站在承重框200内,进施工作业。承重框200具有供人站立的凹槽,施工人员站立在凹槽内,不易从凹槽内落出,安全可靠。优选设置为,承重框200包括围挡、底板220、连接件260以及钢丝网240。

围挡为具有相对的两个开口以及连通两个开口的空腔的结构,底板220安装在围挡的一个开口处,即底板220封闭围挡的一个开口,围挡与底板220构成了具有凹槽的承重框200结构,施工者站立在底板220上即可。进一步的,将围挡设置为框架状,即围挡设置为框架主体100,框架主体100包括四个矩形框210,每个矩形框210包括四根金属型材,四根金属型材依次首尾连接围成了环状结构,两个矩形框210为一组且相对设置,相邻的矩形框210连接。然后将地板安装在四个矩形框210的底部即可,底板220与四个矩形框210连接。实际加工时,底板220为金属材质制成,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底板220与金属型材焊接,同时,相邻矩形框210的金属型材焊接,整体结构牢固可靠,使用寿命长。

请参阅图2和图3,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施工人员的使用,将其中一个矩形框210设置为活动框250,活动框250与相邻的两个矩形框210通过连接件260连接,同时,活动框250与底板220采用转动连接,活动框250与底板220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底板220的板面,优选设置为,活动框250的平行于底板220的一金属型材与底板220通过合页铰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转动活动框250,施工人员便于从活动框250处出入承重框200,转动活动框250,使得活动框250至少与底板220呈90度时,施工人员便于进入承重框200或者从承重框200出来,施工人员进入后,利用连接件260将活动框250与矩形框210连接,施工人员在承重框200内作业时,安全可靠。请参阅图3,优选设置为,连接件260具有卡接环261以及活动环262,活动环262的一端与卡接环261的一端通过扭簧铰接,活动环262的另一端抵紧在卡接环261的另一端,卡接环261与活动环262构成中空的环状结构,连接件260的结构简单,通过操作活动环262,使得活动环262与卡接环261之间具有间隔,金属型材从间隔处移出卡环围成的中空区域即可,操作方便快捷。

请参阅图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以及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在每个矩形框210或者活动框250内安装有网格状的钢丝网240,位于承重框200内的物品不易从凹槽内落出,避免了砸伤事故的发生,更加安全可靠。且钢丝网240结构简单,重量轻,承重框200移动时耗费的能源少。

请参阅图1,架主体100采用多根金属型材搭建制成,架主体100为框架结构,架主体100的结构多种多样,例如,采用多根横杆110和竖杆120纵横交错搭建制成,横杆110与竖杆120的交叉位置处固定连接,构成了矩形框架结构,同时,在相邻横杆110与竖杆120之间设置斜撑,增加了整体的结构强度。竖杆120优选采用圆柱形杆,可以作为承重框200的移动导轨310,承重框200与导轨310滑动连接,滑动是更加安全可靠。显然,可以在架主体100上设置单独的导轨310,导轨310竖向设置,承重框200与导轨310滑动连接。导轨310优选设置为四根,两根导轨310为一组且位于承重框200的相对的两侧,承重框200的受力更好。

动力单元300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承重框200,趋势承重框200在竖向方向上往复移动,改变承重框200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动力单元300优选采用液压驱动机构,驱动是稳定可靠。动力单元300的控制系统可以设置在架手架上,操作方便快捷;也可以设置在操作室内,操作室的人员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脚手架实施例2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脚手架,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实施例一已经公开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为了避免叙述重复累赘,实施例一已经描述的技术方案不再详细说明。

具体的,本实施例是针对动力单元300以及驱动承重框200运动的结构进行的改进,本实施例中,动力单元300设置为电机,脚手架包括链轮500以及链条400,链条400绕设在链轮500上,且链条400的一端固定在承重框200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动力单元300的输出端上,电机转动使得链条400绕设在电机的轴上或者链条400从电机的轴上解开,实现承重框200的升降。显然,链条400和链轮500的结构设置有多组,保证承重框200实现升降的同时,还保证承重框200的平衡,更加安全可靠。优选设置为,链条400和链轮500的结构设置有四组,每组配备有一台电机,便于驱动,降低了制造难度。

刷墙辅助设备实施例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刷墙辅助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任一的的脚手架,还包括行走系统,行走系统包括行走轮600以及驱动机构,行走轮600安装于脚手架的底部,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于行走轮600,驱使行走轮600滚动,通过控制驱动机构,便于对脚手架进行控制,操作快捷。驱动机构优选采用电机,成本低,操控方便灵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