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944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歇脚的棚子,大多数帐篷由帆布以及支撑件构成,易于组装和拆卸,能够迅速在所需现场布置。具体来说,支撑件具体包括支柱、边框以及地钉;支柱垂直竖立于地面,有笔直的一条或以两条、三条连接的各种型式;边框使用于弹头型帐篷或小屋型帐篷,以短杠状材料组合成支柱或栋梁;地钉用于插入地面、以固定绳索和帐篷布幕之底边。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帐篷在拆分后,相比于工作状态,其体积会大幅缩小,拆分后所占空间较小,能够放置于汽车后备箱中,便捷的携带。但是,由于单独支柱和边框的尺寸仍然较大,对于徒步旅行的用户而言,携带较为不便。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帐篷,在拆分或者折叠状态下,具有很小的尺寸,携带更便捷。例如:

申请号为“CN201521063278.X”、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快速搭建的多功能勘查帐篷”的在先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帐篷,该快速搭建的多功能勘查帐篷包括帐篷体和帐篷支架,所述帐篷支架将帐篷体支撑起来,帐篷体上设有窗口和帐篷门,帐篷支架由可扭曲的8字形钢丝构成,利用可扭曲折叠的8字钢丝作为骨架支撑及折叠帐篷体,在不需要时可以收叠为圆形;所述帐篷体顶部设有顶环,起辅助支撑作用。

上述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快速搭建的多功能勘查帐篷,利用8字钢丝作为骨架支撑帐篷体,能够在不使用时快速收叠呈圆形,能够进一步缩小帐篷收纳之后的体积,使徒手携带成为可能,但是,圆形的8字钢丝所占空间仍较大,而且还需要使用顶环1作为辅助支撑件,因此,便携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现在市场上急需一种组装和拆分便捷,拆分折叠之后的体积小,以便于携带,满足徒步旅行者使用需求的户外帐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帐篷,收纳折叠之后所占空间较大,不便于徒手携带,无法满足徒步旅行者使用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包括帐篷主体、多根牵引绳、两支撑杆以及多个抓地钉;

所述帐篷主体包括相互连通的主容置件和屋顶件,所述屋顶件固定在主容置件的顶部;

所述帐篷主体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连接布片,所述第一连接布片与主容置件的一侧面固定连接,且连接位置高于主容置件的底面;所述帐篷主体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二连接布片,所述第二连接布片与主容置件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且连接位置高于主容置件的底面;

所述帐篷主体的第三侧面设有第三连接布片,所述第三连接布片与屋顶件的一侧固定连接,且第三连接布片与屋顶件之间形成第一支撑作用点;所述帐篷主体的与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设有第四连接布片,所述第四连接布片与屋顶件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且第四连接布片与屋顶件之间形成第二支撑作用点;

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在地面上,两根支撑杆的顶端分别抵在第一支撑作用点和第二支撑作用点;

所述第一连接布片、第二连接布片、第三连接布片和第四连接布片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套;所述牵引绳的第一端与连接套固定连接,牵引绳的第二端与抓地钉固定连接;所述抓地钉固定在地面上使牵引绳绷直,且牵引绳的第二端低于第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主容置件为立方体,所述屋顶件为三角形;所述帐篷主体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上分别设有一开关门,所述主容置件的侧面设有透气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布片和第四连接布片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三连接布片包括第一三角布和第二三角布,所述第一三角布的一侧与屋顶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三角布的一侧与屋顶件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布的另一侧与第二三角布的另一侧连接;

所述第一三角布和第二三角布的连接线的一端与屋顶件相交的点为第一支撑作用点,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套。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窗上设有能够防止蚊虫通过的纱网结构;所述开关门包括防风层和透气层,所述透气层位于防风层的内侧,所述防风层和透气层分别与帐篷主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容置件的底面的四周通过抓地钉钉在地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帐篷主体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能够避免老鼠和昆虫撕咬的保护袋;所述帐篷主体内部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挂食物或野营灯的挂钩。

进一步的,该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还包括能够收纳折叠之后的帐篷主体的容置袋,所述容置袋的开口处设有系带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帐篷主体为涤纶面料,所述抓地钉为镀锌钢钉或者铝钉,所述牵引绳为尼龙绳。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登山杖、木棍或者树枝。

进一步的,包括帐篷主体、多根牵引绳以及多个抓地钉;

所述帐篷主体包括相互连通的主容置件和屋顶件,所述屋顶件固定在主容置件的顶部;

所述帐篷主体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连接布片,所述第一连接布片与主容置件的一侧面固定连接,且连接位置高于主容置件的底面;所述帐篷主体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二连接布片,所述第二连接布片与主容置件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且连接位置高于主容置件的底面;

所述帐篷主体的第三侧面设有第三连接布片,所述第三连接布片与屋顶件的一侧固定连接,且第三连接布片与屋顶件之间形成第一支撑作用点;所述帐篷主体的与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设有第四连接布片,所述第四连接布片与屋顶件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且第四连接布片与屋顶件之间形成第二支撑作用点;

第一支撑作用点和第二支撑作用点的顶部通过牵引绳固定在树枝或者横杆上;

所述第一连接布片、第二连接布片、第三连接布片和第四连接布片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套;所述牵引绳的第一端与连接套固定连接,牵引绳的第二端与抓地钉固定连接;所述抓地钉固定在地面上使牵引绳绷直,且牵引绳的第二端低于第一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通过牵引绳、支撑杆以及抓地钉实现对帐篷主体的支撑,不仅操作简单便捷,而且,在拆分之后,帐篷主体、牵引绳以及抓地钉所占空间较小,而且十分易于收纳,而仅剩的两根支撑杆携带也较为方便,易于徒手携带,满足徒步旅行者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的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的在收纳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的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

1-帐篷主体; 2-牵引绳; 3-支撑杆;

4-抓地钉; 5-容置袋; 11-主容置件;

12-屋顶件; 13-第一连接布片; 14-第三连接布片;

15-第一支撑作用点; 16-第二支撑作用点; 17-开关门;

18-透气窗; 19-保护袋; 141-第一三角布;

142-第二三角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的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的在收纳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包括帐篷主体1、多根牵引绳2、两支撑杆3以及多个抓地钉4;

所述帐篷主体1包括相互连通的主容置件11和屋顶件12,所述屋顶件12固定在主容置件11的顶部;

所述帐篷主体1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连接布片13,所述第一连接布片13与主容置件1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且连接位置高于主容置件11的底面;所述帐篷主体1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二连接布片(图未示),所述第二连接布片(图未示)与主容置件11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且连接位置高于主容置件11的底面;

所述帐篷主体1的第三侧面设有第三连接布片14,所述第三连接布片14与屋顶件12的一侧固定连接,且第三连接布片14与屋顶件12之间形成第一支撑作用点15;所述帐篷主体1的与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设有第四连接布片(图未示),所述第四连接布片(图未示)与屋顶件1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且第四连接布片(图未示)与屋顶件12之间形成第二支撑作用点16;

所述支撑杆3的底端固定在地面上,两根支撑杆3的顶端分别抵在第一支撑作用点15和第二支撑作用点16;

所述第一连接布片13、第二连接布片(图未示)、第三连接布片14和第四连接布片(图未示)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套图未示);所述牵引绳2的第一端与连接套固定连接,牵引绳2的第二端与抓地钉4固定连接;所述抓地钉4固定在地面上使牵引绳2绷直,且牵引绳2的第二端低于第一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由两支撑杆3作用于帐篷主体1的顶端,使帐篷主体1在竖直方向保持一定高度;帐篷主体1四周连接多根牵引绳2,牵引绳2在多个方向上向外拉伸帐篷主体1,同时牵引绳2呈倾斜向下的形态拉伸帐篷主体1,结合两支撑杆3的支撑作用,共同保持帐篷形状。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连接布片13和第二连接布片(图未示),不仅方便牵引绳2与帐篷主体1的连接,而且,第一连接布片13和第二连接布片(图未示)高于主容置件11的底面,使牵引绳2能够向下、向外的拉拽帐篷主体1。

牵引绳2对帐篷主体1的拉力为倾斜向下的,作用在第一连接布片13的拉力的水平分力与作用在第二连接布片(图未示)的拉力的水平分力相抵,作用在第一连接布片13和第二连接布片(图未示)的拉力的竖直分力与支撑杆3对帐篷主体1的支撑力的竖直分力相抵。第三连接布片14和第四连接布片(图未示)同样受倾斜向下的拉力,其受力情况与第一连接布片13和第二连接布片(图未示)类似。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帐篷主体1固定的稳定性,在主容置件11的底面的四周分别设有多个连接套,牵引绳2的一端与连接套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抓地钉4固定在地面上。

或者直接将主容置件11的底面的四周通过抓地钉4钉在地面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通过多根牵引绳2的拉拽,以及支撑杆3的支撑,保证帐篷主体1呈一稳定的形状。具体来说:

在布置帐篷时,可先固定主容置件11的底面;再利用支撑杆3将屋顶件12支起,并利用牵引绳2拉拽并固定第三连接布片14和第四连接布片(图未示);最后,利用牵引绳2拉拽并固定第一连接布片13和第二连接布片(图未示)。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通过牵引绳2、支撑杆3以及抓地钉4实现对帐篷主体1的支撑,不仅操作简单便捷,而且,在拆分之后,帐篷主体1、牵引绳2以及抓地钉4所占空间较小,而且十分易于收纳,而仅剩的两根支撑杆3携带也较为方便,易于徒手携带,满足徒步旅行者使用需求。

而且,支撑杆3可由登山杖代替,能进一步减小拆分之后帐篷所占空间。此外,支撑杆3还可由木棍、树枝等杆状物体代替,上述物体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易于获得,因此,该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可不配置支撑杆3,更易携带。

为了便于携带,本实施例提供的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还包括容置袋5,可将折叠之后的帐篷主体1、牵引绳2以及抓地钉4均可容纳在容置袋5内,并利用系带结构封闭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容置件11为立方体,所述屋顶件12为三角形;所述帐篷主体1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上分别设有一开关门17,所述主容置件11的侧面设有透气窗18。

立方体状的主容置件11保持帐篷主体1内的容置空间,三角形的屋顶件12易于抵御风雨,而且,在受到牵引绳2的拉力之后,较为稳定。当然,这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主容置件11和屋顶件12的具体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为其他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布片14和第四连接布片(图未示)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三连接布片14包括第一三角布141和第二三角布142,所述第一三角布141的一侧与屋顶件1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三角布142的一侧与屋顶件1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布141的另一侧与第二三角布142的另一侧连接;

所述第一三角布141和第二三角布142的连接线的一端与屋顶件12相交的点为第一支撑作用点15,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套,连接套连接牵引绳2的一端,牵引绳2的另一端通过抓地钉4固定在地面上。

第一三角布141、第二三角布142以及屋顶件12之间围成第一支撑作用点15或第二支撑作用点16,连接线连接有连接套的一端的高度低于支撑作用点的高度,使支撑杆3的顶部能够稳定的抵在支撑作用点上,而不易于滑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透气窗18上设有能够防止蚊虫通过的纱网结构,纱网结构的内侧设有防风布;所述开关门17包括防风层和透气层,所述透气层位于防风层的内侧,所述防风层和透气层分别与帐篷主体1可拆卸连接。

透气窗18和开关门17均为双层结构,一方面,能够实现透气功能,另一方面,再将双层结构全部放下后,能够实现防风、防雨以及保暖功能。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帐篷主体1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能够避免老鼠和昆虫撕咬的保护袋19,保护袋19用于放一些小杂物,比如手机、发夹、手电等小物件。帐篷主体1内部的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挂钩,挂钩上可挂食物袋或野营灯等装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帐篷主体1为涤纶面料,所述抓地钉4为镀锌钢钉或者铝钉,所述牵引绳2为尼龙绳。

涤纶面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耐划,而且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镀锌钢钉或者铝钉能够反复使用,寿命较长;尼龙绳不仅有良好的强度,还具有一定的韧性,对帐篷主体1的固定效果更佳。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的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包括帐篷主体1、多根牵引绳2以及多个抓地钉4;

所述帐篷主体1包括相互连通的主容置件11和屋顶件12,所述屋顶件12固定在主容置件11的顶部;

所述帐篷主体1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连接布片13,所述第一连接布片13与主容置件1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且连接位置高于主容置件11的底面;所述帐篷主体1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二连接布片(图未示),所述第二连接布片(图未示)与主容置件11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且连接位置高于主容置件11的底面;

所述帐篷主体1的第三侧面设有第三连接布片14,所述第三连接布片14与屋顶件12的一侧固定连接,且第三连接布片14与屋顶件12之间形成第一支撑作用点15;所述帐篷主体1的与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设有第四连接布片(图未示),所述第四连接布片(图未示)与屋顶件1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且第四连接布片(图未示)与屋顶件12之间形成第二支撑作用点16;

第一支撑作用点15和第二支撑作用点16的顶部通过牵引绳固定在树枝或者横杆上;

所述第一连接布片13、第二连接布片(图未示)、第三连接布片14和第四连接布片(图未示)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套;所述牵引绳2的第一端与连接套固定连接,牵引绳2的第二端与抓地钉4固定连接;所述抓地钉4固定在地面上使牵引绳2绷直,且牵引绳2的第二端低于第一端。

同实施例一的固定方式类似,实施例二提供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通过牵引绳2以及抓地钉4实现对帐篷主体1的支撑,不仅操作简单便捷,而且,在拆分之后,帐篷主体1、牵引绳2以及抓地钉4所占空间较小,易于收纳。

此外,相较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提供易收纳和携带的帐篷,没有设置支撑杆3,而是采用了牵引绳2向上拉拽第一支撑作用点15和第二支撑作用点16的固定方式,代替支撑杆3由上至下顶起第一支撑作用点15和第二支撑作用点16的固定方式。

其优点是,无需使用支撑杆3,携带和收纳更便捷。缺点在于,对安装位置的限制较多,需要安装在树下,或者其他能够在屋顶件12上方固定牵引绳2的位置,以实现对第一支撑作用点15和第二支撑作用点16向上拉拽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