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沉降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1797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直沉降缝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造设计领域,尤指一种垂直沉降缝结构。



背景技术:

沉降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沉降缝的设置,将保证一个单体的不均匀沉降不会对相邻的另一个单体造成影响。

当建筑的某一个方向尺寸较长时,需要设计沉降缝将建筑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的单体,且从基础断开,保证两个单体之间不能直接相连,这就是垂直沉降缝。

由于垂直沉降缝尺寸较小,为了避免垂直沉降缝的存在影响两栋建筑之间的整体性,以及避免雨水进入垂直沉降缝而导致建筑墙体被雨水侵蚀而毁坏,垂直沉降缝处的墙体毁坏之后,由于垂直沉降缝的构造较小,无法施工补救。

因此会设置金属盖板以遮挡垂直沉降缝,进而保护建筑墙体,延长建筑使用寿命。但现有垂直沉降缝处的金属盖板与墙体之间是刚性连接,当当某一单体的墙体发生沉降时,而另一单体的墙体静止或与前一墙体的沉降速度不一致时,两个单体的墙体的位移会将金属盖板撕裂,导致封堵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垂直沉降缝结构,避免了某一单体的墙体发生沉降时,而另一单体的墙体静止或与前一墙体的沉降速度不一致时,两个单体的墙体的位移会将金属盖板撕裂,导致金属盖板封堵失效。进而影响两栋建筑之间的整体性及美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垂直沉降缝结构,包括:

形成垂直沉降缝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第一保温板和金属盖板;

所述第一保温板设于所述垂直沉降缝处,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贴合;

所述金属盖板活动设于所述第一保温板的外露于环境中的外侧表面上。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金属盖板活动设于垂直沉降缝的外侧,避免了某一单体的墙体发生沉降时,而另一单体的墙体静止或与前一墙体的沉降速度不一致时,两个单体的墙体的位移会将金属盖板撕裂,导致金属盖板封堵失效。进而影响两栋建筑之间的整体性及美观。在实际应用中,垂直沉降缝封堵失效时,往往因为其构造小,无法通过常规施工方法来补救,因此施工非常困难,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补救后的工程会因为施工的困难,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垂直沉降缝两侧建筑墙体的连接关系,无法达到很好的封堵效果,空气中的潮气、水蒸气,以及雨水等会通过这些缝隙渗透进垂直沉降缝,导致墙体发生受潮发霉和被雨水侵蚀毁坏的现象,而本技术方案能够避免因垂直沉降缝封堵失效而引起的补救工程等后续一系列的工程和现象。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垂直沉降缝的设置保温板,提高了垂直沉降缝两侧墙体的热阻,减少了两栋建筑单体中构成垂直沉降缝的墙体之间的冷热桥,避免了这些墙体内壁因为冷热桥而发生的冷凝结露,而积水、发霉、甚至墙皮脱落的现象,给住户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且金属盖板在垂直沉降缝保温板的外侧,不仅能遮挡垂直沉降缝保温板,还可以保护其不被雨水侵蚀、渗透而导致保温失效。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垂直沉降缝的尺寸较小,实际应用中,只能在垂直沉降缝的外缘处(即靠近建筑露于环境中的外墙体处的垂直沉降缝)设置保温板,而垂直沉降缝的中间位置是无法设置保温板的。

值得指出的是,金属盖板还可以将垂直沉降缝两侧的建筑连接在一起,增加了两栋建筑物之间的整体性和美观性,还能避免雨水进入垂直沉降缝内,侵入垂直沉降缝两侧的墙体。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金属盖板的外侧喷涂与建筑物一体的涂料,使得垂直沉降缝两侧的建筑物一体化,增加了建筑物的美感。且垂直沉降缝两侧的建筑单体可能会变形,此时会挤压设置在垂直沉降缝处的保温板,因此垂直沉降缝处的保温板优选为具有一定抗压且伸缩性良好的保温板。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设有第二保温板的第三墙体,且所述第三墙体与所述第一墙体相连并相互垂直;设有第三保温板的第四墙体,且所述第四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相连并相互垂直;所述第一保温板与所述第二保温板搭接;所述第一保温板与所述第三保温板搭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垂直沉降缝及其左右两侧建筑物墙体的外侧分别铺设保温板,而且建筑外侧保温与垂直沉降缝处的保温板搭接,使得垂直沉降缝两侧的建筑单体的外保温形成一体,使得垂直沉降缝成为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提高了建筑物的热阻,减少了因为垂直沉降缝而导致建筑单体存在的冷热桥,提高了垂直沉降缝处两侧建筑单体的隔热保温性能。由于垂直沉降缝成为建筑物的内部空间,使得垂直沉降缝始终处于干燥恒温的环境中,更优地减少了两栋建筑单体形成垂直沉降缝的墙体之间的冷热桥,避免了这些墙体内壁因为冷热桥而发生的冷凝结露,而积水、发霉、甚至墙皮脱落的现象,给住户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翻边固定件,设于靠近所述垂直沉降缝的所述第三墙体;第二翻边固定件,设于靠近所述垂直沉降缝的所述第四墙体;所述第一翻边固定件和所述第二翻边固定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翻边固定件和所述第二翻边固定件分别与所述金属盖板通过翻边嵌入式活动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金属盖板通过翻边嵌入式活动连接的方式与翻边固定件在竖直方向活动连接;这样当垂直沉降缝左右任意一栋建筑单体的墙体发生沉降时,而另一单体的墙体静止或与前一墙体的沉降速度不一致时,两个单体的墙体的位移不会将金属盖板撕裂而导致封堵失效。

值得指出的是,金属盖板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活动连接的方式设于垂直沉降缝保温板的外侧,比如第一翻边固定件可以与金属盖板活动连接,而第二翻边固定件与金属盖板固定连接;反之亦然。总而言之,金属盖板不因垂直沉降缝两侧建筑单体的不均匀沉降而出现封堵失效即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温板靠近所述金属盖板的一侧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三墙体与所述第二保温板之间;所述防水层另一侧延伸至所述第四墙体与所述第三保温板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垂直沉降缝保温板的外侧设置防水层,且分别延展至垂直沉降缝两侧建筑单体的外墙体的外侧上,不仅保护保温板不被雨水浸湿失效,同时也对垂直沉降缝进行了有效的封堵,防止水蒸气、潮气、雨水等侵入垂直沉降缝两侧的墙体,保护垂直沉降缝两侧单体的墙体不被雨水侵蚀而出现墙体发潮积水、发霉、甚至脱皮毁坏;或是出现墙体外侧粉刷层出现起泡、脱落的现象。本技术方案中,防水层优选为防水透气膜;当然也可选择防水卷材层等其它的防水材料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温板远离所述金属盖板的侧边包裹设有防腐条;所述防腐条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三墙体与所述第二保温板之间;所述防腐条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第四墙体与所述第三保温板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主要是针对当垂直沉降缝两侧建筑单体内存在较为复杂的介质环境,如强酸介质环境等。当垂直沉降缝处保温板的耐腐蚀性差无法抵御强腐蚀性酸介质,在这些介质进入垂直沉降缝后,会严重腐蚀垂直沉降缝端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造成混凝土及钢筋材料性能破坏,强度完全丧失,导致严重安全风险。由于垂直沉降缝处的保温板除了设有防水层的一侧以外,其它的侧面均包裹有防腐条,且分别延展到垂直沉降缝两侧的建筑单体的外墙体的外侧,对垂直沉降缝进行了完全密闭封堵,阻止了一些具有腐蚀性的物质进入垂直沉降缝内。当然本技术方案亦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即垂直沉降缝的防水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垂直沉降缝的防腐蚀作用,此时防腐条延伸至防水层与垂直沉降缝两侧建筑单体的外墙体的外侧之间,且防水层覆盖住防腐条,因此防水层和防腐条一起形成了两层密封层,对垂直沉降缝进行有效的封堵,保护了形成垂直沉降缝的墙体结构,进一步地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风险,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保障了建筑物内的人身财产安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金属盖板与所述第二保温板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金属盖板与所述第三保温板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增加金属盖板与垂直沉降缝两侧的建筑单体的外保温层之间的密封性,防止雨水进入金属盖板与建筑外保温层之间的连接处而导致连接处的保温失效或导致金属盖板与建筑外保温层之间的连接失效,在金属盖板与建筑外保温层之间设置密封件,本技术方案中,密封件优选为止水膨胀密封条,当然也可为其它的密封材料。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三保温板均为保温装饰一体板。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减少垂直沉降缝两侧建筑单体的外保温层的施工程序,建筑物外层保温板可优选为同时具有保温和装饰的保温板。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温板包括第一子保温板和第二子保温板;所述第一子保温板设于靠近于所述第一墙体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墙体贴合;所述第二子保温板设于靠近于所述第二墙体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墙体贴合;所述第一子保温板与所述第二子保温板交错互锁式接触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垂直在沉降缝内塞入的保温板采用交错互锁的方式粘贴在垂直沉降缝两侧的墙体上,并非是一块整板保温板。这样规避了单一保温板填塞不严,容易脱落,别是在垂直沉降缝两侧单体建筑发生不等速沉降时,由于两侧单体建筑的撕扯,单一的保温板更容易发生脱落,甚至扯烂而失效。且在实际应用中,垂直沉降缝封堵失效时会导致缝内填塞的保温板直接裸露在室外大气环境中受到雨水浸湿而失效。而本技术方案中的两块贴合的保温板分别与不同的单体建筑的墙体连接,当两栋建筑不均速沉降时,水平方向交错互锁的两块保温板有自己单独的沉降速度,而且不会影响对方的沉降,不会发生相互牵扯撕拉的现象,也不会因为沉降而出现脱落或扯烂失效事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由于垂直沉降缝内的保温板是可以相互独立沉降的两块自保温板组成,再结合垂直沉降缝外侧(即垂直沉降缝内的保温板的外侧)的金属盖板是活动连接的,两者均可以在竖直方向沉降,这样当垂直沉降缝两侧的墙体发生不均等沉降时,既不会发生金属盖板封堵失效,也不会发生保温板因撕扯脱落、扯烂失效的情况,且由于金属盖板不会发生封堵失效,垂直沉降缝外的雨水等不会进入垂直沉降缝内而导致保温板发生雨水浸湿失效的现象,保证了整个建筑外保温层的时效时间。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垂直沉降缝结构,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金属盖板活动设于垂直沉降缝的外侧,避免了垂直沉降缝两侧的某一建筑单体发生沉降时,而另一建筑单体静止或与前一建筑单体的沉降速度不一致时,两个建筑单体的位移会将金属盖板撕裂,导致金属盖板封堵失效。进而影响两栋建筑单体之间的整体性及美观。同时节省了因垂直沉降缝封堵失效而引起的补救工程等后续施工工程。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建筑外保温层与垂直沉降缝保温层的搭接,将垂直沉降缝两侧单体的墙体的外保温层及垂直沉降缝保温层一起构成一个密闭的外保温层,提高了垂直沉降缝两侧单体之间的热阻,减少了两者之间的冷热桥,避免了垂直沉降缝两侧单体的墙体因冷热桥而导致墙体内壁结露发霉、甚至墙皮脱落的现象,不会影响室内的美感,同时给室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垂直沉降缝保温层的外侧设置防水层,不仅保护保温板不被雨水浸湿失效,同时也保护了垂直沉降缝两侧单体的墙体不被雨水侵蚀而导致墙体毁坏。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垂直沉降缝结构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金属盖板与翻边固定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第一墙体,200.第二墙体,300.垂直沉降缝,400.第一保温板,410.第一子保温板,420.第二子保温板,500.金属盖板,510.盖板横板,520.第一竖板,530.第二竖板,540.第一L型翻边,550.第二L型翻边,600.第三墙体,700.第二保温板,800.第四墙体,900.第三保温板,1000.第一翻边固定件,1010.第一翻边横板,1020.第一翻边竖板,1030.L型翻边,1040.第一螺丝孔,1100.第二翻边固定件,1110.第二翻边横板,1120.第二翻边竖板,1130.L型翻边,1140.第二螺丝孔,1200.防水层,1300.第一密封件,1400.第二密封件,1500.粘结剂,1600.基层抹灰层,1700.第一连接件,1800.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一种垂直沉降缝结构,包括:形成垂直沉降缝300的第一墙体100和第二墙体200、第一保温板400和金属盖板500;第一保温板400设于垂直沉降缝300的外缘处(即靠近第一墙体100和第二墙体200的端部位置处的垂直沉降缝300内),并分别与第一墙体100和第二墙体200贴合;金属盖板500活动设于第一保温板400的外露于环境中的外侧表面上(即靠近垂直沉降缝300外缘的第一保温板400的外侧)。

在实际应用中,鉴于垂直沉降缝300的结构尺寸较小,可能无法通过连接组件将第一保温板400固定连接在第一墙体100和第二墙体200上,因此第一保温板400优选通过粘结剂1500分别与第一墙体100和第二墙体200贴合连接;由于垂直沉降缝300两侧的建筑单体(图中未标示)可能会变形,此时会挤压设置在垂直沉降缝300内的第一保温板400,第一保温板400优选具有一定抗压且伸缩性良好的保温板。当然,虽然垂直沉降缝300的结构尺寸较小,但在实际应用中,将第一保温板400在垂直沉降缝300的延展厚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必要时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将第一保温板400尽量地塞进垂直沉降缝300的内部,以满足第一保温板400的施工厚度要求。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了与第一墙体100相连并相互垂直的第三墙体600和与第二墙体200相连并相互垂直的第四墙体800;第三墙体600的外侧设有第二保温板700;第四墙体800的外侧设有第三保温板900;且第一保温板400与第二保温板700和第三保温板900分别搭接,在垂直沉降缝300以及垂直沉降缝300两侧的建筑单体的外侧形成一层外保温层(图中未标示)。第一保温板400由第一子保温板410和第二子保温板420交错互锁式接触连接而组成,其中第一子保温板410设于靠近于第一墙体100一侧并通过粘结剂1500与第一墙体100连接,且与第二保温板700搭接;第二子保温板420设于靠近于第二墙体200一侧并通过粘结剂1500与第二墙体200连接,且与第三保温板900搭接。当然,反之亦然:第一子保温板410设于靠近于第二墙体200一侧并通过粘结剂1500与第二墙体200连接,且与第三保温板900搭接,第二子保温板420设于靠近于第一墙体100一侧并通过粘结剂1500与第一墙体100连接,且与第二保温板700搭接。在第一保温板400靠近金属盖板500的一侧铺设有防水层1200,防水层1200的一侧延伸至第三墙体600与第二保温板700之间,防水层1200的另一侧延伸至第四墙体800与第三保温板900之间。优选地,在第一保温板400未铺设防水层1200的其它侧边设有防腐条(图中未标示),防腐条的一侧延伸至防水层1200与第三墙体600之间,防腐条的另一侧延伸至防水层1200 与第四墙体800之间,防水层1200与防腐条一起形成两层密封层,对垂直沉降缝300进行密闭封堵。

本实施例中,第二保温板700和第三保温板900优选为保温装饰一体板,且第二保温板700和第三墙体600之间、第三保温板900和第四墙体800之间设有基层抹灰层1600,而第二保温板700和第三保温板900均优选通过粘结剂1500与基层抹灰层1600连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二保温板700和第三保温板900也可连接组件分别与第三墙体600和第四墙体800连接。防水层1200优选为防水透气膜。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金属盖板500通过设置在第三墙体600上的第一翻边固定件1000和设置在第四墙体800第二翻边固定件1100活动设于第一保温板400的外侧。其中金属盖板500包括盖板横板510,盖板横板510的两端向垂直于本身的同一侧分别延展有第一竖板520和第二竖板530,第一竖板520和第二竖板530分别朝向相对方向并平行于盖板横板510延展有第一L型翻边540和第二L型翻边550;第一翻边固定件1000包括第一翻边横板1010,第一翻边横板1010的一端向垂直于本身的一侧延展有第一翻边竖板1020,第一翻边竖板1020朝向并平行于第一翻边横板1010的一侧延展有L型翻边1030,且第一翻边横板1010上设有第一螺丝孔1040,第一连接件1700通过第一螺丝孔1040将第一翻边固定件1000固定在第三墙体600上,基层抹灰层1600覆盖住第一翻边横板1010和第一连接件1700;第二翻边固定件1100包括第二翻边横板1110,第二翻边横板1110的一端向垂直于本身的一侧延展有第二翻边竖板1120,第二翻边竖板1120朝向并平行于第二翻边横板1110的一侧延展有L型翻边1130,且第二翻边横板1110上设有第二螺丝孔1140,第二连接件1800通过第二螺丝孔1140将第二翻边固定件1100固定在第四墙体800上,基层抹灰层1600覆盖住第二翻边横板1110和第二连接件1800;金属盖板500的第一L型翻边540 与L型翻边1030嵌入式活动连接,金属盖板500的第二L型翻边550与L型翻边1130嵌入式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固定件1000的L型翻边1030朝向第二保温板700,即第二保温板700靠近垂直沉降缝300的一端是设于第一翻边固定件1000的第一翻边横板1010和第一翻边竖板1020所形成的直角内,为了保证金属盖板500与第二保温板700齐平,因此第二保温板700在靠近垂直沉降缝300的一端给第一翻边固定件1000的L型翻边1030预留有安装空间,方便金属盖板500的第一L型翻边540与L型翻边1030嵌入式活动连接,为了保证金属盖板500的第一竖板520与第二保温板700之间的紧密连接,在第一竖板520与第二保温板70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1300;同样的,第二翻边固定件1100的L型翻边朝向第三保温板900,即第三保温板900靠近垂直沉降缝300的一端是设于第二翻边固定件1100的第二翻边横板1110和第二翻边竖板1120所形成的直角内,为了保证金属盖板500与第三保温板900齐平,因此第三保温板900在靠近垂直沉降缝300的一端给第二翻边固定件1100的L型翻边1130预留有安装空间,方便金属盖板500的第二L型翻边550与L型翻边1130嵌入式活动连接,为了保证金属盖板500的第二竖板530与第三保温板900之间的紧密连接,在第二竖板530与第三保温板90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1400;且垂直沉降缝300两侧的建筑单体的外保温层(即第二保温板700和第三保温板900)、金属盖板500齐平。

本实施例中,金属盖板500是两端均通过嵌入式活动设于第一保温板400的外侧,当然,在当垂直沉降缝300两侧的建筑单体发生不均等沉降而金属盖板500不会被撕扯掉落或变形时,金属盖板500也可只有一端活动设于第一保温板400的外侧。而且金属盖板500也可通过其它的活动连接方式设于第一保温板400的外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来灵活确定金属盖板的活动连接方式。

值得说明的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先将第一子保温板410先设于第一墙体100,再将第二子保温板420设于第二墙体200;然后铺设防水层1200,并将防水层1200的一侧延展铺设至第三墙体600的外侧,将防水层1200的另一侧延展铺设至第四墙体800的外侧;然后将第一翻边固定件1000固定在第三墙体600的外侧上,将第二翻边固定件1100固定在第四墙体800的外侧上;然后在第三墙体600的外侧和第四墙体800的外侧分别涂抹基层抹灰层1600;然后将第二保温板700通过粘结剂1500铺设在第三墙体600外侧的基层抹灰层1600上,将第三保温板900通过粘结剂1500铺设在第四墙体800外侧的基层抹灰层1600上;然后将金属盖板500分别与第一翻边固定件1000和第二翻边固定件1100嵌入式活动连接;最后在金属盖板500与第二保温板700之间设置第一密封件1300,在金属盖板500与第三保温板900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1400。当然也可先将第二子保温板420先设于第二墙体200,然后在按照上述步骤施工;若需要增加防腐条,可先将防腐条先于第一保温板400设于垂直沉降缝300内,或先用防腐条将第一保温板400包裹之后,在设于垂直沉降缝300内。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